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银(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构建与实践
陈海银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文章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现状,分析传统模式下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建立基于产学研结合、符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的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水平,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层次合作。
产学研结合;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地方应用型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以能力为本”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对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具有重要作用。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的通知》、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要求与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模式下毕业论文(设计)隐存的弊垢日益凸显,毕业论文(设计)东拼西凑、抄袭成风现象、答辩过程流于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以致出现“存弃之争”[1]“实践代替”[2]等等引起争论的话题。创新现有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已然成为众多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开展以及高校自身对教学质量的逐渐重视和对人才培养使命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各高校逐步对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内容、指导、格式、规范、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并采用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替代形式,如专业性调查报告、综合性策划书、艺术作品创作等等,这些都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地名+学院”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由于本科教育时间较短,主要专业才有两、三届本科毕业生,一些新专业可能还没有一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模式仍然坚持多年一贯制的传统模式,即由指导教师命题、学生选题并在校内定时完成。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是论文选题或重复陈旧,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从众而缺乏创新;或大而空,动辄冠以“中国”“古代”“唐诗”“宋词”之名,导致论文往往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或理论重于实践,缺少应用,这与应用型高校“以面向地方为主”“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3]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且与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有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要求相背离。
二是指导教师资源相对紧缺,难以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人数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数量少则5—6篇,多则数十篇,加之教师自身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三是学生迫于就业和考研压力,疲于应付,缺乏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目前,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基本安排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此时正值学生忙于考研、考编、顶岗实习和参加各类招聘的“黄金”时期,因时间相互重叠、冲突,致使部分学生无暇专注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和写作,自然不能杜绝“剪刀+浆糊”的拼贴与抄袭之风。
四是在评阅和答辩过程中,高校坚持一切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且缺乏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指导教师及答辩老师为了不影响学生就业,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设计),往往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以致出现对学生放松要求、流于形式、走过场以及评分结果不客观等现象,其中关于“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4]“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大学教师左右为难”[5]等报道也是屡见报端。
针对传统模式下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现状,就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6-12]。这些理论探讨以及在现实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运用,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正视: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有着本质区别: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转化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开发型人才,因此,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应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二是毕业论文(设计)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突出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应该坚持质量提高与能力培养并重,不能“一头轻一头重”,更不能顾此失彼。基于现状背景,提出产学研结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其对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水平、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层次合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论文选题的创新和应用
题好文一半。选题是整个论文实施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衡量论文质量的“基石”。传统模式下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或来源于学院过往题库,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爱好自行选择确定。产学研结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则是在学校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基础上,选择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作为合作单位,与之进行一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企业生产实践需要相关联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学生走进企业单位,面向企业单位需求选择论文方向并进行论文写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管理、生产等情况和流程的了解,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避免论文选题盲目重复、人云亦云。
2.2 有利于缓解论文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
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引进、培养并举等举措,师资队伍不断得到补充和优化。但与满足“每位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数量不超过10篇”的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产学研结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方式,积极聘请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等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毕业论文(设计)兼职导师,既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缓解目前高校论文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
2.3 有利于学生论文写作的兴趣
产学研结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在企业、行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在校内指导教师及校外兼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岗位等实践进行并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写作,一方面避免了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实训时间上的重叠或冲突,且使学生得到了近乎“实战”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产学研结合构建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如下图),顾名思义,它是一种融生产、教学、科研三者为一体并贯穿于大学生培养过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依托校地、校企合作单位或基地,让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企业行业生产实践需求,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论证和写作,目的是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1 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包括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就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是产学研结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
以安徽巢湖学院为例,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理念,先后与和县人民政府、庐江县人民政府、巢湖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签订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安徽富煌、安徽华星化工、安徽南峰润邦绿色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巢湖安德利等公司企业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与巢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原合肥荣事达三洋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视聆通软件园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这些都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也为“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政府对于企业和社会参与、支持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缺少相关政策,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牵动、学校主动、企业随动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目前产学研合作尚处于人、财、物等资源双向流动的初级阶段。因此,亟需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产学研合作领域,一方面,根据学科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需求,积极主动地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寻求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产学研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群,保证每个专业建有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另一方面,重视精神文化等“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技术开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等深层次、长远利益上进行合作,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与实践,实现校地、校企之间的全程参与和深度融合。
3.2 面向需求选择论文方向
产学研结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主要表现为三种结合:一是与科研相结合,即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参与科研活动;二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意向选择合适的题目,真正做到“真题真做”;三是与专业相关单位联合,结合工作实践,即基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与相关专业进行沟通,使学生的专业面、知识面更广,培养学生跨专业、跨行业工作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或融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为一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面向合作单位岗位和生产需求选择毕业论文(设计)方向;或融教师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设计)为一体,学生参与校内教师或校外兼职教师课题研究,这是产学研结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一方面,毕业论文(设计)需要实践指导,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积累实践经验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所学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工作实践,选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方向并进行写作,这对创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会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校内教师、校外兼职教师课题组一并进行课题研究,在教师和学生双向促进互动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一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校企合作共同指导管理
产学研结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即校企双方各有一名人员担任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校方指导教师一般为学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一般为工程师或管理人员等具有相关资质和指导能力的人员。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均需明确各自的职责:校方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文本规范和写作要求等;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调研、论证和具体写作等,双方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合作,并最终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在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环节,往往采用校企共同评价的方式,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将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由校方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企业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并分别赋予一定分值比重。答辩工作结束以后,校企双方需座谈交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经验与教训,以便为下年校企毕业论文(设计)更好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产学研结合构建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是一种针对传统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把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技术开发和服务地方有机融合于大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托校地、校企合作单位或基地,利用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终达到产、学、研三方共赢的目的。这种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水平、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层次合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5-47.
[2]罗晓雨.社科类本科生毕业实践作品代替毕业论文效果实证分析——以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编辑出版专业为例[J].中国电子教育,2015,(1):9-13.
[3]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4]陶艳.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N].人民日报,2012-05-07.
[5]邱晨辉.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大学教师左右为难[N].中国青年报,2012-05-14.
[6]张欣.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3):99-101.
[7]房敏.科研导师制: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必然选择[J].鸡西大学学报,2012,(7):28-30.
[8]吴从瑞.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3,(2):126-128.
[9]王卫芬.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7):72-73.
[10]李海燕,俞金梅,高志红,等.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2):141-144.
[11]周同旭.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6,(4):127-129.
[12]唐杰,杨梨容,刘畅,等.结合本科实习完成毕业论文的模式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5):121-124.
[13]李向名,任宇石,张晓芬.“产学研合作”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34-136.
A STUDY ON THE MOD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S’THESE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ISTI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AND RESEARCH
CHEN Hai-yin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In view of an evident decline in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theses,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major problems of thesis writing and design under the traditional model,and then explores the new mod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s’ thes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industry,education,and research as well as in accordance with school orient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featur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he paper aim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theses,achieving the deep cooper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and research.
Combin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and research;Mode of graduation thesis;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G642.477
A
1672-2868(2017)02-0126-05
责任编辑:李 晓
2016-12-20
巢湖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yxm201219)
陈海银(1981-),男,安徽铜陵人。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