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理念诉求与创设路径
王钢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加速融合,深刻地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数字化技术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力支持,破解教学问题的有效工具,构建教学新生态的可靠保证。为此,通过回顾近二十年大学英语教学的“技术化”演进历程,明晰了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理念诉求。同时,在技术观照下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要素为切入点,提出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创设路径,以期促进技术和课程的和谐共生,提升教学有效性。
数字化;有效教学;理念诉求;创设路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理念、学习理论以及评价原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协作式教学、个性化学习以及学习行为分析的相继引入,传统外语教学的革新变得更为迫切。新兴课程模态不断涌现,从MOOC到SPOC,从翻转课堂到对分课堂,从微课到微型课程群,外语教学的新生态渐行渐近。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1]。推动技术为教学服务,促进技术和课程的共生,提升教学有效性。因而,在新的教学场景下,如何实现数字化技术与外语教学的高效对接,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化教学体系,成为外语教师关注的焦点。基于此,通过梳理近二十年大学英语教学的“技术化”演进,明晰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理念诉求,剖析数字化技术与教学要素间的依存度,旨在探究技术观照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创设路径,以期助力教学效能的提升。
近二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就教学模式而言,从最初的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再到多媒体课堂教学以及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历经三次重要的转变。信息技术丰富并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媒介表现方式,体现出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具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知识讲授,关注语言本体,以离散式线性教学为表征。2004年至2007年间,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转型期,语言内核融入真实交际,突出语言实践,属于交互式整体性教学。2012年以来,大规模网络在线教学兴起,泛在化虚拟学习备受青睐,技术进步倒逼教学变革,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顺应教育技术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顺势而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应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教学设计中应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可见,交互式、个性化教学已成为当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强音。同时,在大学英语教学纲领性文件的修订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从初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再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展现了技术要素从无到有、由少至多、从局部到全面的演化过程[3],标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数字化技术日益普及,教学手段趋于多元,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路径。因此,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能,消除“费时低效”的诟病,实现有效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何谓有效教学?它是相对于低效或无效教学而言的,经历了从目标、技能到成就取向的多次转变,具有教育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特征。姚利民指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4]。钟启泉认为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是转型教学规范的活动,是关注学生成功的活动[5]。简言之,有效教学是“多快好省”的教学,追求教学效果、效用和效率,是一个具有多元、动态、历时、交互影响的复合运作系统[6]。总的来说,在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理念更加丰富,包含以下三方面的诉求。
3.1 生态化的外语教学观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学系统要素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各个要素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交互,体现了对教学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教学媒介呈现多模态、多环境,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样。面对多维、复杂的教学活动,要提升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教学系统要素间的共生关系来考量,确立与之适应的教学观。确切地说,生态学视角下教学系统是由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组成,生态主体包括学生种群、教师种群、教学媒介种群以及资源种群,而生态环境即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在同一的教学生态圈中,各个种群之间关系紧密、相互依赖。为此,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种群,更不能割裂种群间的交互,它在根本上决定着教学的存在和本质。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多依然是单向的、孤立的,教学活动通常局限在某一个或两个种群间,客观上割裂了不同种群的交互与平衡。比如,重视“教”的有效,忽视“学”的有效;强化技术应用,淡化教师主导。凡此种种,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主要障碍,教学低效的实质便在于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失衡[7]。可见,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应从生态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平衡——失衡——再平衡的系统运动中发挥不同种群的协变性、整体性,以兼容和良性发展的理念来设计教学,使各个种群在自身的生态位上发挥出最优功能。
3.2 以学促教的“双主式”教学
