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威
摘 要: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但我国农业的机械智能水平和农村工业水平仍然较低,农田的发展中也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突破。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机械技术;农机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4.043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有状况
目前,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有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且在很多方面都建立了农机机械体系。我国的农产品不仅遍布了我国,同时还出口周边的亚洲国家和大半个非洲,东南亚的很多农产品多来自我国。
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1949年,我国农用拖拉机仅仅有100多台,大型农业机械产品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大约上千倍,有些品种甚至达数十万倍。
2003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108 kW以上。农用拖拉机超过1 400万台,拖拉机农机也超过2 000台。2014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又有了快速的发展,同期增长大约3%.
2015年,我国主要的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3%,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的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农机行业的各种企业规模都偏小,我们的技术水平现在来说还是较低,需要竞争同质化。
1.2 我国农机行业结构分布还是不均衡
總体来说,我国的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得很好,但是在很多方面,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水平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机械化水平差异大。我国很多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比如在气候和地形地貌上。这些条件使这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熟制。各个地区的差异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发展水平。②不同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目前的农业作业环节主要包括农业机械作业的机耕、机播和机收。比较好的现象是我国机耕水平目前相比机播和机收水平来说还是有很多的优势。从《我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中的数据上来看,2013年我国机耕水平已经达到76.00%这样的高值,同时我国的机播水平也达到了48.78%,而我国的机收水平达48.15%.③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和玉米。我国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全国最高,在2013年就已达93.71%;第二是玉米,它在2013年达79.76%;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目前来说是三大农作物里最低的,仅仅为73.14%.
1.3 农机服务领域不断创新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是由原来的农田逐步发展形成一条产业链,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比如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畜牧业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发展。
2 我国农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2015年,国家支持互联网进入农业系统。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这一项计划,要求农机行业一定要抓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机会,要使互联网与农机行业紧密配合,这样就能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得到大量的实践。目前在江苏进行了“网联网+“的维修工作,还在安徽省的一些地区探索了“互联网+农机推广”等多项工作。将互联网引入农机化管理和培训,解决了很多过去政策执行和监督中的困难,同时解决了成本高和检查难的问题。这是一次农机化管理方式的巨大创新。目前阿里巴巴和京东等比较大型的电商都开始了与农机企业的合作,大家都在推动着互联网进入农机现代化。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要特别重视高科技在其中的应用和投入,将仪器和控制技术、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中,使其得到快速发展;要继续设计和研发更有利于我国现阶段农业产品发展的技术,以适应目前的生产、农业资源和农艺制度等;要看清我国的现状,使我们的设备和技术更加先进;要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以提升我国的农业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历史导向
1995年后我国走上了市场主导路线,这时的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农机机械化的体系。我国政府意识到了农业的重要性,已经集中物力和财力,解决中小型企业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社会力量,促进农机、农业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大批农机技术员和操作人员,促进了市场的稳定,建立了完善的的农机体系,使得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完善生产和工作。农机在农村的有效推广使多家单位更加集体化,有效的配合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加快了农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相信通过笔者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阐述,大家对它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现代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政策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必定会飞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我国农机化,2005(05).
[2]汪小勤,蔡安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环境分析[J].农业机械,2006(22).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