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瑶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0世纪30年代漫画中女性解放的视觉呈现
——以《妇女新生活月刊》为中心的考察
王 瑶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自晚清以来,报纸、期刊中的漫画将时代风貌进行了一系列的视觉呈现。我们选择了《妇女新生活月刊》中的漫画作为考察对象,来展现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女性思想解放的过程。《妇女新生活月刊》从漫画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封建女性向着独立自主女性的蜕变,从家庭女性的蜕变过程,社会女性的回归和女性精神与权利的张扬3个角度来进行剖析,对女子思想解放的过程进行一种视觉呈现,同时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妇女新生活月刊》;国统区女性;漫画分析;思想解放
中国图说形式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图像是在明清之际才开始造成广泛的视觉冲击的,特别是在晚清,图像的绘制与传播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尤为明显。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画者往往在图像内绘制观者,以引导阅读者迅速将视线投向图像中心,达到读图的效果[1]。近代报纸期刊图画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版画印刷技术的成熟。图文并茂的报纸期刊更能够全面地展现历史原生态,图画的构思对文章情节主旨的理解有着新的含义。1936年11月《妇女新生活月刊》在蒋介石“新生活运动”准则的指导下创刊,1937年6月停刊。该杂志以宋美龄为指导长,唤醒全国女同胞的自救与自觉,并促进共同团结,集中意志以谋妇女的解放民族的复兴,人类的光明。在当时的新生活运动中,使各阶层妇女把它看作意见探讨的机关,精神团结的场所。期刊中图文互现的形式比较丰富,漫画以女性为主,突出女性自觉的主题,让我们通过阅读漫画的形式来阅读女性解放的路程,通过画者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女性思想解放的细微过程,并从教育、社会风尚、生活习惯以及宗教色彩方面向我们侧面展现了时代的面貌。
《妇女新生活月刊》是属于国民党的妇女刊物,具有政治属性,期刊中的漫画相应而言也带有政治色彩,漫画“唯一的爱”就能够看出期刊对党国的崇拜和热爱,唯一的绝对性也相应体现了期刊的排他性。抗战时期,国民党资金储备紧张,战士在外打仗十分的艰难,使得战争进入瓶颈期,这时国统区的女性呼吁回到家庭去,在战争困扰中国力人力物力都被消耗的情况下,主张节约运动,为前线抗战的丈夫照顾好家庭,这也是一种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方法。国统区的女性在这点上是主张回归家庭,是对几千年来女子要求的契合。自古以来,女性都被戒律所束缚,从汉朝班昭的《女诫》到唐朝长孙皇后的《女德》,要求以“妇德“为本,在人伦关系上,要求女子处处和顺。她们认为女性应该回到农村实行健美运动,这实际上是为了给国民党制造安定的后方,当时的社会背景十分的混乱,社会落后,人民群众愚昧,又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蒋介石政府在这样的情形下已经忧心忡忡,所以更希望女性能够安顿好家庭,照顾好一家大小,为前线奋斗的战士解除后顾之忧。在近代以来号召妇女走出家庭的洪流中,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国统区女性还提倡回到家庭,这完全是出于一种政治战略的考虑,她们认为本该待在家庭的女性走出社会后就开始变得腐败奢侈,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的也有那些追求自由与自我的女性,将社会局势归咎于女子,这还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男尊女卑的地位还是没有任何的改变,女性还是生活于水深火热的世界中。
在提倡回归家庭的同时,还出现了“非常时期旧而新的妇女生活”这种类型的讽刺漫画,漫画中描绘了在战场上战斗和受伤的一系列女性,这些女性都身着解放区女战士的军装,画者对她们的行为分别用了“出风头”“单人舞”等词语来进行讽刺,讽刺了解放区奋斗在前线的女性,讽刺她们不顾家庭和传统道德,去到战场前线,做着那些本该属于男人的事情,讽刺她们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尤其在刻画解放区女性的形象时,画者还刻意将她们画成非常凶恶的模样,让国统区女性引以为戒,不能做这种可怕的女人。这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对解放区女战士进行抹黑,只要是政治上的敌人,那么就要用方法手段来进行诋毁。在这种舆论性比较强的报刊上为国统区女性营造一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氛围,苦口婆心地规劝大家不要象这些解放区女性一样,还是应该回到家庭中去,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达到一种很好的效果。正所谓政治立场不同,图文创作也会带有立场色彩,画家特意挑选了一些很具有独特性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批判那些反对“贤妻良母”而又好高骛远、自命不凡的女子,让观者一目了然。
家庭妇女的观念在当时的提出是一种顺应政治的要求,而不是一种顺应潮流的举措。从19世纪末就已经逐渐开始的女性自觉意识,在经历了女性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旧道德与新道德的激烈碰撞,晚清以来专门的女子刊物对女性的构想,以及走在革命道路上的知识女性以身殉葬来抗衡封建社会等一一演变,女性的心理世界已经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从知识女性到农村女性,互相地接受影响,虽然这些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但女性的心理已经对封建道德产生了怀疑。所以,当国民党统治者开始吹捧妇女回归家庭的时候,这实际上是在心理上对女性进行一种精神打击,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身心自由,这对当时已经多多少少接收到西方自由民主信息的女性来言,无疑是行不通的。尤其是本报刊的负责人——第一夫人宋美龄,她是一个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女子,才貌双全,一直接触的都是先进的教育和思想,在外交方面更是独具天赋,就她来说是无法接受这种单纯的家庭妇女观念,许多国民党高官太太也无法做到,这为了逢迎和维护当局统治所做的举措,至上而下的奉行者恐怕只能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她们本身就被家庭琐事所束缚,无力脱逃,统治者又为她们增加了一道枷锁将她们封闭在家庭世界里。女性回归家庭从本质上来说是行不通的,心已经向往自由,又怎会甘心只做个贤妻良母,碌碌无为过一生。但在当时因极力推崇在国家危乱之时,女性不能只顾消耗胭脂水粉,对废物要实行多方面的重新利用,不要浪费,女性更应该戒烟,提倡洁身自爱之风,重新做回好女人,努力为国家服务这样一种倡导在当时是符合新生活运动的主旨和顺应人心的。
