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作用探讨①

2017-03-30 11:15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指征髓内股骨

郎 岩

(佳木斯市中医院骨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作用探讨①

郎 岩

(佳木斯市中医院骨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4-01-01~2015-12-31于我院骨科就诊的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50例,A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常规直钢板固定复位术进行治疗,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作用。结果:(1)A组50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长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征上明显优于B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2)A组5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B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进行χ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时,应该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作用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发生于患者股骨小转子至股骨干中段与近端交界处的骨髓腔最狭窄部位的骨折[1]。其典型临床症状是患者骨折部位明显疼痛、肿胀,骨折患肢内收成短缩畸形状态,骨折部位出血,患者骨折发生时常伴有失血性休克等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1-01~2015-12-31于我院骨科就诊的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骨科医师的诊断、X线片及CT等检查后确诊为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骨折部位明显疼痛、肿胀,骨折患肢内收成短缩畸形状态,骨折部位出血,患者骨折发生时常伴有失血性休克等症状[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50例,A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0~61岁,平均(30.1±3.6)岁,因车祸发生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15例,因坠落发生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5例,因摔伤发生骨折的患者15例,因打架发生骨折的患者15例;B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4~59岁,平均(29.7±3.7)岁,因车祸发生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14例,因坠落发生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6例,因摔伤发生骨折的患者16例,因打架发生骨折的患者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生骨折原因人数比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结果的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A组50例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1)患者利用吸入式麻醉法成功完成全身麻醉后,让患者处于俯卧位;(2)根据患者股骨的正常生理结构,使用外旋位机器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牵引复位;(3)在患者骨折复位完成后,在患者股骨转子下部位作长度为2~3cm的切口,在切口内骨折部位使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4)逐层缝合患者切口部位,使用石膏外固定患者骨折部位。在患者术后,主治医师通过CT扫面确认患者端抗旋髓内钉的置入状态[3]。

B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钢板固定复位术进行治疗;(1)患者利用吸入式麻醉法成功完成全身麻醉后,让患者处于俯卧位;(2)根据患者股骨的正常生理结构,使用外旋位机器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牵引复位;(3)在患者骨折复位完成后,在患者股骨转子下部位作长度为3~5cm的切口,在切口内骨折部位使用滑动加压螺钉固定患者骨折部位;(4)在患者术后,逐层缝合患者切口部位,使用石膏外固定患者骨折部位。主治医师通过CT扫面确认滑动加压螺钉的置入状态[4]。

1.4 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治愈: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治疗10个月后,经过CT等检查后患者骨折复位,患者骨折部位明显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骨折患肢内收成短缩畸形状态得到纠正,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好转:患者在接受各自治疗后,经过CT等检查后患者骨折复位,患者骨折部位明显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所缓解;无效:100例患者经过上述各自方法治疗后,

患者骨折部位明显疼痛、肿胀等症状等病状没有任何改善,患者骨折部位仍有出血出现,经过CT等检查后显示患者仍处于骨折状态。总有效率=骨折痊愈率+骨折好转率[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13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A、B两组患者手术指征结果分析

A组50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长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征上明显优于B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A、B两组患者手术指征结果分析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综合比较

A组5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B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进行χ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综合比较 (n=50)

3 讨论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出发点是及时纠正患者股骨干的内收、短缩外旋等错位状态,其次是对纠正后的股骨进行固定复位,最后是恢复患者髋关节内收肌的张力,从而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6]。目前临床上针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1)非手术治疗:患者患肢股骨髁上牵引治疗。此法适用于骨折较轻且不适于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易产生臀肌步态和大腿前侧疼痛的治疗后遗症[7]。(2)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剖复位患者骨折患侧并且矫正所有骨折造成的畸形。手术治疗使用的内固定针有:传统髓内针、钢板螺钉、带锁髓内针等[8]。

本次研究中,(1)A组50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长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征上明显优于B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2)A组5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B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进行χ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与常规钢板固定复位术相比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时具有疗效显著,且手术治疗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的特点。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时,应该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此法在取得优良手术治疗指征的同时,能够有效复位患者的骨折部位,取得显著地治疗效果,是一种高效持久的手术治疗方法。

[1]张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6,18(09):35,38

[2]陆驰浩.微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6):113-114

[3]张建军,李金光,何世凯.微创复位术联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6,19(22):101-103

[4]朱延兵,牛海峰,赵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6,3(7):126-127

[5]梁笃,杨冰,郑永华,等.微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5):39-41

[6]张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4,13(14):1-2

[7]关吉昆,黄斌,张新颖,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5,3(7):94-97

[8]郎贤伟,黄力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4):47-49

黑龙江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编号:NO.2016-299。

郎岩(1974~)男,黑龙江肇东人,学士,主治医师。

R

B

1008-0104(2017)01-0036-02

2016-10-09)

猜你喜欢
指征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