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探究

2017-03-30 03:51:10任国君代小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中学

任国君,代小芳,

(1.重庆市南川中学 重庆 408400;2.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双一流”背景下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探究

任国君1,代小芳2,

(1.重庆市南川中学 重庆 408400;2.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中学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培养出具有品德高尚、创新精神、自主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高素养大学生源。契合中学新课程改革,中学应在明晰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总结学科素养建设的经验得失,结合学科特点和校本情况,多途径多方面着手,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建设。

双一流;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建设

反观走过的课改历程,我国广大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成就,收获了许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经验;瞻望前方,中学新课改在课程建设尤其是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这些都亟需我们在“埋首”课改时,抬头开眼“看世界”,拓展视野,找寻新的发展思路。根据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与人的发展的终身性、连续性,我们在探索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发展中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把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中学人才培养标准协调统一。契合当前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从大学生源素养着手,反思当下我国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双一流”建设与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相契合

为了建设中国自己的应高水平大学,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素质人才,使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国家在建设“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双一流”目标进行了部署与规划。而要实现“双一流”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就是要有一流的学生,也即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成需要有符合要求的高水平高素养的学生。

根据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评判标准,“双一流”目标下的学生应具有多种较高素养,其中最核心的是高尚的道德品行、创新意识与精神、自主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等。而学生素养的培育非朝夕之功,需要中学、小学、甚至幼儿时期的一贯培养;同时“教育本身是一体化的,不应割裂开来”[1],这就要求作为大学重要的也是主要的生源供应机构的中学,应关注学生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为大学输送大批高素养的生源。

中学生素养的培育实际上是中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是中学教育的目标与旨归,同时也是当下中学新课改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更是中学学科素养建设的主要关注点。正在制定中的国家课程标准就一直把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中学学科素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并尝试作出更为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对生源核心素养的要求与中学新课改的精神并行不悖,“双一流”建设目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实际上既是中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是中学深化新课改中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的努力方向。

关于“学科素养”,业内已有不少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与看法。如有学者认指出:“学科素养是以学科立场与核心素养为学科建制的逻辑起点,融学科知识技能与情意态度为一体的统领性素养,是可教可学的有机整体。”[2]还有学者指出:“学科素养是指本学科的 ‘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基本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即演绎与归纳的双向思维)。”[3]

结合学界的认识,我们认为“学科素养”有抽象与具体之分。从具体层面来说,学科素养也就是某一学科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关于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从抽象层面来说,是指“凌驾”于具体学科之上,从具体学科的素养要求中抽象出来的、关于某一教育阶段在宏观层面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那么,在抽象层面上①本文主要拟从学科之上,即抽象层面上来探讨中学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建设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贯穿于某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之中的中心标准,也是对人才培养规格的主要衡量尺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就是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健全课程体系,藉课程、教学等途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成为具备核心素养,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具体到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就是要以中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为主,突出强调个人道德品质、创新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素养。

二、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展回顾

(一)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中学在探寻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关照学科核心素养建设,迄今已走过数载春秋。回顾学科核心素养在中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如下。

1.学科核心素养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从最初的追求“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到时下的“素养培育”,教以养成学生之高素养,使学生能安然应对社会发展变化与需求,自主和谐发展。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以及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2014年新课改深化改革,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小学课程建设运动,学科核心素养渐成基础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愈益受到高度关注;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向全国征求意见,这些都“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使教育改革越来越逼近人才培养这一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地带。”[4]

2.业内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不断深化。第一是对学科核心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广大中学普遍地把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提上日程并放在重要位置,把其作为学校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标志与新课改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尺。第二是关于学科核心素养本质的认识在加强。中学内外的理论界与实践领域关于“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为什么开展核心素养建设”“如何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等的认识逐渐明晰化、深刻化。第三是业内正尝试从多视角多维度认识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问题,如有从历史、数学等具体学科维度研究和认识学科素养建设的,也有从整体上认识学科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②如邵朝友的《学科素养的国际理解与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20期;岳辉等的《学科素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教育科学研究》,2016年1期。;有从学习视角进行研究的③如唐淑敏的《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教育研究》,2016年7期。,也有从学科评价视角展开研究的④如蔡建生的《科学准确合理恰当的史学评价与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5期。。

