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契约意识的缺失及培养

2017-03-30 09:54穆宏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价值观大学生

穆宏浪

摘 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迎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做好对大学生群体契约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积极培育大学生群体的契约意识,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基于此,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与大学生的视角下,探讨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全面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整体契约意识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提升大学生整体诚信水平、责任意识、道德水平,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契约意识;诚信意识;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2001503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学生德育建设成为了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加之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决定了当代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理念引导下的契约意识制度体系的践行意义重大。当代大学生契约意识的培养属于德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不可避免,笔者认为,对当代大学生契约意识的体系化培养,应当将其视作一项长期性的实践工程,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以此才能有效激活潜在的积极品质,提高抵制负面思潮的自觉性,从而校正意识形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护航。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契约意识

关于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的传播与教育途径,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契约意识的宣传与推广通常是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以及在线课堂等形式进行的,通过利用新媒体进行契约意识的传播与培育,能使大学生从各个渠道来学习契约意识,更能突破传统传播载体的时空和地域限制,增加契约意识的受众范围,使契约意识的培育范围更加宽泛。

利用新媒体技术强化了契约意识传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也更加迅速,利用新媒体能够高速进行信息培育与宣传,并表现出有效性和即时性的特征,这也是新媒体成为人们主要沟通交流方式的重要原因,也是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此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契约意识的大众化传播,实现了传播的有效性,增强了即时性,还提高了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契约意识的相关培育工作,能够克服传统教育形式中的不足,还能实现教育方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增强大学生对契约意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能调动人们参与“契约”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契约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大众化学习进程,提高大学生整体契约意识的形成效果[1]。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契约意识的培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和技术,促进了对大学生契约意识养成与良好培养的有效性、广泛性和安全性,但在教育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较大,弱化了契约意识大众化的针对性和专属性。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较大,而且很繁杂,利用新媒体进行契约精神的培育工作时,大学生需要从中进行筛选才能获取有用的信息,如果不进行筛选而全部接受,既增加了受众群体学习的负担,也降低了大学生对契约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到大学生良好契约意识的整体培养效果。

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具有自由和快捷的特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契约意识传播的公信力产生影响。新媒体传播的空间很大,速度很快,但其传播信息的真伪性和价值性则需要进行判断才能确定。由于契约意识是高度严谨和科学的理论体系,通过新媒体的自由传播,会大大降低其严谨性和严肃性,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再加上新媒体的言语表达较为自由,也给大学生对契约意识大众化的理解以及形成正确的契约意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研究学者对大学生契约意识培育的观点

关于高校开展契约意识教育为中心的相关研究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王继文和周乃东等人提出了学生自主养成契约意识的理论,大学生通过把契约意识的养成看成一项个人投资活动,并将个人教育费与未来收入作比,对教育经济效应进行计量,从而在个人投资的角度来推动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契约意识[2]。众多高校学生凭借不同受教程度支付费用和受教后能力提升所取得的利润作比,从而推断出契约意识的培育作为教育投资遵循一般规律的资本投资性质。以学生自主契约意识理论作为基础,劳动经济学用保留工资的理论对大学生的失业、不合群体等现象进行解释,据此进一步提出了契约意识动机是大学生通过经营来进行盈利,从而更有效地达成自己预期的目标并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摆脱传统“打工”就业模式带来的弊端。

关于大学生契约意识能力理论,学者金飞认为,现如今高等教育的体系已呈现主观意识教育上的“僵局”,因此高校必须开展更具体系性的契约意识教育工作[3]。比如熊景维提出契约意识教育在专业结构中的设置不够科学,会致使高校学生的契约意识能力低下,也不利于充分调动高校学生作为契约意识主体的主动性,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失业率不断上升。所以,积极开展高校契约意识教育、提升高校学生契约意识能力、在各个阶段开展契约意识职业辅导,都能够降低高校学生的失业率,并显著提高每届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与此同时,还能够以契约意识动机作为导向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充分展现大学生契约意识主体的角色,为良好的契约意识教育奠定基础。

秦永芳等人认为,现在高校契约意识教育失败问题可以归结为教育失衡与教育缺失造成的。契约意识教育缺失可以视为社会与个人拥有的教育没有达到预期,进一步让受教育者达不到契约意识教育目的。因为高校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数量偏多,日益剧增的就业压力也提高了契约意识教育的难度与高校学生的压力。因此,研究学者也提出了建立在高校基础上的契约意识教育模式,其本质指的是按照一套系统性契约意识辅导计划,结合辅导人员协助,激励个人的契约意识,评判与整合运用部分知识、经验开展一系列的契约意识教育活动。这里所指的“知识与经验”包含高校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对职业全球化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全面了解[4]。

众多研究学者提出的理论观点,都强调高校在开展契约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思想,并在提高高校学生契约意识的基础上, 充分开展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契约意识的相关教育工作,为实现大学生群体的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契约意识缺失的表现

1契约知识与理论较为贫乏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没有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理解和体会何谓“契约”,这样就会影响大学生群体从内心树立良好的契约精神。关于契约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大部分大学生很少去主动掌握怎样形成契约条文、如何使契约生效以及订立契约的根本意义在于何处。由于当前大学生群体很少去主动掌握关于契约的理论知识,这种专业知识上的欠缺无法使学生群体也形成良好的契约意识,从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契约意识较为薄弱。

