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晨
淮南:做好“四项加法”打造交管品牌
■ 郭 晨
淮南市地处安徽省中北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淮南市总面积5533平方公里,道路里程总计8247.05公里。2016年底,淮南市注册登记机动车35.23万辆,机动车驾驶人62.33万人。车多、人多、路少,在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之下,336名淮南公安交警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2016年,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防事故、保畅通、强服务”为主旨,紧紧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交通热点和难点,动脑筋、想点子、下功夫,积极预防交通事故、净化出行环境、改善服务质量,让安全浸润每一个道路交通参与者。据统计,2016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分别下降2.16%、7.81%、1.33%、12.81%,群众安全感提升2.1%,满意度提升1.8%。
突出导向,让管理“强身壮骨”。“制度制约在严、防范风险在前”。淮南交警支队党委一直高度重视执法制度建设,坚持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近年来,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民警队伍管理规定》《关于规范办理酒驾案件的通知》《评先授优程序规定》《关于文明执勤执法的工作规定》等60多个执法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执法制度和工作规定。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淮南交警支队推行支队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党委议事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委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团结、廉洁、务实、高效;全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40余次,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坚持思想教育制度,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彻队伍建设始终,不断提高民警、辅警的思想政治觉悟;坚持支队每半年、基层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民警思想状况分析,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公安交警队伍的公信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同时,淮南交警支队注重基层党支部建设,重组24个基层党支部,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坚持“民警无记名投票推荐、基层大队集体推荐、政工部门考核、择优向上级党委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将优秀骨干推荐到领导岗位,建成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成为队伍的中坚力量。所属各党支部设有党建学习园地,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交警网校”模式,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队举办8期“强素质、练技能、树形象”实战训练培训班,对全支队660余名民警、辅警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轮训,结束后举行了交通手势指挥操汇报表演比赛,对训练效果进行了检验。
淮南交警支队以评先授优向基层倾斜为原则,坚持自下而上,民主推荐,逐级审核。推荐候选人数为分配名额的3至5倍,评审小组或支队例会进行票决,支队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后挂网公示,最后支队拟文上报。2016年,在“4+1”岗位争先、月度“两星一兵”等各类表彰奖励中,基层受表彰奖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机关占总人数的2.3%;民警占总人数的12%,副科职以上领导占总人数的0.58%。先后涌现出全省“十大爱民模范”朱长来、全国执法标兵王宗耀等先进人物。
创新机制,让考核“爱憎分明”。无规矩,不成方圆。2016年初,淮南交警支队党委班子对下属各交警大队职责任务、辖区交通违法规律特点等状况充分调研,召开10余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制定下发支队《月度绩效考核办法》,配套实行“月末考核警示机制”,并在支队网站上公示。
“我们做到每月一排序、一考核,发现问题‘减一笔’,有效管理‘加一笔’,用‘活档案’记录‘安全账’。”淮南交警支队支队长王中伟介绍,在每月的考核通报中,排名末位的交警大队负责人要“表态发言”,连续3个月排名末位的,支队党委约谈大队全体班子成员。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实施后,大队领导带着干、中队领导抢着干、基层民警有劲干,全支队营造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大大提高了警务效能。2016年,在安徽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中,淮南交警支队名列前茅。
