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革新探究

2017-03-30 01:14孙洪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教育

孙洪洋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革新探究

孙洪洋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2016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再创新高,就业工作压力依然巨大。面对经济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本届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重点打造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高校承担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亟需转变思路并进行深层次的体系变革,为破解就业难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寻找新思路。

高校;创新创业;创业教育

2015年初,国务院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大力倡导培育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创新创业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新一轮经济发展“动力引擎”。同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由国家稳步推行。《意见》指出,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亟需正视问题,理清思路,“认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战略视角,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1]。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对症下药,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破解就业困境,助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

1 新时代背景下的“创客之风”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并鼓励就业渠道和形式的多样性,希望能以创业促进就业。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和政治权力的下放,社会活力日益迸发,创新创业热情逐渐高涨。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系列政策措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可以预见,创新创业的飓风已经刮起,国家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引擎正在被点燃,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川、贵州等多个地方涌现出了一大批“互联网+”模式的“创客”群体,其中不乏大学生群体。2015年教育部立项《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指出,就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其对当前的创业政策及环境较为满意,并给出了较高的评价。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达到2.86%,连续5年提高。在“创客风潮”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在读大学生群体和毕业生群体选择了加入“创客”的队伍,做时代的弄潮儿。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亟需变革

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时代担当,又是高等教育自身变革升级的内在需求。2014年11月教育部推行《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表明,教育部要以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为要求,同时各高校应该探索弹性学制的建立,允许部分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科教文卫体界人士座谈会上提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要为他们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铺路搭桥’、创造条件”[2]。导向性的政策出台为一些有创业想法和正在“边读边创业”的大学生群体架设了一条“绿色通道”,既解决了学业与创业之间的时间精力冲突,又给予了他们“进退空间”,一时间涌现出了许多“休学去创业”的大学生“创客”。然而,一方面创客群体自身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素质不能够满足其创业的实践诉求,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致使矛盾凸显。2015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受访的大学生中有58%的学生选择有可能会休学创业,9.7%的学生选择肯定会休学创业。在创业创新经验方面,仅有11.1%的学生有参加创业辅导课程或创业大赛的经历。对此,受访大学生渴望在参加创业指导课程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教育模式亟需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全面普及”教育。

3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政策环境得到改善,但高校在实际开展此项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3.1 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亟需破除观念障碍

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认同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量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小型企业家,既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活力,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并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3,4]但是,长期以来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思路下,部分教育工作者虽然已经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紧迫性,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目标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的现象。仅仅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是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一剂“退烧药”,故而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对创业有意向的毕业班学生群体,显然这种做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只能是“治其表”而不能“治其内”,只能使拥堵的就业门路打开一个小出口而不能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通道。这种为了促进就业而培养创业者的狭隘教育观念亟待破除。

3.2 偏重对精英群体创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形式匮乏,辐射面存在局限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业教育中心主任马永斌认为,当前我国多数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明确有效的目标定位,仅以专业学科的就业教育为焦点,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或是工作有所偏差。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形式主要以第二课堂为主,如举办校内讲座、设置选修课等,并未将其以必修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课程设置;二是师资条件匮乏,创新创业教育未形成专门的师资队伍,有的大学的创业教育甚至以就业指导部门为依托;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面狭窄,目前仅以创业大赛、商业模式大赛等形式出现,距离实践教育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可能会进行创业实践,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打破只是在商学院和相关管理专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局限,也不应该仅仅将受教育范围扩展至参与创业计划竞赛和对创业感兴趣的少数学生群体,而应该是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一项必修课程。

3.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单薄,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许多高校尚未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更侧重于创业理念引导、如何创办企业等实践技能层面。然而,“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它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对于非商科或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并没有受到与所学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同样,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没有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4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路转变

4.1 明确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要以“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作为改革的指路明灯。2015年底,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所有高校从2016年起都要有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要有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学分管理的一部分。当务之急,高校应当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三级培养目标: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惠式”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其自主创业的意识,形成全面系统的就业观念;二是结合专业教育,面向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开展“提升型”的培养理念,帮助其建构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框架,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三是面向少数准备实施或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精英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模式,为其提供创业的基本方法指导,将其打造成为拥有创业的核心技能的专业人才。应将这三级培养目标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体系。

