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设计文化初探

2017-03-30 23:57袁潇冯萍
绿色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北京地铁车站乘客

袁潇+冯萍

摘要:通过对北京地铁四号线与六号线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在试图了解城市地铁设计文化内涵的同时分析了目前北京地铁装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希冀对我国未来地铁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铁;城市;文化;装修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116-03

1 研究背景

高效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地铁轨道交通的顺畅运行。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人们对于地铁的修建不再仅局限于满足交通通行的单一功能,而是对地铁的服务便捷性、设施人性化、装修个性化等深层面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不同地铁之间的文化主题成为了当前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2 调研分析

从1965年北京开始第一条地铁线路建设截至2015年底,北京地铁已开通18条运营线路(包括17条地铁线路和1条机场轨道),组成拥有334座运营车站(换乘车站重复计算,不重复计算换乘车站则为278座车站),总长554 km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1]。这些地铁站的装修设计都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重点调查了北京四号线以及六号线,针对这些线路中的站点装修分析如下。

2.1 对应地面建筑文化——四号线

地铁四号线圆明园站,为体现出其地面建筑圆明园的文化历史,站厅层以残垣断壁的“大水法”石材浮雕为主题。画面以圆明园的西洋楼残柱为背景,以御题《圆明园四十景》的文字形式为内容,使圆明园的过往历史跃然于墙上,在为乘客提供艺术观赏性的同时也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的作用,时刻提醒着来往乘客那段屈辱的历史。

在西苑地铁站,主题壁画《颐和园万寿山图》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颐和园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的轮廓;在国家图书馆站,为呼应地面建筑国家图书馆的文本内涵,采用“书”作为车站的主题,站台立柱侧面用银色的线条模仿书页,站厅层墙面则绘有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赵城金藏》和《敦煌遗书》;动物园站则以两种风格的通道壁画来体現出地面建筑特点——动物园出口一侧饰以色彩明亮、神态各异的动物壁画;天文馆出口一侧则以写实的天文星空图片作为背景,将古今中外天文学家、天文仪器等与天文相关的形象作球状黑白处理。

2.2 城市文化的传承——六号线

地铁六号线的位置较为特殊,其走向几乎平行于地铁一号线,区别在于地铁一号线是在长安街下连接了北京的东西方向,而六号线则是连接了北京北部的东西方向,将北京西部的成熟区,具有悠久历史的北京老城区以及较现代化的北京东部紧密连接在了一起。所以在这条地铁线上所体现的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传承——整条六号线以“砖”作为设计元素。

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承载着“50、60后”记忆的前苏联式样的红砖楼越来越少了,设计师在车公庄地铁站以西所采用的红砖这种表达,就是对那段生活的一种记载。在老城区,即平安里站、北海北站、南锣鼓巷站、东四站这4个站,采用的则是体现老北京特色的青砖。改革开放后才开始逐步发展的东段部分,采用了现代的彩色砖来体现这一地域的现代气息与活力。

3 地铁文化表达问题

3.1 站内表达形式过于单一

北京地铁系统中,大部分的地铁站都是通过站内的大型壁画及梁柱结构、吊顶处理,以及站与站之间的不同色彩体系等来展示。这样的形式太过单一重复,即使可能站与站之间表达的文化不同,但是表达的方法却几乎一样,对于拥有278座地铁车站的北京来说,难免会使乘客产生乏味感。同时在这种地铁的装修样式中,表达的文化也相对统一。虽然设计师采用了不同的壁画处理来反映地面建筑文脉,但对于行色匆匆的乘客而言,每个站几乎都是一样,人们可能仅仅只是觉得地铁站修得漂亮了一些,但是不会太多与地面建筑文化主题相联系。

3.2 地铁出入口设计单一

设计师们往往过多注重地铁内部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却忽略了地铁站出入口的设计。例如四号线的各站出入口设计均采用了相同的色彩体系、图案和形式,这种整体性虽然有利于整条线路的识别,但是对于单个地铁车站的识别来说,识别性差。单一的出入口设计对于快节奏的北京来说缺乏足够的认知度。

4 解决措施

4.1 地铁标识的改进

为了避免乘客产生乏味的地铁体验,在地铁线路设计时可参照西安地铁标识模式,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每一座车站提供独立的车站标识,所有车站标识均采用颜体书法书写(图1)。通过标识显示出不同地铁站的差异,提高区分度,而且每个站的标识也直观反映了该站地面建筑的功能特色。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地铁站内乘客候车区对该站进行文字、图案、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讲述,这样对于乘客来说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了解城市文化的途径。

4.2 以运营地铁车厢作为文化传播媒介

可借鉴每条地铁线上运行的地铁达到文化传播目的。如哈尔滨的地铁车辆(图2),体现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车辆外部装饰以冰的颜色为主色,以雪花点缀,与环境相融;而在室内则营造温暖的感觉。

4.3 采用更使人印象深刻的文化表达装置

在地铁的艺术装置上可以参考台湾地铁101站的艺术装置(图3),在隔几秒后会把每个用孩子天真可爱的照片来组成的小格子自动翻动,以孩子们的笑脸组成不同的图案。如在早晨,先组成一个“早”字,几秒后又会翻动组成一个“安”字,让来往的乘客倍受感动。

4.4 对候车区细节处的文化特征表达

候车区的座椅其实也可以体现该站地上文化的特征,台湾的南港站座椅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图4),为体现其是港湾的特色,将座椅做成小舟的样子。

4.5 灵活的地铁出入口设计

地铁出入口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应将地铁的出入口设计与周边的实际环境融合在一起——在拥有古典文化的地段可以将地铁口的设计为符合周边的古代风格,在现代化较强的地段则设计为具有现代感的风格,同时与周边的一些主题元素进行适当的呼应,深圳世界之窗地铁站的出入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案例(图5),该站较好地融合了其地上建筑的功能特点文化。

5 结语

地铁的文化理念是地铁文化的核心,也是地铁显示自身区分度的根本体现,在每一座城市的每一个地铁站都应该将其自身的城市文化与地铁文化联系起来,让来往的乘客能通过地铁文化的展示感受到地铁文化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高波,王英学,周佳媚.地下铁道[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清志.铁道建筑漫游[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北京地铁车站乘客
车站一角
“风的乘客”
停车原因
北京地铁房山线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时空守护者之车站遇险
地铁车站
咖喱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