淮南交警支队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对民警、辅警实行统一管理,24小时管控。从“人盯人”到制度管人,从制度管人再到“微信警营”,抓早抓小,扎紧约束的笼子。支队实行无缝监管,以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管理约束民警、辅警,使其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2016年,淮南交警支队无一起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硬件升级,实现建设科学化。自2010年以来,淮南市在道路建设中实现了“四同步”,即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较好地解决了公安交管部门科技投入经费的来源问题。截至2016年,淮南市累计投入数亿元,建设和改造全市道路电子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市主要路段、主要路口的电子监控全覆盖。其中合淮阜高速、淮蚌高速市际交界处和高速公路出入口实现卡口、监控全覆盖,提前完成了省交警总队2017年至2019年高速公路科技建设规划任务。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具备高清视频录像功能的公路监测卡口70余处,其中,高速公路市际和高速出入口6处卡口全部建成使用。建成主干道路卡口40余处;卡口式电子警察200余处;道路视频监控240处;依托支队指挥控制中心平台共享视频监控3000余处。高速公路相继装配了区间测速设备、首套应急车道抓拍设备,首架“交管无人机”应用于交通管理;全省首创对营运客车信息化管理,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省内首个高速交管服务平台,用于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完成高速公路经营业主与交管部门视频信号共享,接入经营业主的道路主线视频信号31路,输出交管部门道路主线视频信号21路,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点、线、面结合视频防控体系。同时,淮南交警支队建设视频监控实战应用平台,选调专业人员组建视频巡查队伍,实行24小时执勤制、人员定岗定责制,与路面交警协调配合,有效、精确地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淮南交警支队运用数字化岗亭开展缉查布控工作,形成网格化布控管理方式。岗点交警在岗亭里就能利用缉查布控系统分析研判嫌疑车辆轨迹,查处布控的各类嫌疑车辆。对于重大警情,由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全员布控,实现扁平化指挥,不断提高违法查处能力。
软件提速,实现服务实战化。淮南交警支队在反复实践后,无缝衔接、统一作战,最大限度地发挥视频巡查效能,实行常态巡查、恶劣天气巡查、节假日巡查、应急事件巡查四种巡查模式。提出视频巡查与路面巡查相结合的“综合模式”,通过智能化交通管控系统,把“路面”搬到“桌面”,把“警情”变成“视频”,有效提高了指挥查缉效能和处置交通事故及服务群众的能力。
淮南交警支队指挥中心通过视频巡查发现违法行为等警情后,下达查缉指令,路面交警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处置后进行反馈;路面交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交通违法行为等警情后,如不能及时处置,可第一时间告知指挥中心,利用视频巡查进行追踪,适时处置。两者启动联动机制,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开展监巡对接,形成事前共同关注、事中联动处置、事后整理分析的对接战术模式,实现视频巡查与路面巡查相结合的一站式查询、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高效处置水平。据统计,2016年,淮南交警支队运用道路视频监控系统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00余起,亡人肇事逃逸案件破获率达100%。同时,运用视频监控1000余次,找回走失的老人儿童20多人、手机和钱包等财物数十万元,受到人民群众广泛称赞。
隐患排查,不留死角。2016年,为在较短时间内扭转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不利局面,淮南交警支队高度重视,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实施“安全五小工程”建设(设置一块标志牌、一排减速带、一排警示桩、一盏爆闪灯、一面凸面镜),用最短的时间分批次消除全市136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截至2016年底,50处A级隐患、48处B级隐患、38处C级隐患全部治理完毕。
淮南交警支队自2016年9月以来,在省内率先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共救助12起道路交通事故中的13名受害人,救助金额32万余元,有效地化解了因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社会矛盾。为了进一步加强事故预防工作,支队于2016年底制定《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交通事故履职尽责倒查内部工作规定》,全面排查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安全隐患,变道路交通事故的“被动预防”为“主动预防”,建立健全事故预防的新机制。
2016年,淮南交警支队联合保险协会开设交通事故处理快处快赔点,并成功探索出交通事故处理“一体化”模式。支队协调法院、司法局、物价局以及保险公司进驻事故中队,抽调交警、调解员、法官和书记员等人员开展联合办公。在交通事故调处中,事故中队实行民警主导下的“五位一体”综合调解机制,即民警现场调解、人民调解员调解、财产评估员参与调解、保险公司参与调解、人民法院提前介入调解。据统计,2016年度群众对办理道路交通事故业务的满意度与2015年度相比提升2.1%。
