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原
“干上管安全这一行,就是不能出事故,凡事要对得起良心。”对于在北京地铁建设前线奋战了23年的童松来说,作为地铁建设“第一代人”的老父亲这句叮嘱,已经成为他半辈子的座右铭。如今,植根于心的“安全”二字已转化为他编制的多部标准,每一部标准都是轨道安全建设的“教科书”。2016年,童松获得了“北京安监之星”和“北京榜样”的称号。
童松进入地铁行业是在1993年,正值北京地铁复八线(又称北京地铁一号线东段,西起复兴门站,东至四惠东站)建设时期,童松担任工程监理。“那个时候地铁建设全国才刚刚开始,只有北京在做地下暗挖工程的施工摸索。受限于落后的施工条件,施工现场的环境安全不是很好。那个时候大环境还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安全管理思路与现在的也不太一样,更偏重于对人的劳动保护方面,施工现场环境安全等没有包含进去。所以经常有事故发生。”童松回忆道。
200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同年,童松就调入该公司安全监察室负责北京市地铁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2003—2007年,大家都在搞生产,追求效益,所以安全从上到下都不是特别重视。一方面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很少,比如当年我们安全监察室只有室主任和我两个人。而且人员素质不太高,那会儿在施工现场管安全的通常是些老同志,年纪大了,没有其他工作能做,就管管安全吧,而真正懂安全工程的人特别少。另一方面是资源少,没有钱和物给你搞安全。那会儿北京地铁施工有一个附加费,叫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就是在中标价上乘一个系数。那个时候这个系数只有百分之一点几到二点几,很低。所以刚开始让我管安全的时候,我也是有点想法的。总觉得‘安全工作不就是人员伤亡这点事儿么,能有什么作为?不但看不到前途,也找不到方法,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我曾有一段时间很迷茫。但是干起了安全之后,逐渐感觉到这个行业的责任重大,也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慢慢找到了‘门道。”童松笑着说。
“安全底线不能破”
在建的北京19号线某标段项目经理老杨在童松做监理时就与他相识了,二十几年来没少打交道,俩人在私下里是好哥们儿,但是说起童松“认死理儿”的倔脾气,老杨可是深有体会:“别看我们私交很好,但是他每次来工程现场检查,从不敷衍,该严厉就严厉,该处罚就处罚。2010年我负责地铁10号线一个标段的修建,一次童松到我工地检查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那次他一改往日的随和,也不跟我说笑了,不但严肃地把这些问题一一指出来,要求我们进行整改,同时也给我们出了很多主意。通过这次我体会到,不管我们关系有多熟,他这个安全的底线是不能打破的,这也是对我们的安全负责;另一方面他作为管理单位,不是一味的责怪,而是帮助企业提高。童松他们是负责全市地铁工程的安全,管理的面比我们宽,见识更广,当他告诉我们见到哪家有好的经验之后,我们就可以拿来用,给我们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事故抢险 不舍昼夜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工程任务繁重,每一个小动作都像是走钢丝,这让老童“压力山大”。顶板上就是文物、隧道在不到1 m的距离下穿市政管线、不排水就穿河而过……每条地铁线、每个地铁车站、每段地铁区间,都有不少风险源。老童心里有本儿明账,什么工程何时过风险源他都琢磨得到,一到这时候他就睡不着觉了,而这样的日子在北京地铁的施工过程中并不鲜见。上班他盯现场,下班他盯手机,每天都如履薄冰。“干安全工作时间长了,我身边的人都有一个默契,就是除非十万火急的事情,晚上都不会给我打电话,因为他们都知道到了晚上,电话铃声一响就会让我的神经紧张。”童松说。
一年元旦,一个工地出了事故,童松凌晨1点多赶到现场,连续值守了三天三夜没合眼。一月的夜里寒风刺骨,“冻得脚都麻木了”。到了第三天,搶险现场开完会,同事发现童松竟坐在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上倚着墙就睡着了,之后他在附近宾馆刚睡了两个小时,就又被电话叫了起来……有时候,事故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工程恢复难度较大,童松会在现场值守近一个月不回家。多年来,他在事故现场感受到的,也让他对安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没经历过事故,听人家说多少遍都不行,经历过一次事故的应急抢险,在现场亲眼看到那些血淋淋的教训,你就能真正体会到发生一起事故的严重后果,就会对这份工作的意义充满敬畏。”
安全标准 从无到有
2008年奥运会之后,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很多单位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参建单位成倍增加。各单位力量单薄,参建人员中新人多,经验少。施工队伍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行内人都知道,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最初参考的是铁路安全标准,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在新阶段问题就更加突出。
于是童松决心自己编制一部“接地气”的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标准。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中,有不少是没有标准的,也没有可借鉴的资料,要实地实物验证,通过计算和实物检验制定标准。2011年起,老童在网上查资料、跟大大小小的专家请教,跑遍了满北京的地铁工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童松终于编制完成《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手册》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集》,这意味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包括门禁系统、竖井提升装置可视监控系统、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防护规定、施工竖井钢梯及通道设置标准、区间暗挖电力线路标准等18个项目的制作及安装图集。2013年起,由童松编制的标准化手册和图集在北京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全面推广应用。不仅如此,这两本标准也在全国的同行中传开了,其他省市有很多地铁建设企业前来向老童“取经”,借鉴之后再回去形成自己的标准。