3.诸多成果的涌现。其一是涌现出了大量理论研究成果,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其建设实践的努力方向、途径及策略等进行了探讨,如张恒升等对中小学人才培养的创新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5]。其二是进行了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的诸多探索活动,如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开展的因地因校因不同教育机构所进行的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尝试。其三是收获了一些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浙江省藉教研平台改革推动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的尝试[6]。

(二)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困境

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在中学领域广泛流传与提倡已历时两年,也取得了上述成就,但总体看来其在当下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学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关于“核心素养是什么”“具体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每一种核心素养的构成维度与构成要素有哪些”等问题,多见于学界的理论探讨,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达一致共识。有不少中学,尤其是地方中学,从领导到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科核心素养认识模糊,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第二,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等素养不高。在中学领域之所以还存在着对学科核心素养认识模糊、混乱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的重要也是关键执行者的学科任课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够,又缺乏必要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包括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更勿谈创新的意识与精神素养。第三,学科核心素养建设路途尚且漫长。关于中学如何推进学科而核心素养建设,国际上有一些可资参照的实践案例,国内教育发达省区也就行了成功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整体上来说,国内外学科核心素建设活动还处于初步尝试与探索阶段[7];国内,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尚处于区域性和局部性探索中,广大中学对其也还没有形成非常明确、清晰的路线,如上海、浙江等地的课改实践把学科核心素养建设融入到教研转型中,作为学校提升教研绩效的一种策略。

三、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的未来展望

基于对“中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的探讨和对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生源素养要求及当下中学人才培养的素养规格的认识与明确,直面当下中学新课改中学科核心素养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未来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建立和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明晰学科核心素养。思想决定行动,在学科核心素养建设中,一定要有理论的指导。通过集锦专家名师的理论与观点、荟萃中外名校学科建设经验、批判和反思往昔学科与课程建设的得与失,不断构建和完善中学学科素养建设的理论体系,一方面能够为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与方向指南;另一方面可以在理论的比较与学习借鉴中明晰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明确学科发展目标,进而丰富中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统一和深化他们对学科素养的认识,为他们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第二,厘清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思路。在学科核心素养建设中,思路的确定是关键。在纷繁复杂的学科建设困境中,在深刻理解和认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保持清晰认识,厘清学科学核心素养建设的思路,才能找到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的科学途径,并在新课改中提纲挈领地抓住课改关键点,高质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中学课改的校本实践,成功打造学科教学特色与品牌,不断推进和深化中学课程改革。第三,搭建平台,引领教师素养成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中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核心素养,为有效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建设,中学需要“健全工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8],并搭建平台,拓展途径,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学会站在具体学科层面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建设问题,同时能“更上一层楼”。第四,构建切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学科课程体系。核心素养是可教的,而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在课程修习中养成的[9]。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合理整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把课堂教学、课上课下的学习与练习、学业考核评价与课改的监督、分析及反馈等环节有机融合,同时调整学科必修、选修与自学课程的结构,构建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科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达成对中学教育的结构性改变[10],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走出中学校园后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基。

[1]王秀菊.教师不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设限[J].人民教育,2016(5):42-43.

[2]邵朝友.学科素养的国际理解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0):3-5.

[3]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8):10-14.

[4][8] 田慧生.向“大教研”转型[J].人民教育,2016(20):14-19.

[5]张恒升,邱艺平,谢永诚.中小学可以培养哪些创新素养[J].人民教育,2016(21):27-28.

[6][9]任学宝.以教研促进课改政策的转化和落实[J].人民教育,2016(20):24-27.

[7]刘晟,魏锐,等.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来自全球的教育实践案例及启示[J].人民教育,2016(20):60-67.

[10]朱永新.站在教育结构性变革的门口[J].人民教育,2016(20):40-45.

[责任编辑:庆 来]

G632.0

A

1674-3652(2017)03-0113-03

2017-01-02

任国君,男,重庆南川人。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代小芳,女,河南临颖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中学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多解中学创新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1:34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 07:59:31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