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泰山
《手敕太子文》是汉高祖刘邦病危时写给长子刘盈的一封敕书,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临终向儿子谆谆告诫:要读书、要用贤、要治理好天下。这封敕书在历代帝王敕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是一篇很好的家训。
刘邦在敕书中写道:“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刘邦称自己当年不爱读书,是因秦始皇禁书,自己也就觉得读书无用了。后来终于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觉得过去的行为很荒唐。刘邦常用“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为口头禅,轻视读书人,甚至有“尿溺儒冠”之举。陆贾经常在他面前谈论《诗经》《尚书》,刘邦最初很反感,怒骂:“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老子的天下是马背上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什么《诗》《书》?陆贾反问:“马上夺得天下,难道还能马上治天下?”陆贾讲了儒家思想对治国安天下的重要意义和秦朝抑儒崇法导致亡国的教训,刘邦听后虽然不快,却也听从了陆贾的话,命陆贾著书论天下得失成败引为借鉴。
他接下来告诫太子道:“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
刘邦曾认为刘盈仁弱,几度欲废太子。因大臣们极力反对,吕后又用张良计策,将刘邦多次未能招用的“商山四皓”招来辅助并力保太子,使刘邦打消改立的念头。刘邦告诉太子,尧舜把江山让给别人,是因为他们儿子能力有限。人们对牛马都很珍惜,何况天下呢?
他接下来写道:“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於汝诸弟。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刘邦要求太子勤于学习,凡是上报的重要报告,要亲自动手,不让人代笔。作为开国皇帝和父亲,刘邦毫不掩饰地深悔当年自喜读书无用并鄙薄侮辱读书人的错误,且以尧舜为例,以自己治理朝政的切身体会,告诫刘盈任人唯贤,勤于读书。刘邦曾总结自己成功经验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能用人,能驾驭人,是他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对刘盈请商山四皓来辅佐给予充分肯定,谆谆教诲太子,对开国功臣等年长臣僚要足够尊重。
刘邦以布衣之身起事,诛暴秦、灭项羽、平定天下。他顺应历史潮流,宽简刑罚,与民休养,建立了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所沿用,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他建立的汉王朝,经过其后代百余年努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绵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之后享国最久的王朝。大汉王朝及随之而形成的汉民族、汉语言及其汉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泽被两千多年,形成了气势恢宏的汉家气魄。
刘邦性格开朗,豁达大度,多谋善断,从谏如流。他进关之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天下平定之后,命令萧何主持修订法律条文,韩信主持修订军法,张苍主持修订历法,叔孙通主持制定朝廷议事礼仪。还和各位开国功臣剖符作誓,永远共同维护汉室江山,维护共同的利益,世世代代永不变心,并把誓词和功臣名册藏入国家档案室保存。
刘邦虽曾欲废刘盈,但《手敕太子文》却未见训斥威胁命令之语,尽举史实,以个人切身体验,温和说理,语重心长,颇值得后世父母教子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