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无痕渗透

2017-03-30 13:29陈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真善美美文范文

陈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训练要求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体验生活、感悟情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作文教学如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不露痕迹地让学生写作时发现美,进而表达美,乃至创造美呢?就目前的学生作文情况来看,我觉得应该注意下列几点:

一、多阅读。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写作需要日积月累。多读多看多积累,写作时自然言之有物。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对前人留下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诗词、歌赋多加留心,注重积累,必要时还可以将其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独特看法。初中阶段,学生的感情丰富敏感,讲究友情,注重真善美,我们老师不妨在必读书目之外,针对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合看的读物,特别是一些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报纸杂志上的随感美文,《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青年博览》上这种文章很多,学生看了很自然地与自己的生命、情感联系起来,于是产生了美感共鸣。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件,便会感悟顿生,学生在这种美感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感悟,为自己的写作中发现美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只要多阅读美文,积累美文,并灵活借鉴,就能获得潜移默化的功效。

二、多观察。学生怕作文,觉得没什么可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仔细地观察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范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布置一些观察练习。比如,让学生描写某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描画某物的一鳞一爪、一色一香,描绘校园的一隅一角、一树一木。为此,不少学生对观察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仔细。由于不少学生产生了观察生活的兴趣,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并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透过现象,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美与丑,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解决了无啥可写的问题,扭转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在文中弘扬了正气,传播了正能量,彰显了真善美。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真善美,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观察,他们就能从不起眼的、平淡无奇的人、事、物、景中发现美,写作的素材就一定丰富得很。生活是创作的源头,美是写作的活水,离开对常见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司空见惯的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离开了对身边美的探究和发现,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也就使作文失去了美育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培养的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这不但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途径,也是不留痕迹地进行审美熏陶感染的必由途径。

三、多练笔。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欣赏,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再把学生在阅读时掌握的文章技法、写作思路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完成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变,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因为初中课本中精选的范文所反映的生活,像粮食和水经过酿造已成了酒一样,它有更为丰富的意义。它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了作者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体验,使学生如饮醇酒,不知不觉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受到美的教育。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有一春风图,我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从触觉、嗅觉、听觉等角度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讨引导学生思考、体会,进而认识到:作者精心描绘春风和煦、芳香、悦耳,就是为了让讀者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这生动形象的描写,也融入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使我们感到春天的五彩缤纷和生机盎然。因此,在课文教学时,我们要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审美观念等,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文质兼美的特点,才喜欢阅读文章,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把学习兴趣由阅读引渡到写上来,才有创作的激情,才能自觉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日久天长,学生的美感就会不断增强,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要想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必须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作文教学只有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观察生活、多进行创作,才能潜移默化的、不留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无痕地发展他们观察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真善美美文范文
美文欣赏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美文阅读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春色几许(简谱)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