秩序整治,成效明显。2016年,淮南交警支队坚持把执法规范化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实行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精准监督,建成了公安交管权力“一库四平台”,即“行政权力项目库、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政务公开服务平台、法制监督平台、电子监察平台”,鼓励民警探索总结经验,办理精品案件,并加以推广,多次获评全省公安交警“十佳工作法”。
2016年,淮南交警支队在基层大队夜间巡逻的基础上,组织机关民警对偏远路段进行夜间巡逻,增加夜间道路巡逻密度,积极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将支队机关、车管所、监管中心人员分为3组,每晚各组分别安排3人开展夜间巡逻。重点负责洛河镇至曹庵镇、谢家集区至曹庵镇、潘集区淮潘路3条重点线路。开展夜巡工作以来,交通事故明显下降。2017年1月亡人交通事故比前三年大幅降低。
淮南交警支队打破整治酒驾违法常规格局,确定重点整治区域,令酒驾人员难以猜测交警布警规律,大大增强了实效性。在行动地点上,多选择酒驾发生率高、嫌疑人难以逃脱路段;在时间安排上,不拘泥于固定时段,由各大队错时“围剿”;在勤务机制上,不定期安排各大队异地用警,减少执法干扰。2016年,淮南市共查处酒驾3583起,其中饮酒驾驶2750起、醉酒驾驶833起,整治酒驾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淮南交警支队始终把群众关注的交通问题作为公安交管工作的导向,将工作重点放在影响群众出行的问题上。支队从道路渠化、设施完善、信号配时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交通组织,充分挖掘道路通行潜力,打通交通“肠梗阻”21处,优化交通组织24处,重新施划道路标志标线1.6万平方米,使得主城区道路的交通拥堵得到缓解。同时,紧抓51处道路交会口,对其重新分配导向车道,增设特定方向车道和双向共用车道,通盘考虑各路口信号灯配时,对47处交通信号灯配时进行微调优化。科学合理设置13处专用掉头通道,对9条道路进行通行提速,施划5处直行待行区、14处非机动车待行区,在小区周边道路设置530多个停车位,为道路“减压减负”,进一步规范道路通行秩序,提高通行效率。2016年,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连续三次全市第一,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
注重高效,做到“细致入微”。“几分钟就在网上选了个好号牌,真是太方便啦!”2016年3月29日,市民张小姐在安徽省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成功预选到心仪的车牌号,开心不已。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迅猛递增,传统的窗口服务模式,受办公地点、时间和警力资源等因素限制,很难满足群众的需求。2016年3月,淮南交警支队率先推行“安徽省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群众实名注册后,就能享受驾考、车检预约、办牌办证、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交通安全宣传、业务咨询等20余项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的访问量达23万,提供网上服务11.3万次。同时,淮南交警支队怀着爱民之心,努力扩展服务内涵,在全省率先推出“网上预约、周末办理、1小时办结”的便民新举措,率先在全省开通手机扫描二维码智能微信取号功能,建成了全省科目考试功能最齐全的山南考场。
针对驾考改革,淮南交警支队积极作为,2016年4月1日,异地考取机动车驾驶证、驾驶证异地补换证、放宽残疾人驾驶证申领条件、互联网预约考试等一系列打破传统考试流程的便民服务举措全面落地。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支队车管所添置了自动购税机,新车入户不必再到山南购税,减少群众来回奔波;增设自动照相机、自动缴纳违法罚款收费机、自动查询机;为邮政、保险等部门免费提供办公地点,增加配套设施;添置雨伞、老花镜、饮水机等必要的服务设施。业务大厅内还设有免费导办台,安排值日警官、导办员认真接受群众咨询,帮助群众取号,引导群众办事。另外,支队还出台十条便民利民新举措,让“365工作制”“一窗式受理制”“每周流动车管所”“学生驾考绿色通道”等服务方式成为新常态。
开拓进取,做到“精益求精”。“过马路、有规定,斑马线上才能行”,前不久,家住山南印象小区的辛女士站在小区橱窗宣传栏前,一边阅读,一边跟邻居说:“交通安全歌朗朗上口,赶紧让你家小孙子来看看背背。”这一幕,是淮南交警支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七进”活动的一个缩影。
淮南交警支队主动与全市各基层派出所对接合作,拓展文明交通“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运用“QQ群”“微信群”在单位、学校、单位强化专题宣传教育,与各媒体协作,开设“畅通淮南”“拒绝陋习”等专题栏目,强力推进“七进”宣传,宣传工作取得“模式不断创新、渠道更为拓展、形式丰富多样、氛围更加浓厚、效果显著提高”的好成绩。2016年,淮南交警支队共开展各类交通安全宣传主题活动32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到5.3万余人。
淮南交警支队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抓手,投资300多万元率先在全省建成了规模最大的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同步建成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基地,运用社会化资源建立了位于山南新区的交通安全教育中心。同时,支队打造“指尖上的安全”直通车,在全省率先开通“双微交通违法举报平台”,受到省交警总队的表扬。支队创新访评工作形式,借助“双微”平台,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切实方便群众业务咨询,真正达到快速便捷的效果,着力打造“微警务”模式,畅通民生警务新渠道。截至目前,微博、微信、网站共受理业务6.1万余起、在线咨询19.3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