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飞,宗俊平
(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思考
王艳飞,宗俊平
(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的职业人才在就业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任,提高其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专业教师需提高专业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专业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其特殊性决定了在职业教育中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1.1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教师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教育中重点突出了“职业”两个字,而“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传授者主要是专业教师。所以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发展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1.2 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是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的生源,年龄结构上与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准备考取大学的学生相当,在接受专业教学中,却与本科生的授课知识几乎相近。在社会上,很多职业学生被认为是“十差”(即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兴趣差、学习自主性差、学习自信心差、学习意志力差、学习氛围差、学习效果差)。此现象的出现,有学生的原因,但专业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一般的本科院校进行同样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势必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加大,加上本身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欠妥,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就不跟了,其表现就是“上课不听,睡觉、讲话、玩手机”。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弱势,但也有着不可小看的优点“两强一高”,即“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为此,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看其优点,正视不足。“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要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要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1 “一进一出”,提高专业技能
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没有经过企业的锻炼,直接走到工作岗位的,这样的教师有明显的缺陷:动手能力差,缺乏企业工作的经验。授课只会讲授课本,不能真正领会对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的三维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首要的是教师的技能培养和训练,最佳的方式就是专业教师“出校园、进企业”。
2006年9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为各职业院校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此制度对于创新和完善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这样教师一是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可以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可以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可以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坚持不懈的执行,使专业教师的技能素养得到提高。
2.2 “一张一弛”,改进教育方法
一张一弛,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的节奏,松紧有度,收放自如。职校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理解能力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如果专业教师不能保证把45分钟的课讲得高潮迭加,精彩连连,也就不能强行要求学生在45分钟里每分每秒紧随着教师的的思路走,所以,一节课,做到张弛有度是有必要的。一个紧绷的弦总有一天会崩断,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会让学生对专业教师产生极大的反感。笔者身边就不乏这样的案例。同样一门课,不同班级的学生会同时对一个专业老师产生极大的反感,这并不是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不渊博,更不是教学过程中不敬业,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用自己最理想的想法去教育学生,试图把自己所有的专业知识一股脑、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他们的教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能否接受的问题,相反,却给学生极大的压力。教学不是单向的,需要互动,需要老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专业教师所授的专业知识,与基础课程不同,它的逻辑性很强,如果专业教师没有注意学生的领悟程度,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讲课,学生就会感觉在听天书,时间一长,更听不懂了,那学生只会选择放弃课程,睡觉,玩手机,讲话,这样,恶性循环就开始了。所以有时专业教师不要抱怨学生不好,始作俑者是教师自己,没有正确评估学生,没有正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没有注意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一张一弛,注意教学节奏,在一节课中,在一个教学单元中,一定要让学生明晰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了解的,哪些内容是学生课后拓展提高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动起来,不要让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注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演奏出和谐的课堂乐章。
2.3 “一正一反”,提高综合素质
所谓“一正一反”,正就是要正视自己,反则是反思自己。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正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优点让一个人的人生散发出光彩,而木桶理论表明,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看他优点有多少,更重要的看他是否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在教学中,有些专业教师是不断地进步,从实践中可以看到,经过3~5年的训练,一个专业教师的雏形基本形成。他可以是教学经验不丰富,但绝对要虚心;他可以是教学方法欠缺,但绝对要一天比一天在进步。仅看到自己的优点,容易眼睛向上,容易只看到成绩而看不到问题。对于自身的缺点和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反思自己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考察批判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通过反思,一方面可以改进教学,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新问题,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所以反思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反思的内容大体可以有3个方面:(1)对教学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教学经验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反思;(2)对课堂教学中的多种方法、技能和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反思;(3)对自身的教学修养、教学能力、教学个性进行反思。
反思的内容确定之后,就要正确把握反思的时间。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课分为3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的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反思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教学实践之前进行的超前性反思。及时准确地进行反思,恰当地反思教学内容,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及技能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将会影响和制约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一样,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具体进行了实际意义的发展指导。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紧扣时代的脉搏,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是历史赋予的重任。
Reflection on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an-fei,ZONG Jun-ping
(Wuxi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Wuxi 214000, China)
The employment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societ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refore, improving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ie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eachers need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skills, teaching methods and overall qual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improving approaches
2016-10-11
王艳飞(1974- ),女,河北唐山人,讲师,一级建造师,大学,主要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以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
G715
A
1673-0496(2017)01-0037-02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7.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