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萍
小学的经典诵读教育可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古代文化,可以充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经典朗诵教学,可以显示出古典文学的文化效果,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经典的理解。而教师对经典的解读和理解、对经典含义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和理解。要提高学生对经典的理解,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对经典的学习、认识专业技能,从而结合其他各个学科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教师专业素质训练,注重各学科渗透作用
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中,文化内涵需要较高,并且其教学模式也不稳定,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引导性。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建立起正确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学模式的好坏优良都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教师的素质、技能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建立正確的教学模式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实现各个学科知识的渗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利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热情,为教学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学校要做好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通过设计教师培训机构、开展教师宣讲会,让教师发表自己对于教学的意见和看法,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等科目在小学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所以经典诵读和美术、音乐、思想品德在某些方面上具有着统一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德育的渗透,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强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中将诗歌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经典诵读的内容都是经过长时间流传的语言典范,都具有一定音乐的形式,可以用音乐表现出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
二、加强教师把握国学内涵,理解并感悟经典价值
关于经典诵读,每个人的理解都不相同,每个人对经典诵读内涵也有不同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但从根本来探讨,是一门需要仔细体会的学问,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总称,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天文地理,到琴棋书画,再到儒学道家等思想学派,以及历史政治经济艺术等诸多方面。其所蕴含的内涵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概括的,几千年的发展的文化与哲学包括了各个层面,发掘出的价值十分珍贵。经典诵读教学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甚至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也需要接受一定经典的熏陶,充分了解经典诵读的内涵,从而心灵得到满足从中受益,完成对经典诵读进行内涵的理解。
经典诵读的最大价值就是教育,通过对小学生们从小的文化培养和熏陶,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认知,提升中国经典文化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地位。开设小学经典诵读课堂可以使小学生们以实践的方式领悟到经典文化的真正价值,从小就不自觉地产生这种强烈的爱国心理,塑造了小学生们的爱国品质。所以教师自己也要充分提高自己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在教学上要有明确的目标,学校可再开展有关的专题讲座,例如论当代为什么要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等,充分让教师明白:经典不仅体现在五千年内流传下来的书籍字画,更体现在发展新一代儿童对经典价值的理解,让学生们传承弘扬中国经典文化并将其发展下去。
三、加强教师理解诵读性质,体会并实践经典精神
曾有一个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粗略统计表明,六年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共需要学习12本教材,包括412篇文章,其中,有关中国经典文化材料的文章篇幅达到了40篇,接近了整套教材内容的百分之十。并且这些内容大部分出现在课后的回顾拓展及语文园地部分,这样的排布可以使小学生们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更多地了解学习理解和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所以教师更要清楚地明白经典诵读教育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性质和地位,从而摆正自己的思想观念,有效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教师也要充分理解诵读经典教学的内涵:诵读经典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识字量、积淀学生们的语感。另外,根据研究表明,十三岁之前是人脑记忆力的黄金期,在这一段时间内进行小学语文经典的诵读可以增强小学生们对经典的记忆力,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积累,无疑能达到智慧培养和人格锻炼的教学目的。很多教师都认为经典诵读只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其实经典诵读也是一种教学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总的来说,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在经典诵读的学习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认清经典诵读的意义,了解当前诵读的形式,完成对自我素质的提升,才能充分带动每一个学生进行经典古诗文的学习,同时丰富语文课堂,对教育事业起到带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