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旭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沙坪坝401331)
黄水镇旅游城镇化发展的负效应研究
程天旭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沙坪坝401331)
黄水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是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避暑旅游的主要城镇。旅游业的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效应现象,如:城镇化的发展过度依赖旅游业,城镇化建设受自然环境约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引导,土家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城镇内涵缺失,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呈现出季节性等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政府主导合理规划,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农业相结合增强旅游城镇化的抗风险能力,开发淡季和无季节旅游产品,多途径推进特色旅游城镇化的合理发展,以引导黄水镇旅游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黄水镇;旅游城镇化;负效应;对策
黄水镇地处东经108°25′-108°30′,北纬30°10′-30°15′之间,位于重庆市石柱县的东北部,处于重庆和湖北两省市的交界处。黄水镇东西宽12 km,南北长37 km,全镇镇域面积为157.8 km2。森林覆盖率达82%,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一号水杉母树、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园、大风堡自然保护区、莼菜观光农业园、月亮湖、油草河、毕磁卡绿宫、千野草场、万胜坝水库、土家摆手舞、天上黄水大剧院、林海消夏节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集森林休闲避暑、旅游度假和土家民俗风情欣赏于一体的旅游、科考、探险胜地,同时也素有“森林的海洋,动物的王国”“天然的氧吧”“天上黄水”等称号,是避暑消夏旅游的好去处。
(一)城镇化过度依赖旅游业发展,不利于城镇化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早在1991年澳大利亚学者Mullins就提出“旅游城市化”这一概念,旅游城市化是一种建立在享乐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而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1]。我国学者黄震方借用城市地理学中对城镇化的定义将旅游城镇化定义为: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聚,旅游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2]。王冬萍认为,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人口、资本、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集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质量提高[3]。葛敬炳、陆林进一步从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视角提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作为推动城镇化主要因素,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4]。邱云志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城镇化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旅游城镇化是指以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以旅游为支柱产业发展目标而引发的城镇化现象,其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突出[5]。然而,旅游业的发展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游客也逐渐增多,为了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目的地的城镇化便得到迅速发展。
黄水镇依托旅游业而迅速地发展起来,旅游业是该镇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黄水镇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或者说现有的旅游资源受到外来不利因素的冲击,那么黄水镇的城镇化将难以得到更好发展。高度依赖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将会不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黄水镇是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著名避暑旅游景点,从2009年黄水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以来,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城镇面积也不断扩大。全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8年达到12 657元,比2005年增长46%,其中主要是第三产业的贡献[6]。作者于2015年10月从黄水镇镇政府了解到2012年黄水镇辖8个村(居委)、3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2 699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8 567人(夏季人口达2万人),城镇化率67%(户籍城镇化率34%),集镇规划区面积5.22 km2,建成面积3.1 km2。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23 1亿元,较上年增长22.82%;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49.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7亿元,增长36.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增长29.26%;农民人均纯收入8 794元,增长2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135元,增长20.66%。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5.5亿元。从2015年10月对黄水100位当地居民进行旅游发展年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的家庭总收入80%与旅游业有关。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黄水镇的经济收入以及城镇化的发展严重依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如果旅游业受到冲击,造成资金短缺将严重影响黄水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黄水镇2004年开始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2009年开始具有了规模化的城镇建设,城镇化依赖于旅游业而迅速发展起来。
(二)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制约旅游城镇化建设
黄水拥有丰富的民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发展起来的避暑小镇,现在知名度还不算高,主要面对重庆及周边的游客。在黄水旅游城镇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发生着明显的冲突。怎样才能做到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黄水经济社会及城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
