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朝阳中学 曹宗清
从改变到深一度改变
——我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经历
□文/重庆市朝阳中学 曹宗清
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我开始当班主任,先在农村中学带了一届初中,如今在重点中学带高中,我认为,这五年的班主任成长经历,就是一个从改变到深一度改变的过程,并且将永远走在下一个深度改变的路上,而真正的专业成长一定是思想意识的发展所引起的理性教育行为的转变,最终促进孩子的成长。
最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会定期开班委会,和班干部一起讨论班里的大小事儿,一天班长给我提出了建议,老师,你自己做决定就好了。在我的追问下,他说出了实情,虽然大家都很积极地讨论了具体的事项,但是最终拍板的仍然是我这个拥有绝对权威的班主任,无视大家的意见。的确,我们有了民主的形式,却没有捍卫民主的机制,一个人说了算的会议,与独裁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我们开始对班委会进行变革,采用“先公开讨论、后匿名投票”的方式,班主任无投票权,只有建议权,控制了班主任的权威,扩大了同学们的民主。
事实证明,经过同学们自己投票决议的班规、班纪以及提案等,能够得到更一致地认同和更有效地执行,远比班主任自以为然的条条框框对学生发展更有利。为了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我们实行了小组构建为基础的执行、管理和监督一体化的三级组建模式,设立了常务班长、学习班长,生活班长、安全班长、纪律班长,行监督权;班长下面设立对应委员,行管理权;小组内设对应小组长,行执行权;班内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每位同学都能对班级事务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实现了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全参与,权威管理自然瓦解,民主管理落到了实处。
当班主任后,我的工作状态迅速地加快了发条,从来没有加班,因为从不曾有下班的概念,虽然很充实,但我失去了一个教育者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把日常管理交给了同学们,实现了分解忙碌的第一步;然而,我还是很忙,忙于孩子们成绩的提升,忙于教育效果的改善,大概这是自己在与自己较劲,毕竟我的第一个班级的成绩一直在年级遥遥领先,品行也是年级的榜样,但我知道他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我开始从独自管理的角色向协调管理的角色转变,向团队、家长和社会借助力量,借助他人的长处和优势,组合管理资源,解放自己,也让孩子们最大化的受益。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我经常向数学老师求教如何改变几个数学吃力的孩子的情况,向化学老师求教如何让化学偏科生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的沟通交流中,科任老师们对本班孩子的学业成绩不自觉地会更上心,也形成了更紧密的学科管理共同体;为了改变一些教育理念落后家长的认识,在家长会中,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家长发言人,让他们更好地交流经验,更好地剖析自己教育理念中的不足,有了家长的正确支持,形成家校管理共同体,班主任可以减少许多管理麻烦;带高中后,我们开展了家长讲坛活动,并且和云师大附中的优秀班级结成民间对子,让外面优秀的班级和学生来带动本班的孩子。
组合式管理,为我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创意和效益,也让我从一个忙碌的班主任变成了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至少,我现在还算享受这个过程。
我的第一届学生,在我层出不穷的花样管理中,顺利出师,大部分同学考进了重点高中,且取得了那所中学十几年来的最好中考成绩,我挺有成就感,至少表面上可以得出结论,我的教育管理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送走第一届初中班级后,我开始在重点中学带高中平行班,这些学生不仅学业差,而且还不“安分”,开学第一周犯的事比上一届三年来还要多,浓妆艳抹、迟到早退、课堂睡觉、顶撞老师、男女生关系复杂等等,学校违纪公示信息几乎就是为我班定制的,那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有些抑郁了,以前建立起来的管理自信被践踏得粉碎,理论上的科学管理没有用,最直接的镇压管理和请家长管教还是无用,有学生甚至会当着我的面,潇洒地推倒桌子上的书然后洒脱地走出教室,家长来了后的消极表现让我对“挽救”孩子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熄灭了。
管理无效、拒绝管理和来不及管理,困扰着我,在寻求出路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班主任的价值和意义。我意识到,我的德育管理化倾向特别严重,甚至以管理代替了德育,对于这样的班级首先应是德育,其次才是管理,管理是求术,德育才是求道,弃道求术的班主任工作是不能深入人心的。于是,我不急不慢地允许着一个个问题如炸弹般自然爆炸,甚至告诉同学们,不犯错,无青春!反而引起了同学们的认同和“怜惜”,同时,站在德育的层面去处理和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做学生的精神导师,老师站位高了,学生的境界也会跟着高起来,渐渐地,孩子们犯错的频率在逐渐降低,如今的五班,是一支具有强烈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队伍,正如孩子们在日志中所言:平行的五班已不再平行!
在还没有带目前这个高中班级之前,我已经做好了随时调整心态的准备,也暗暗地为班级规划了一个蓝图,三年后,我要让孩子们都惊讶于自己的成就,当然,也是为自己立足于新环境下有面子。
一天,我正在外面培训,收到了年级领导并不温柔的短信,我气冲冲地赶了回来,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全班同学臭骂了一顿。事后,我竟觉得有些可笑,我为什么要如此生气呢?我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情况吗?说到底,我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丢了面子而生气,进一步讲,我大动肝火的原因是孩子们违反了我的要求。我一直在单向性地灌输着我的要求,要求他们自觉,听话、努力等等,然而,我是否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要求,是否真正站在他们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即便有学生视角,很多时候也只是成人眼光下的假视角,例如学生课堂上不能回答问题时,我们会为了保全他的面子而叫他坐下再考虑考虑,如果我们轻轻地补上一句,“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吧。”很多时候他们也能说出点东西来,他们真正的需求不是面子,而是不受责备的表达。
我对班主任角色有了更深一度的认识,做一名具有儿童视角的班主任,成了我新的班主任观,儿童视角是一个学术用语,为了强调学生的发展性,所以用“儿童”二字。现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尽量从孩子们的整体视角出发,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取向,多思考学生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我的需求,忽略面子,关注里子,正如窦桂梅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成长需要是我们一切教育研究的起点。
阅读和写作贯穿于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助推了我的班主任专业成长,阅读和写作内容的层次性也印证着我班主任发展的阶梯性。
工作第一年,我在寝室值班的时候,快速有效地处理了两位同学打架的过程,被我写成了小案例给投递了出去,谁知,第二周就收到了《德育报》的样刊,虽然只是个小豆腐块的发表,却点燃了我写作和投稿的信心。当班主任后,鲜活的案例就更多了,每天在博客里记录着我的思考和孩子们的成长,同时也不断投递自认为具有发表价值的文章,随着发表数量的增加,自己开始有意识地注意到稿件的质量,包括字数、理论性和可读性等等,从四五百字的小案例撰写,到一千七八百字的评论性文章,再到三千字左右的理论性写作,到如今能够掌控五六千字具有学术味道的论文,先后在《中小学德育》《新班主任》等刊物发表班主任类文章百余篇,这些文章记录了我从感性到兼具感性和理性的班主任成长经历。同时,阅读内容,也会随着写作层次的变化和需求而更新,从最开始喜欢读随笔性的《教育故事》,再到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等,如今我喜欢啃《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上海教育科研》等刊物。
可以说,我的阅读和写作史,吻合了我的班主任专业精神发育史,我也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提升自我,让我的孩子们更好地受益。
根据伯林纳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具有新手、高级新手、胜任、熟练和专家五个发展阶段,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具有最高层次的班主任,但愿从变化到深一度的变化中,我能够不断适应和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持续的班主任专业发展,以此自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