受传统教学文化的影响,外语教学存在着重认知属性、轻教育属性的倾向。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师成为整个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单向知识传递的发起者,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教”的有效。与之对应,学生被视为纯粹的客体存在,致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淡漠,个性差异消解[8]。在教师享有知识霸权的格局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师生处于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中。然而,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性强,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主体的范式弊端暴露无遗。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9],“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不足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至此,退“教”还“学”、以“学”论“教”的理念开启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范式转向。随之而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成为主导。以学促教的范式转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实践精神。诚然,在知识传播途径泛在化的情境下,学生中心论的教学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师生间的交互。离开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任务管控和情感渗透,有效教学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走出教与学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明确教学的基本载体是教学主体的交流、对话,积极实践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思维,构建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双主式”教学。
3.3 多维度发展性教学评价
有教学必然要有评价,两者密不可分,互为关联。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将对教学内容递授,教学手段运用以及学习效果实现产生积极反拨。作用不容忽视,数字化时代下,教学评价的目标导向、方法手段发生了相应地变化,“技术性”要素被广泛地应用其中。较之传统经验型评价方式,数字化支持下的教学评价突破了群体性评测的内在缺陷,评价过程更为精细,关注个体特征。基于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并利用大数据的资源优势,能够精确揭示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微观表现,破除只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突出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彰显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导向。从评价特点看,一是强调多维度。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实现全过程的教学监控,提供教能、学能以及认知诊断;二是突出发展性。着眼于评价与发展的统一,重视激发师生的能动性和发展意识,既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学供给侧的改革深化。此外,就语言习得而言,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慢艺术”,教学效果的达成是非线性的,具有长期性、累积性的特点。因此,多维度发展性教学评价不只是对语言知识记忆能力的诊断,更重要的是考查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技术进步改变教学形态,丰富教学手段。但有效教学的创设始终离不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核心要素。因而,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实现须以教学环境为基点,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围绕教学主体,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1 嵌入数字技术,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涉及物理层面和心理层面。作为教学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教学环境是教学各要素的稳定、协同运行的外部条件。在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下,教学环境与师生双方的感知与体验高度关联,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的实现程度,已然成为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制约因素。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介,其应用必然打破先前教学系统要素间的平衡,改变教学媒介的原有样态。因而,教学技术媒介为了找到自身的“栖息地”,需要与传统技术、媒体技术等媒介进行竞争,走向融合,实现共生。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实际,首先,生态化教学环境构建应在已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嵌入网络教学技术,改变单一、固定的传统课堂,形成多模态、多情境的立体、开放式数字化学堂。同时,利用大数据、云存储等新技术,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形成集教学资源递送、教学管理以及学习评价的一体化教学架构,实现课堂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无缝对接,虚实结合拓展传统的一维学习空间,形成泛在化的、多维教学空间。其次,发挥在线交互平台的优势,化解物理空间的阻隔,组建数字化虚拟教学共同体。通过虚拟空间进行知识交互,促进共同体内多向互动,变个体被动式学习为群体协同学习,更好地促进语言技能内化。兼顾教学技术媒介与技术使用主体的融通,降低技术应用对教学主体造成过重的 “认知负荷”,避免技术游离于课程教学之外,发挥生态化教学环境的便利。
4.2 预设融合生成,促成开放化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被认为是系统性有余,生成性不足。最明显的表现是课程内容预设性强,课程资源封闭度高,教学内容开放性欠缺。概而言之,课程设置过于统一化,教学内容呈现水平化,难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支持,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方面逐步实现了立体化传递、多通道衔接,这为教学内容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因此,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涵盖教学目标确定的课程核心内容,也要包括教学主体交互过程中的生成性内容,为教学内容的设计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来设定教学内容,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记录、小组作品甚至网络平台的话题讨论都可以作为教学动态生成的内容,成为课程教学的“生长点”。第二,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改变线性固定的顺序,实现向系统性、灵活性衔接的转变[10]。依据教学实际和学习效果,师生共同对预定的内容主题、单元编排进行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增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既是课程学习的消费者,也是课程内容的贡献者,自觉地参与到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增强学习的归属感及成就感。第三,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大学英语教学应运用基于项目的教学策略,将语言应用放置于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融入真实的语言场景,按照“任务驱动——项目训练——作品展示”的逻辑顺序来实施教学。进而,将教学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等三方面有效联通,促进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