4.2 建立多元化师资队伍,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缺少专业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对于创业教育体系较为成熟的英美日等国家,我国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存在学科背景单一、普遍缺少创业实践经验等问题。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180多名全职教职员和70多名兼职教师组成,学科覆盖面涉及广,人员身份有行政人员、诗人、企业职工、学者、自由职业者、研究员等;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参与创业教育授课的师资力量既有走在专业领域研究前沿的知名学者,又有身处世界各地卓越公司的管理人员。日本高知工科大学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有的是企业家出身,有的是技术或非技术人员,有的在国内或海外经营多年,有的则掌握了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双重方面的知识。这些人才活跃在世界各地,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领悟中,将目光投向了创业教育实践,以产业界的实际需求来教育和培养日本经济的企业人[7]。基于此,教育部提出“高校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综上所述,高校亟需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选聘机制,优化师资力量,在对教师的培养规划中注重教师创业教育知识结构的完善,建设一支多元化、专业涉及面广、研究能力强、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能力双重发展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育人基础。

“评价是改进、提高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想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必须以科学的评价作为基础。”[8]目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学界还没有统一认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存在“时滞效应”,即“从创业教育伊始,到实际创业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时间延滞’的状态,因而不能够用简单的‘创业率’来评判教育的成效”[5]。高校应以“实践导向”为出发点,不断完善评价模块和指标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扎实推进做好保障。

4.3 加深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度,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载体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教育过程,它的知识体系是根植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上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必须以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也就是说,专业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模块是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生成的内在根基。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的推动具有战略性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得创新创业成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元素之一。因而,我们不能陷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误区,要时刻秉承着从专业教育之中获取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理念[9]。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以实践导向为目标的教育,基于此,有学者提出:“创业实践活动既是作为一种教育影响,也是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使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有了质的区别。”[10]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载体建设同样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有多种,诸如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实践计划”立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大赛等竞赛;各专业举办的创新论坛、报告会、沙龙等;依托学校科研实践平台(实验室、工程中心)开展的各种创新实验;大学生创业园提供创业支持的创业孵化项目,等等。只有切实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这项工作显现实效。

4.4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开展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随着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相应建立了激励创新创业的制度,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创业门槛。教育部指出:“高校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门的实践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类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原则上都要向学生开放。”建立“创新创业网站”,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善于利用传统形式和新媒体平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鼓励倡导创新创业。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创业基金、创业社会实践,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论坛讲堂”,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达人、创业校友等现身说法介绍经验,激发创新创业激情;积极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与平台,鼓励大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建立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创业园”,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举办校园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优秀创业实践项目参加各类创投大赛;表彰创业先进、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等方式和手段,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植入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形成共识,产生共鸣。

5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家庭等多方支持,共同搭建平台。政府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创业者“保驾护航”,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的公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系统、完善、积极有效的创业政策保障。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教育和实践环境,在知识教育和氛围营造上为大学生创业做到“基础支撑”。同时既要搭建资源联结平台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也要“牵线搭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家庭要充分支持大学生创业者,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做到“支持鼓励”,减轻创业者的精神负担;全社会要“共同呵护”大学生创业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舆论导向、社会宣传、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崇尚创业。通过多方努力共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群体一定会迸发更加巨大的力量,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2]中央政府门户网.国务院将加大扶持“众创空间”[EB/ OL].http://www.gov.cn/zhengce/2015-01/29/content_ 2811621.htm,2015-01-29.

[3]曾建国.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现状与思考[J].全国商情,2012(7):54-55.

[4]马永斌,柏吉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2015(6):99-103.

[5]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7):75-78.

[6]陈文娟,姚冠新,任泽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4-45.

[7]黄爱珍.美英日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百森商学院、赛德商学院和高知工科大学的例子[D].江西财经大学,2012.

[8]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54-58.

[9]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 [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7.

[10]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94.

责任编辑闫桂萍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N Hongya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In 2016,the great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still causes high employment pressure in China.Fac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tive power turning to innovation driven,th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Public Entrepreneurship,Public Innovation”,focusing on building the new engi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university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high level,so under the new times,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change ideas and do deep reform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find new way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oun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647.38

A

1674-5787(2017)01-0079-05

10.13887/j.cnki.jccee.2017(1).20

2016-12-30

孙洪洋(1987—),男,工学硕士,助教,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