黄水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大风堡(4A)、毕慈卡绿宫(3A)、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油草河、万胜坝水库、天上黄水大剧院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2012年全镇有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1家,各类大小宾馆共计231家,农家乐102家,共有接待床位10 521张,比上年增加2 038张;各类餐饮436家,共有餐桌3 497张;旅游商店370家(其中土特产商店42家);KTV、酒吧、保健、足浴等休闲娱乐设施13家。林海道、水云间、夏都别院等小区新竣工旅游地产12万平方米,日接待能力达到5万人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宾馆、饭店、各种水泥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黄水旅游承载力不断下降。如为了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地产,以及景区的水泥路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现象。景区以及城镇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如果对黄水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当,给黄水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
(三)缺乏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未实现协同发展
协同理论源于希腊文Synergetic,意指“合作的科学”,是1977年由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7]。协同学指出,一个稳定的系统,它的子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协同地活动,有秩序地运动的。该理论把一切研究对象看成是由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之间会通过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通过子系统之间的这些相互作用,整个系统会形成一种整体的协同效应或者一种有序的新型结构。协同学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用统一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8]。黄水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平均海拔1 551.4 m,年平均气温16℃,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特别适合像重庆这样的“火炉”城市夏季休闲度假旅游。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城镇化发展早期缺乏合理规划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城镇建设及城镇景观建设与旅游发展未能实现协同发展。在黄水镇旅游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后,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黄水镇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虽然大都以土家族的吊脚楼作为黄水的建筑风格,加上半杆栏结构以及木墙青瓦作为选材,外表大都较为统一,但主体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加上色调的涂抹,失去土家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的停车场较少,随着自驾游的兴起,很多车辆停在街道两边,使得夏季黄水镇的交通拥堵不堪。一些农家乐在黄水镇周边的兴起也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在基础设施的配套方面也很难满足夏季大量游客的需求。
(四)土家传统文化受旅游业的冲击,城镇内涵缺失
黄水镇是渝东南土家族聚集地,也是土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旅游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土家文化的保护开发至关重要。土家文化不仅是黄水的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它与市民的生产生活及城镇建设内涵息息相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黄水采用土家风貌的建筑风格,但本质上是现代化的建筑,没有了土家的风格,“天上黄水”大剧院的修建及开放,使得土家文化变得商业化。随着旅游者对土家传统文化的冲击,土家本土文化受到同化现象较为明显,城镇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缺失比较突出。
传统的土家族建筑是土家文化的具体体现,黄水镇的城镇化建设需承载深厚的土家文化内涵。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水镇于2009年开始大规模建设,旅游者的进入使得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本土居民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使得土家传统文化变得商业化,虽有“天上黄水”大剧院定时有土家文化的演出,然而平时在城镇中几乎见不到本土居民穿自己民族的服饰,说本民族的语言,城镇原有的质朴和真实感消失,土家文化底蕴淡化。镇上多见商贩以及外来游客,商店里的少数民族服饰也是机器加工的“手工艺品”,游客根本就没有“风情土家,清爽黄水”的感觉,失去了原有的静谧、安宁、朴素的感觉。
(五)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季节性强
黄水镇旅游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呈现出旅游产品季节性特征。夏季游客呈现“井喷”式的增加,而到了秋季和冬季几乎没有什么游客,这一现象导致旅游旺季物价上涨。在调查中发现,除夏季暑期之外,很多来黄水做生意的外地人关门歇业,本地人则继续营业。淡季时宾馆标间最低价格可以降到40~50元,旺季时可以达到300元。这使得旅游产品季节性突出,产品结构单一。
(一)政府扶持旅游业及城镇化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城镇化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因此,黄水旅游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量资金扶持和合理的规划,在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更是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1.政府加强旅游城镇化规划的引导、监督、管理
规划是蓝图,旅游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黄水镇的城镇化建设规划要以旅游的发展为主体,旅游城镇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齐头并进,合理规划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前提。黄水镇拥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等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旦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中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甚至有的不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后将会得不偿失。因此,在旅游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对规划的制定起到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并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使旅游城镇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要统筹兼顾,注重地方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城镇化建设,使旅游规划与城镇规划相互融合,推进二者互促共赢,使区域环境设计协调自然。
2.加强旅游城镇化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城镇化建设必备的条件,黄水镇的旅游城镇化要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交通、水、电以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更应该得到解决。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实现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并服务于旅游业及城镇化的发展。旅游城镇是建设在景区内或者景区外围给游客提供服务的场所,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能够减轻政府的资金流,同时也可引导旅游资源合理地扩散、集聚,使得客流量在时间及空间上得到延长,也使得旅游城镇的经济得以繁荣,并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政府应加强对黄水镇的旅游产业规范化、个性化管理,注重环境保护,调控旅游地产的合理发展,多渠道引进资金,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二)发展特色农业与新型工业相结合,增强城镇化的抗风险能力
