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结构”适应“新常态”

2017-03-29 17:24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李泽卿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常态优化结构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李泽卿

以“新结构”适应“新常态”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李泽卿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全新阶段,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常态”一词在国际和国内兴起的缘由,然后分别从产业组织新结构、产业技术新结构、产业空间新结构和产业集约新结构四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如何以“新结构”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 新结构 产业组织 空间布局

早在2002年,新常态一词就已在西方媒体中频频出现,“主要形容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2010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埃里安在其著名的题为《驾驭工业化国家的新常态》的报告中,正式用“新常态”概念来诠释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新特征。

在我国的当前社会,新常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必要支撑。该词汇最早出现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自此之后也说明新常态已经成为一种常用概念。在之后的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主要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以及动力优化等多种特点,在此过程中,集中展现了新常态下中国将会产生全新发展机遇。在未来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必须适应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常态,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有效增强自身的发展自信,始终坚信能够在坚持中求新、求进以及在改变中突破。继而沿着该条道路,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以及优势更充分的全新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向着更高级别和分工优化以及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产业组织新结构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果,但是也积累了很多结构性的问题,原本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现在却可能因为产能过剩而成为经济发展的负累。所以,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下,首先需要重新布局产业的总体结构。

对于不同的企业发展规模来说,在该种全新的发展驱使下,能够实现彼此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在实现资源配置和产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但是截至当前来说,在绝大多数区域,产业的聚集程度依然比较低,产业的同构现象极为严重。在对现有的生产情况进行调节的基础上,应当首先设立形成完善的部门合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在实际重组过程中所遭遇的障碍。二是应当形成推广重点,通过企业资源和政府引导以及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便能够对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进行兼并和重组。三是应当通过制定并落实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以公共网络平台为基础,强化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从而充分激发各个企业在行业中的基本水准和创新活力,最终实现企业和自身发展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优化产业技术新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经济全球化也迈向了更高的程度,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享受“比较优势”所带来的便捷生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面临因为开放所带来的较为严峻的竞争,无论是面对类似“反倾销案”等政治挤压,还是取得圆珠笔头的技术突破,要想取得竞争中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唯改革创新者胜”。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技术创新都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赢得主导竞争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各种类型,一个经济体要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就必须形成使尽可能多的大、中、小型各类市场经济主体都能有动力和机会参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而就企业自身而言,则需要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项目,并且对该产权有较强地控制能力。企业还应该充分利用制度环境,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开发产品市场。

三、优化产业空间新结构

“一直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常态特征之一。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减速,经济结构优化,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提供给了良好契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新常态下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有个良好开局,这体现了区域政策导向的新思路。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新时期区域发展的三大新战略构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它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国家意志,也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的大趋势。以“一带一路”为例,“一带一路建设对东中西部而言都是发展机遇,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过去是边缘,而一旦同周边国家实现了互联互通,就会成为辐射中心,发展机遇更大。”同时还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

四、优化产业集约新结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前的社会环境基本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上限,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以环保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必须充分合理的使用既定环保标准,完成高排放和高耗能以及高污染产业的淘汰,使用多种综合性指标完成环保体系的评价。与此同时,应当推动生产型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借助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开展日常生产活动,最终实现现代制造产业技术水准和集约能力的提升。

中国的经济减速既与国际因素和外部冲击有关,更是中国内在结构性因素发展变化使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的新常态,既不是一种中短周期波动表现,也不是任何已知的经济长周期现象,而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过程的一个新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就是说,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宣示,它不仅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出现在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而且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新结构”适应“新常态”。以经济中的组成单位产业为例,组织新结构可以去产能过剩,技术新结构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空间新结构可以协同区域发展,集约新结构可以实现绿色环保。也就是说,只要在各个方面都能适应经济新结构,就一定可以抓住新常态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蔡昉.从中国经济发展大历史和大逻辑认识新常态艺术学纲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第12期)

[2]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第5期)

[3]李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研究[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4,(第11期)

猜你喜欢
常态优化结构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论结构
论《日出》的结构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