从期刊漫画最开始的两期推崇回归家庭到接下来几期的回归社会,这样的转变实在是太快,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历史是发展的,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一切进行历史倒退的行为都是禁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女性的家庭道路失败过后,又开始探索新的道路啦,既然回到家庭没有多大的效果,那么社会这条道路是否好走呢?女性还一直在这条解放的道路上迷茫着、探寻着、徘徊着。从期刊 3期的漫画中,我们看到画家画了两幅有意思的画,一幅是“妇女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妇女的过去是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地位低下,也许会遭遇虐待,也许能平淡安稳的过一生,这是古往今来常见的女性悲剧;现在是作为一个花瓶的形式而存在着,依附着男人过着颓废奢侈的生活,被男性摧残玩弄,而花瓶的存在体现着生存的无意义和无价值,没有思想的女性最后的命运也将会是悲惨的;将来或许是一种女性继续生活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心惊胆战的世界里,每天辛勤劳作,孝顺公婆,照顾丈夫孩子,还得担心家人不满意而遭受虐待的生活。另外一种则是拿起身边的武器和急救的十字布走上战场,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女战士沙场扬名,抛头颅洒热血,为自己争取权益。而画者在漫画里这两种生活之间加了个问号,这其实是对这两种生活的怀疑,她们既不愿意当家庭妇女,又对解放区战场上的女性充满鄙视和不屑。那么女性究竟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生存方式呢?而另外一幅漫画则表现了一名女性的两面性,家庭妇女的生活是黑暗的,社会妇女的前途是光明的,女性的选择在这幅图画上显而易见。绘图者功力深厚,透过图画清晰明了地表达了女性的思想和形象,可以看出国统区的女性这时寻找的出路是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去接受新鲜的事物,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得到自己内部的提升,提高妇女自身的修养提倡女性应该学习一些战时的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我们开始看到国统区女性对解放区女性的敌意有所减缓,也不再对战场女性那么排斥而呼吁国统区女性多学习战时知识,这主要是因为西安事变过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两党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张。
当女性不再局限于家庭的时候,所接触到的最多当属源源不断传来的西方思想,最先注意到的是教育问题。中国传统的教育是私塾教育,而女子是无法进学堂念书的,晚清时期,新式女子学堂是西方妇女帮助办学的,章程以及学堂陈设都是遵循西方文明,连学习内容都渗透着基督教的风格,可以看出西方基督教对中国女学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就教育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期刊中有幅漫画描绘了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们每天跟随着有各种陋习的父母耳濡目染,慢慢学习身边人的行为方式。为了拯救当时的教育,本期刊的负责人们开办了训练班和劳动服务团,带领学生们学习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做事勤劳,慢慢纠正那些不良习惯,而且还通过宣传指引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更要明白儿童的心理情况,尊重和保护孩子,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处共同着力,引导他们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不要被那些封建的陋习所蒙蔽了双眼,真正地培养出正义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接班人。
国统区女性在推崇走进社会的转型期,对于女性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漫画中以女性为创作对象,指出了种种不道德的行为,加强了女性对“礼义廉耻”的深刻了解,对人要有礼貌,“非礼勿视”;不拿公家的一分一毫,不贪小便宜;国家有难时应当伸出援手,发扬道义;不勾搭男子,做到洁身自好。这幅漫画将“礼义廉耻”刻画得细腻而又发人深省,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女性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学会爱护自己,树立优良品德,在解放自己思想的同时,不能抛弃道义,对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传统美德更要发扬光大。
