打造教育强区 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

2017-03-31 15:17王秀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通州通州区校区

王秀东

通州区区域面积906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1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137.8万人。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优势明显。位于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滨水生态特色突出,是北京多河富水特色最突出的区。

通州区委、区政府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实施“打造教育强区”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教育实现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以重大工程、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抓手,促进硬件条件均衡

通过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以及校舍安全加固工程,严格落实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完成了薄弱校改造。制订实施《通州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8所,增加学位16000余个。制定《通州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3-2020年)》,2014年,新建贡院小学、马驹桥镇金桥小学、永乐店中学、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并投入使用;2015年,梨园中学、大杜社中学改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2016年,新建运河中学南校区,改扩建第一实验小学并投入使用。

加大投入,强化“城乡一体”建设,向农村学校倾斜,全面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育才学校通州分校、潞河中学附属学校、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4所学校列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当年投入使用。近三年来,通州区提升办学条件资金总投入72866万元,其中,设备购置投入资金42256万元,维修改造工程投入资金30710万元。

通过新建园,接收配套园,改扩建村办园等措施增加幼儿园数量。2015年,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计划,重点提高普惠园数量,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探索多元办园体制。2016年,通州区一级一类园达到14所,一级二类园达到10所。

积极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发展专项计划,利用现存教育资源,推进名校到通州办校区。利用原通州师范学校校园建设首师大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利用通州第三中学校园建设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利用潞州中学校园建设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北京第二中學通州分校变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4所学校于2016年4月27日正式挂牌,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2016年实现初高中招生。把普通中学办成优质资源的通州校区,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教育质量,很快就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师资力量均衡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和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明显缩小了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通过接收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公开招聘、返聘优秀退休教师四种方式补充师资,保证师资配备。通过研修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通过交流轮岗促进校际间师资均衡。

坚持“研修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围绕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加强新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训等重点内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在教师培训和专业化发展中整合力量,逐渐探索出“课堂、课题、课程”与“教研、科研、考研”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知行研修”模式,并在北京市进行经验介绍和推广。

坚持“高端引领”,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建立完善教育系统优秀人才考核管理机制,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及青年骨干教师评选活动,骨干教师做到了中小学全覆盖。建立2个名校长工作室,培养优秀青年校长团队。实施通州区“名师培养工程”,建立23个名师工作室。与北京教科院合作开展“通州教育高端引领培养工程”,建立 11个学科特级教师工作室。通州区现有特级教师26名,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46名。

扎实推进教师轮岗交流活动。研究制定了学年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教师交流主要采取全职支教、送教下乡和“校对校”交流三种方式。2015年,参与交流轮岗教师114人,涉及41个单位。落实通州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送教工作,现有172名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及北京市骨干教师到农村开展送教活动。

以教育质量提升为主线,促进内涵发展

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运河文化为主要内容,从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环境、三结合教育等不同角度挖掘教育资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国学启蒙教育。2015年,在总结通州区传统文化教育20年实践的基础上,组织一线优秀德育干部、教师出版了《十德树人——通州区小学中华美德教育读本》,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新的成果,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

坚持把质量提升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着力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高效课堂改革、学生素质提升等工作,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规范学校管理、重视校园文化等方面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业成绩、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系列活动,落实课外一小时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积极探索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助力通州教育水平提升。2014年,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教育文化战略合作协议,以贡院小学等为基地开展品牌学校项目,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通州教育培训基地。2015年,与首都师范大学签署区域教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合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2016年,在总结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与北京教科院签署协议,在加强教科研引领、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合作办学以及深化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巩固深化合作。

保障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促进教育公平

2015-2016学年度,通州区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市户籍学生有39025人(总数为79263人),占49.2%。小学一年级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为3688人(总数为9713人),占38.0%,进入公立学校就读的有3651人;2015年为4729人(总数为10644人),占44.4%,进入公立学校就读的有4683人;2016年为5089人(总数为11130人),占45.7%,进入公立学校就读的有5062人。

认真落实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相关政策。每年4月份下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施意见,明确入学要求和流程,保证符合要求的学生入学就读。提高公办学校的接受能力。一是扩大公立学校的教育设施规模。二是适时调整部分学校的办学层次。三是增加公办学校的招生计划。公用经费按实际在校学生核发,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用经费标准与本市学生标准一致。

不断完善区域入学办法。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幼升小,在区直地区居住的按照“多校联合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乡镇地区居住的按照“分配入学”的方式,改变了过去家长自己联系学校的做法,既方便了群众,又保证公平,使绝大部分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十三五”时期是通州区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关键时期,是打造教育强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通州区坚持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理念,以推进通州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增加学位,优化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与城市副中心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通州教育,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编辑 _ 王雪莉

猜你喜欢
通州通州区校区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雪落通州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北京市通州区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关系初探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