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萍
摘 要:品德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够产生更优的效果。利用现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利用教学内容改善校园文化,利用教学内容创造校园文化,都可以扩大品德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校园文化;教学内容;品德课程资源;内涵与外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120
随着对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研究的深入,外出听课的机会多了。听到了很有意思的三节课,这三节课同一纬度地反映了巧妙利用品德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相得益彰,有的是利用现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有的是利用教学内容改善校园文化,有的教师更是巧妙利用教学内容创造校园文化。这些老师可谓是独具匠心、循循善诱,扩大了品德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
一、 利用教学内容与校园环境相结合
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找春天。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去哪里能找到春天吗?
生:可以到公园里找。
生:可以到田野里找。
生:我家阳台上也有春天!
生:老师,我们校园里也可以找春天。
师:你们想不想亲自去找一找春天呀?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我们的植物园去看一看,找一找春天这个调皮的娃娃到底藏在哪?找春天的时候,你们可以四人小组,可以用手摸、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也可以用耳朵听。待会回到教室我们来比一比,哪组找的春天最多。
(师生来到植物园,愉快地找春天,感受春的气息。)
生:看,我找到春天了,这里绿茸茸的小草长出来了。
生:柳树发芽了,一个个芽苞摸上去毛毛的。
生:大家快来看,这里还有蝴蝶,停在迎春花上。
(学生回教室互相补充交流在校园里找到的春天。)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校园植物角的资源,结合《春天在哪里》这一教材资源,在进行简单的外出观察指导后,就带领学生走进学校植物园,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寻找春娃娃的踪迹的活动。这样一个寻找过程大约占15分钟,时间虽短,但是学生的收获却是多元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放春天各类课件,课前收集大量资料,虽然也能找到春天。但是不如这堂课,实实在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找校园里植物角的春天,这样更能丰富学生实际参与找春天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学校文化的记忆,也许很多孩子早上匆匆来校园放学匆匆离去,校园的景致不曾细细欣赏。两者结合使学生学习体验更真实,更深刻、更丰富。学习春天在哪里可以领学生在校园找一找,闻一闻青草的香气,看一看校园的美景,感受春的气息,激发爱春天、爱家乡的情感。同理,学习《夏天的小虫》,可以带领孩子在校园里听听知了的叫声,看看知了的模样,甚至抓一只来仔细观察;学习《秋天到了》,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看一看植物叶子的变化,拾几张落叶做书签,做叶贴画;学习《冬爷爷在哪里》可以让学生再次观察校园,与春、夏、秋比,冬天的变化有哪些,冬天的特点有哪些,怎么知道冬天来了……要让校园的每个角落留下学生的脚印,见证他们成长的每个春、夏、秋、冬。
二、利用教学内容与环境改善相结合
《我是教室美容师》是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教师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特别是本班的教学环境的改善,听课后很受启发。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教室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一样。你喜欢自己的教室吗?为什么?
师:相信大家注意到了,教室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用你的火眼金睛去找一找。
(学生发表意见,老师把学生的看法罗列到黑板上。)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富有责任心的小主人,让我们来当一回“教室美容师”,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为教室做美容,好吗?
(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有同学提议去别的班参观学习,然后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来定下需要“美容”的项目,再把这些项目分配给各组同学完成。)
(教师带领同学们有选择地参观校园内环境布置比较好的教室,边看边议。回教室后,学生再次展开讨论,根据本班情况确定了6个需要美容的区域。)
在上面的环节中,教师利用学校其他班的环境布置,身边的实例来启发学生,比利用课件图片更形象直观,学生在参观时更是各抒己见,思维活跃,能从安全、卫生、照明、美观等方面发表意见。教师也利用这课内容巧妙地改善了教室的环境,更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我生活和成长的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教室的能力,并初步了解教室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 利用教学内容与环境建设相结合
《我最爱读书》是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课,教师利用这堂课,巧妙地开辟了班里本来没有的图书角,而且学生对这个区域的建设非常热情,有很多好点子。
师:看(播放本班同学在学校书香长廊看书的录像)这是在哪儿?看看有没有你?
师:小朋友特别爱看书,谁来说说你最爱看什么书?为什么?
(学生说自己喜欢看的书。)
师:同学们推荐了这么多书,老师听了心里直痒痒,我也想看这么多有趣的书,大家想看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这些书,有的是书香长廊里有的,有的是学校没有的,怎么办呢?
生:老师,我们可以建个班级图书角,大家把好看的书带来,放在图书角,大家轮流看。
师:这是一个好主意,大家一起想一想怎么建图书角?建在哪儿?
教师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由一段情境录像导入,贴近生活的氛围让学生产生了共鸣。由于学习生活产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都觉得班级需要图书角。在课堂内,我们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通过身边实际的校园文化资源,拓宽学生的生长点,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这样指导学生生活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在了实处。
参考文献:
[1] 赖高明.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校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思考[J]. 福建教学研究,2014(7):31-32.
[2] 卢范坤. 略论校园文化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整合[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6):121-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