4.3 引入混合式教学,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11],是基于内容载体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信息化环境下,单一、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进行知识递授和语言习得。只有将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2]。其中,混合式教学正是这两种教学形态的连接纽带。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翻转,将传统面授与在线学习自然联通,以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为典型。作为大规模在线课程本土化的教学形式,SPOC克服了以往在线课程完成率低、师生交互少的弊端,是数字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可靠取径,也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变革的有益尝试。通过增设准入条件,适度控制参与课程的学生数量,SPOC在教学过程中将授课、视频等要素相互交织融合,赋予学习者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13]。因而,混合式教学以SPOC为教学形态,以微视频为课程细胞,以翻转课堂为组织方式,三者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实现教学过程中“点、线、面”关系的重构。换言之,由在线平台、微视频以及翻转课堂组成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颠覆了“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步骤,转变成“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教学内容递授、教学组织形式与课程结构形态的变革,加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4.4 构建多元交互,激发探究性深度学习
交互是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对于语言知识建构、理解起重要作用。而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指的是技术支持下教与学相互作用的特性,包括师生、生生、师生与技术媒介等方面,体现为角色、情境和情感多重交互。其中,在角色交互上,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等级日渐消融,多以“交流者”“学习伙伴”的角色开展教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甄选知识的设计者,创造学习需求,维持学习动机,推进英语学习的有效发生。同样,学生不再是知识承载的容器,而是探寻知识的实践者,更多的是规划学习目标、培养学习能力、展示语言学习成效。师生角色间的界限相互交融,表现出动态交互的特征。在情境交互上,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创设有意义、接近现实的学习情境,而这种情境不能仅凭单个教师来创造,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师生双方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共同实践者与构建者[14]。同时,从现实课堂到在线平台,从语言讲授到实际操练再到学习展示,不同教学情境间的有序转换,可以丰富学习感知,使得教学变得更为灵动。在情感交互上,大学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训练,十分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在内的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剥离,使教学与学习活动联系更加紧密,促发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它丰富了教学媒介,拓宽了教学空间。实体课堂与在线课堂的加速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了“技术化”印记。数字化技术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力支持,破解教学问题的有效工具,实现有效教学的外在保证。为此,在数字化浪潮中,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遵循生态化外语教学观,强化“双主式”教学思维,运用多维度发展性教学评价。以教学核心要素为根本,使数字化技术自然地浸润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创设出生态化的教学环境,开放化的教学内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多元互动,聚焦能力发展,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_838/201008/93704.html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3]胡加圣.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66.
[4]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13.
[5]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32-35.
[6]桑元峰.有效外语教学的范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5,(6):71-74.
[7]马晶文.影响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156-159.
[8]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74-77.
[9]曾明星.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
[10]陈明选.论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的有效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13,(9):65-72.
[11]刘斌.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1):81-84.
[12]张其亮.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1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6-93.
[14]程晓堂.英语课堂上究竟应该做什么?[J].山东外语教学,2016,(1):61-67.
A STUDY ON THE PHILOSOPHIC APPEAL AND CREATION PATH OF EFFECTI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ERA OF DIGITALIZATION
WANG Gang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A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the modes of teaching and leaning have been transformed profoundly.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forceful support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 tool for coping with teaching inefficiency,which is a reliable guarantee for building new ecology of English teaching.Therefore,by dating from the technology-based evolution cours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recent 20 years,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philosophic appeal of effecti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aking teaching environment,teaching contents and modes as breakthrough points, the creation paths of effecti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are proposed,which aims to promote the coexistence of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Digitali扎ation;Effective teaching;Philosophic appeal;Creation path
H319;G642.0
A
1672-2868(2017)02-0143-05
责任编辑:李 晓
2016-08-16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yqZD2016284);巢湖学院课程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ch15kcjgxm02)
王钢(1979-),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