女性在接触社会过后,在了解西方先进开放的思想后,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社会旁观者,而是想要致力于更多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在生活方面,女性越来越注重权利意识,争取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在政治上,古时女子从来都不参政,只顾家庭生活,而现代女性开始要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主张女性也可以参与政治,在政治方面为国家谋求生存与发展。期刊漫画中有一名党国女性正直地站立在党国的光辉照耀下,不偏不倚,卓尔不群,而她身边站着两个卑躬屈膝的正在等待着被解放的女性;另一幅“暴日不足畏惧”中,毒辣的太阳预示着阻碍女性发展的恶势力,女性越是惧怕它越是嚣张,越是得寸进尺,如果不作为,那么恶势力逐渐会将你吞噬,假若你勇敢站起来与它抗衡,不再懦弱,拿出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恶势力就会被你吓倒。这幅画立意清晰,展示了女性独立自信的魅力,正直高尚的品质,将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这时的女性思想开始得到了全面的解放,从最开始的回归家庭到走进社会再到为自己争取政治权利,国统区女性更多的向着权利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美好明天。一直以来国民党的思想控制使得国统区的女性政治觉悟没有解放区女性高,但只要开始觉悟了,那就昭示着中国女性全面的自由和独立,国家民族复兴更有希望,实现救国事业指日可待。国统区的女性开始接受军事训练,追求保卫国家的任务,女性的缠足也获得了解放,真正做到了解放身体。而这时女性应该去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自力更生,在封建势力还没被肃清的时候,追求经济上的独立,那样才能不被封建家庭所束缚,才能做个自由理智的女性,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在政治觉悟提升的同时,女性也愈来愈关注社会风尚、生活习惯、交往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的女性在接受西方新思想时,也接受了西方的生活观念和习俗,正如期刊中的学堂创办借鉴了基督教的风格,教授孩子们西方歌曲,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来传播影响先进思想和文化[3]。女性更加注重自身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通过锻炼身体来保持良好的身材,期刊中还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养生健康小常识,女性同胞们已经意识到有了坚强的体魄才能追求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关于国家民族的强弱,不只关乎男子的体魄强弱,更是关乎全国人民的问题,当下的中国就是出于“竞争角逐之世界,累卵危亡之国家”的大变局中,除了教育的轻重次序问题,更有国民是否有健全的身体的问题,否则思想的开化与救亡热情无所附着,所以女子解放当以自救开始,女性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救身才能得以救心。
在生活习惯方面,女性对妇女儿童健康和卫生问题也关注得多了一些,妇女儿童作为弱势群体,要懂得关注自身健康。漫画中为孩子的行为卫生习惯做了大力的宣传,为农村思想上还没解放的妇女提供一些图片见证,在那个报刊杂志流传的年代,即使农村妇女没有知识不识字,但也能通过报刊上的图片来理解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做法。“看图说话”比单纯的文字解释要更容易理解,形象贴切,不会产生很强的距离感,图文对照使得图像和文字之间可以互相诠释,二者互为补充[4]。
时代在发展变化,从晚清的西学东渐到学习西方以自强,再到接受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来革命,这是一段国民崛起的历史。在这历史洪流中,我们不能遗忘女性的声音,虽然女性被几千年的封建枷锁压抑得太久,觉醒得稍微晚了些,但还是在洪流的声音中发出了自己的话语,女性自觉已经慢慢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女权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尽管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平等的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果,但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男女平等已经见诸法典,但是尚未能取得全面的胜利,女性仍然需要努力争取全面解放。《妇女新生活月刊》“以小见大”,虽然只发行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却将女性思想解放的历程都包含到其中,从回归到走出这其中包含着女性的种种心酸泪史,这是一场对国统区女性的解救。本期刊是国民党直属的报刊,其中思想不难看出对女性的思想统治,透露着国统区的生活也是十分的艰难。相对而言,抗战时期的解放区女性生活会更加自由,一直有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自由民主的新生活而奋斗。抗战时期,全国人民的生活都是苦难的,但是女性再艰难也在努力生活,一直向前进,学习着西方的先进思想来提升自己,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接受文明的教育和社会风尚,足见女性的未来世界是光明的。
[1]秦方.晚清女学的视觉呈现——以天津画报为中心的考察[J].近代史研究,2013(1):107-121.
[2]夏晓红.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5.
[3]陈平原.看图说书 小说绣像阅读札记[M].北京:三联书店,2003:12
[4]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M].[中国]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5
[责任编辑:志 洪]
I206.7
A
1674-3652(2017)03-0091-06
2017-01-17
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文化运动抽样分析——以期刊为中心”(cxcy2016059);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文化运动抽样分析——以期刊为中心”(201710638094)。
王瑶,女,四川雅安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