有了零的突破,老童再接再厉,又主持编制了面向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2014年由住建部批准列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现已编制完成,正在审核阶段。这几套标准汇总了地铁施工中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将填补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方面的空白。
近年来全国轨道交通大发展,新从业人员大量增加,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工作人员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难度。为使广大的工程参与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掌握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方法、相关专业质量安全控制流程和控制重点,童松又组织编制了一本面向基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控制应知应会》手册。他组织了7家有丰富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管理经验的监理公司,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论证研讨,多次修改修订,历经3年,于2016年初完成了编制工作,使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更加系统、全面、高效。
隐患排查 防患于未然
有了施工标准,童松率队又研制出用于管理的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2014年,“北京地铁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以下简称“隐患排查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的建成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改进。从2011年第一版建成,到2014年正式上线并全面推广之前,这套系统已经在20多个标段试用,从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今,这套隐患排查系统可实现隐患排查情况随时随地上传;每个隐患的治理情况都在系统中留痕,随时可查。2013年9月,该系统荣获了北京市第二十八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说起这套隐患排查系统推广过程中的艰辛,童松说,最难的还是让广大施工单位接受并且愿意使用。最开始,多数施工单位都不愿开展隐患排查。一方面,他们认为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另一方面,也担心暴露了隐患后,对企业自身的安全绩效产生影响。为了转变企业的观念,童松一遍遍和施工单位进行解释、座谈、沟通,不断宣传“通过隐患排查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中”的理念,“现在,各单位都愿意配合使用并逐渐重视起来了。我们给北京地铁在建工程的每个集团指挥部一个账号,哪家工地排名怎样都能从隐患排查系统中查到,扣分较多的还会在我们召集各单位一把手参加的安全专题会上进行通报。企业领导们被点名通报之后,面子上‘挂不住,就会回去加强整改。”童松笑谈。如今,北京各参建单位已经把隐患排查系统作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管控事故的一个有效方法和手段。
2014年7月迄今,已有累计上百个标段、2万余人使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公司建设管理的所有项目工作面,以及从甲方到施工单位再到监理单位所有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两个全覆盖;累计排查各级隐患3万多项,99%以上已完成整改消除。对于事故的管控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2016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施工领域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童松说:“北京地铁建设的安全管理目前有3个系统,除了隐患排查系统,还有风险监控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其中应急管理系统的建成也是‘吃亏吃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童松介绍说,2012年北京“7·21”的那场大暴雨,让当时多个地铁在建工程遭遇了“水患”,然而被淹工地及其附近工地的水泵都比较小,大的水泵由于交通瘫痪调不进来,抢险不及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探索建立了应急管理系统,将应急资源统一调配,这样保证每个标段遇到紧急情况附近都有可调配的应急物资。”
老杨告诉记者,由于童松多年来在北京地铁建设安全工作上的努力,现在他们的工地上都会安装视频监控,“我们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看到所有掌子面的情况,并且可以进行通话,可以下指令。在信息上传后便于管理人员的把控,另外也具有即时性。我们隐患排查工作做了以后也会留下痕迹,不是为了惩罚大家,而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隐患排查意识。”
2017年,北京地铁又将迎来100个标段开工,届时北京将会有700多个场地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在建,安全管理的难度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应对新的挑战,童松展望:“2017年,我们有个新的模式,就是专门招一个安全巡视标,针对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转和隐患排查工作做得如何,开展安全检查。虽然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反复宣传,现在各单位愿意配合上传隐患了。但是有一些隐患,涉及到安全质量重大问题,各单位还是不太愿意去暴露。由于我们要通过隐患排查系统的大数据统计做一些数据分析,以此在整体上更好地进行安全把控和风险预测。如果都隐瞒,数据就不真实,分析出的结果也将不准确。因此,我借鉴其他省市对安全监理招标的例子,向领导提出了这个招标的建议。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刚刚完成了招标,2017年即将落实。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由专人到各个工地进行安全巡视,希望通过这个方法能够让我们的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水平再上一個台阶。”
编辑 赵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