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刚
言为心声,作文是学生用笔倾吐心灵的手段,而老师是这些心声的第一位倾听者。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点至关重要。我们切忌用笼统空泛、生硬干瘪、千篇一律的格式化评语去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而应该以悲悯之心、宽容之心来跟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
一、以欣赏的眼光评价每一篇作文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首先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写得确实出彩的作文,我们要及时圈点出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写得不够好的作文,我们要以鼓励性的评语,指明其继续努力的方向。一次,一位学生以记流水账的方式记叙了一件事。我的评点是:故事是如此地完整,结局是如此地美好,如果能在某些特定之处来一段细节描写或者把某一部分别人不需阅读也能想象出來的部分隐藏起来,也许文章会更好。这位在初中极其厌烦写作文的学生高兴地接受建议,把圈点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再次把作文交给了我。看之后,我的评语变成了:故事变得曲折了,重点突出了。我看了三遍,每遍都有不同的体会。如果语言能更生动一些,这篇文章将会成为一篇令人难忘的作文。如今这位学生己不再恐惧写作文了。
二、评语必须准确与客观
过分的溺爱会阻碍孩子健康成长,过分吹捧的评语也会让学生盲目自大。一则评语如果不能客观准确地评点文章的成功与不足,那么也一定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修改作文的欲望。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事物认知的规律,写下准确、客观、公正的评语。
一位学生根据材料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我发现,他全文仅以“学会欣赏很重要”为论点,选取了两则材料进行论证,勉强凑够了800字。我针对他的问题,写下了如此评语:立意能准确反应材料的核心精神,所选两则材料也能恰如其分地证明论点。不过,也许可以将论点分解为两个分论点,一是学会欣赏是一种宽容、一种肚量,用刘备三顾茅庐材料记叙议论;二是学会欣赏需要以一种赞扬的眼光去肯定别人,然后用林清玄欣赏一位小偷的材料来记叙议论。这位学生按照我的评语对作文进行了拓展,写出一篇准确规范的议论文。
学生从老师准确客观的评语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从老师的评语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能很快地提升作文水平。
三、分类评价,因材施评是对学生最好的帮助
一个群体之中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因此,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也应分层评价,因人施评,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应在“个性”“创意”“想象力”等方面进行点评,提高要求,让他们能更丰富更自由地表达思想,在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进行拓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辨、创新思维能力;对基础一般、语言表达能力普通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多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作文内容的深度和语言的文采;对那些基本功比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多阅读背诵经典美文,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多进行片段训练,掌握材料的记叙与议论抒情如何结合的技巧。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诚恳而准确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所有学生都会配合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四、评点模式的多样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文的教学也应该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些老师总是站在教者的角度,高高在上地对学生点评一番,而没有注重评价模式多样化,结果使学生缺失了主观能动性,阻碍了作文水平的提升。实际上单一的评价模式会打击学生的兴趣,我们应开展“学生自评、分组互评、师生共评、教师再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作文。
学生自评与互评应当成为作文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看待自己和别人作文时的出发点与老师出发点不同。当他们能够以新奇感和责任感来评价时,他们会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并从中吸取经验,进而提高自己。
师生共评最好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让学生以小组模式对本组作文进行评价,向全班通报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老师对各小组的评价进行点评,对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对个性问题个别指导。这样,在热烈的活动氛围中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能更深刻地认识并解决问题,学习到别人的优点。
学生修改之后由教师再评,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同学和老师帮助下再次完成的作文肯定会有很大进步,这时更需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的再评应提出进步之处,并勉励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评语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正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得不好,也许会造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惨剧。让我们怀着悲悯之心,撰写绿色评语,与学生共鸣,愉悦学生精神,洗涤学生灵魂,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提升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