黄水镇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业易受外界的影响从而影响城镇化的建设。为了加强黄水城镇化的抗风险能力,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发展特色农业,并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工业。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特色农业和新型工业为后继力量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抵御旅游失衡给城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黄水镇以黄连、莼菜和野生蘑菇等农产品较为出名,同时也是石柱县的主要黄连生产基地之一。石柱拥有是我国唯一的黄连GAP种植基地、唯一的黄连GAP检测中心和唯一的黄连专业批发市场。石柱现有黄连种植区70万亩,在地黄连65 395亩,年产量2 000余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全世界的40%[9]。黄水镇虽然特色农产品多,但开发力度小,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被动,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为解决这些困难,需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业集群建设,与科研院校和企业进行产学研抱团发展。特色农业和新型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旅游城镇化的抗风险能力。
(三)开发淡季旅游产品以缓解黄水旅游的季节性差异
屈妮娜等指出应开发黄水冬季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秋季彩林、火棘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秋冬季温泉养生、重走巴盐古道等运动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土家文化、秦良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春季观花旅游产品[10]。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扩大黄水旅游影响力的范围,旅游旺季可采用互联网方式进行游客分流管理,克服旺季带来“拥堵”“爆满”“井喷”和服务水平低下以及淡季服务设施利用率低、投资吸引力缺乏等问题。开发淡季游客市场,从旅游者的需求考虑,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康体、养生旅游、离退休旅游等受季节影响不明显的旅游产品。合理安排节庆活动,加强旅游景点的多样性组合与相互间的协作关系。合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客流的季节分布。作为旅游推动的城镇化建设,只有将客源稳定,才会带来丰厚的资金流,使旅游城镇化建设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打造特色旅游城镇,注重土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黄水镇应当注重土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使土家文化融入到城镇内涵中,注重城镇功能、城镇文化的协调性。黄水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对土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特别是在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土家建筑及土家一切的文化内涵都包含在保护的对象之内。取缔一切不合理的规划以及乱拆乱建现象,特别是在森林里开设的不规范化农家乐应当坚决制止。在建设过程中,不是外表模仿土家建筑就行,而是应当把城镇建筑与土家文化融合起来,使城镇建设与旅游目的地文化相协调。
[1]MULLINS P.Tourism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2]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2):160-165.
[3]王冬萍,阎顺.旅游城市化现象初探——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5):118-122.
[4]葛敬炳,陆林,凌善金.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9(1):134-140.
[5]邱云志.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0):26-28.
[6]祝楚华.特色立镇:小城镇面临大机遇[J].当代党员,2010(1):26-28.
[7]李湘州.协同学的产生与现状[J].科技导报,1997(4):38-40.
[8]王贵友.从混沌到有序——协同学简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9]邓俐,谭华祥.石柱县黄连“苦”遍全世界[N].农民日报,2014-05-22(2).
[10]屈妮娜,杨晓霞,向旭,等.黄水旅游品牌的定位与提升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71-77.
责任编辑:吴 强
Research on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of Huangshui Town
CHENG Tianxu
(Shool of Geographical and Tourism,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Shapingba Chongqing 401331,China)
Tourism resource of Huangshui Town is rich and various,and it is the main town for summer resort and tourism in Chongqing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lso generates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urbanization progress,for example: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relying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too much,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restricted b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cking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guidance,and Tujia cultural effected by the foreign culture,the significance of town missing,the single and seasonal structure of tourism product and other problems.To effectively solve these problems,we can adopt reasonable planning,new type of industrialization,improve immunity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via featured agriculture,develop off-season and unseasonable products led by the government,promot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featured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many ways so as to guid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of Huangshui Town.
Huangshui Town;tourism urbanization;negative effect;countermeasures
F590.6
A
1673-8004(2017)01-0114-05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7.01.021
2016-06-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11XMZ047)。
程天旭(1986— ),男,云南昭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