2对契约内涵的理解较为片面

从契约精神与契约理论的本质与内涵来说,大学生对契约双方的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与良好的主体意识等都必须了解与掌握。然而从专业角度来说,很多大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契约内涵的真实性与契约关系的主体性,也缺少对契约关系的本质性了解。这样就使得大学生群体无法真正地从契约实践中掌握契约理论的本质,从而便缺乏良好的契约意识。

3没有严格遵守订立的契约

由于很多大学生对契约的原则性理解不清,在订立了相关契约条文的情况下仍然会做出有违契约规定的行为,损害了契约自身的严格性。而当前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自我意愿”的驱使下做出“违约”行为,没有按照原定的计划和约定来严格遵守订立的契约,这也是当前大学生缺失契约意识的本质性表现。

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契约意识的培养路径

契约意识作为大学生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以实际践行作为根本来全面培育大学生的综合主观意识走向科学化、正确化与主流化的方向发展。而利用新媒体交互、快捷且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的特点进行契约意识的良好教育与传播,能够有效提高契约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快捷性,并拓展其传播的广泛性,推动契约理论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实现持续化发展。下面围绕对大学生契约意识的具体培养路径展开讨论:

1树立正确的契约意识教育理念

当代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再被强调,由此决定了目前大学生教育的转型需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构建促进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对于大学生契约意识教育来说,教育者有必要明确契约思想教育体系构建的内涵与意义。打破传统的权威式教学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并做好与大学生群体的有效沟通,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帮助学生挖掘积极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奠定正确“三观”的养成基础。具体而言,应当在实施大学生契约意识教育的过程中紧密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将健康的德育教育与契约理念的形成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得到全面渗透,从而使契约精神与契约意识贯彻到大学生主观意识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这就要求大专院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大教育理念的改革力度,切实根据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实际状况深化契约意识教育的人文属性,确保通过契约意识教育亦反过来作用于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5]。

2理论联系实际重组契约意识培育资源

契约意识教育理论具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对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堂的形式,通过课堂教学经典人物案例的引入,提升课堂教学感染力,进而提升大学生契约意识培育效果。比如包括当地道德模范评选、身边好人好事的公开表彰和宣传等等。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众多的文明成果,就现实而言,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代表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是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时代精神的折射,反映出了大多数人民的个人理想追求与价值观念。所以应该将该部分活动经典案例带入到课堂教育中,发挥精神力量的感染作用,让契约意识的教育更加直观和具体化,并以此感染、带动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提升,坚定契约意识信念。

3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风气

从不同方面对契约意识培育制度体系进行研究,其中“契约意识环境”则是其着重突出的观念。针对大学生契约意识的教育工作来说,笔者认为,应为大学生个体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其中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交环境等,这对于大学生契约意识培养来讲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并且,也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新制定修正校园相关条例,严格执行相关制度,防止校园中不良行为的发生,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校园气氛。此外,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契约意识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合理制定各项教育方略,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4微信、微博和QQ等社交软件的运用

微信、微博和QQ等社交软件已經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拥有巨大的大学生用户群体。利用微信、微博和QQ推送信息,不仅能够实现音频与图文的并用,还可以利用视频讲座的形式进行理论教育。通过社交软件作为传播工具进行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具有教育信息传播迅速和受众广泛的特点[6]。例如通过微信对大学生进行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的高效培养,可以首先创建微信平台公众号,然后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的特点和爱好制定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大众化传播的信息内容,信息形式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文并茂、视频或动漫的形式。做到尽可能以在大学生接受范围之内为主,而后再向大学生进行信息推送。在推送信息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模块和用户交流模块,以方便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还可以通过微博进行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大众化教育的直播,例如在高校内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来收看对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大众化的视频直播,并利用其互动功能来发表相关评论和转发相关信息,既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热情,又能提高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学习的效果。

微信、微博和QQ这些社交媒体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社交软件通过调动极其强大的用户群,为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大众化传统提供了有效的新路径,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理论方面的互动与交流,解答释疑,也可以建立各种微信群、博客群和QQ群进行传播,以此来提升群众对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理论的理解,推动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的传播与发展。另外,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能够及时反映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可以根据使用者在微信、微博中展现出的个人言论等方面,来制定和调整相关的契约理论学习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及时更新。以微信、微博的形式对契约意识进行宣传,使宣传内容受到微信、微博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仅能够拓展契约理论与契约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范围,还能提高大学生对契约意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契约意识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和快捷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间的多元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该年龄段的青年群体往往较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而致使意识形态偏化。通过以上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与大学生的视角,探讨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全面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整体契约意识的具体路径,为提升整体大学生诚信水平、责任意识、道德水平以及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重要基础。时至当前,针对和谐社会战略发展的切实需要,对大学生契约意识教育成为了必要举措,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契约意识的培育与正确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洁.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4(1):19—24.

[2]王继文,周乃东,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把关人”意识淡薄与媒介素养缺失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5(9):68—71+77.

[3]金飞.公共理性精神的构建: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J].思想教育研究,2014(9):61—64.

[4]秦永芳,吴琼.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及培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9—102.

[5]卢尚月.“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3):69—74.

[6]孙若梅.“微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特点探析[J].学理论,2014(17):101—102.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新媒体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