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环境下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探析

2017-03-29 14:15:44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育人

陈 萍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高等教育研究

关于互联网环境下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探析

陈 萍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着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问题,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都存在重资助,轻育人,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致使很多资助环节欠缺,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发挥出资助体系应用的效益.本文通过结合当下互联网环境,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进行创新改进,以期使资助对象、过程等更加合理,做到公正公开,从而促进我国贫困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互联网环境

贫困大学生资助是我国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人才建设等而出台的资助政策,该类政策的实施可有效保障贫困学生安心完成学业,也有效的促进了优秀学生的全面发展,继续追逐更高的学习目标,对我国教育事业、教育资源以及人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既是资助也是育人,加强对资助体系的构建管理,并不断借助新兴媒介来创新完善体系,从而构建多维度、多元化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全面发挥出资助体系应用的效益,从而更好的管理并服务于学生群体.但是我国高校中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资助环节等设置不够合理,资助方式欠缺育人功效等问题,使得资助体系飞功效没有发挥完全.本文通过借助互联网环境以及网络技术,针对目前的资助体系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贫困大学生资助、认定以及监督等体系的构建,促使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确保资助体系的助学和育人等功效,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贫困学生更好的发展.

1 贫困大学生资助的不足之处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的初衷主要是避免一些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从而失学在家,也是为了让家境贫困的大学生更加安心学习,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出台、落实确实圆了很多贫困学生的大学梦,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已形成相应的工作理念和固定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固有模式也相继出现一些弊端,影响了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改进,也制约了资助体系的开展效益[1].笔者即对目前贫困大学生资助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科学合理性

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认证一般是通过生源地地方民政部门提供的材料进行认定,再结合班级老师以及学生等的投票认定;但是很多学校在认证时,缺乏严谨、细致的态度,再加上无法监督约束生源地民政部门,所以容易造成审查不严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心态,使得其提供的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可信度不高.这些现象的存在容易导致贫困生的资格认证权威不够,致使贫困生的认定不够公平公正;而且班级评议小组的设置也不够合理,会造成投票倾向于关系好的同学,这对于其余同学来说不够公平.有学者认为,对于贫困学生的认定可以通过政府担当主体进行认证,可以采取学生材料认证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定[2].

1.2 对于贫困学生资助的等级评定不够合理

高校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一般是根据学校人数比例,再结合班级评定人数进行资助金分配;并且资助方式多数是以贷学金为主,并辅以奖学金、勤学金等形式.但是有研究报道,很多贫困大学生所筹集到的资金还是难以支付上学期间的学习以及生活费用.这表明一些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是存在相对性的,目前的资助模式不够合理,并且无法平衡分配不同院校、不同班级以及不同困难等级之间的资助金,而且这样分配容易致使真正困难的学生享受不到合适的资助;而且这种资助方式也不利于对贫困学生的培养,反而容易促使个别学生养成依赖资助的习惯[3].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资助的前提下多设置勤工俭学模式,可以培养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他们的经济责任承担能力;除此之外国家资助政策应尽量侧重于一般高校的偏远地区学生,便于照顾更多的农村学生.

1.3 资助体系的管理水平欠缺

目前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多数是侧重于资助,轻视了育人,并且过多关注的是资助前以及资助的进行,对于资助后的管理缺乏跟进关注.比如部分学生为了获得资助名额,提供虚假材料,还有部分学生获得贷学金后,没有在毕业工作后按期还款,这都给学校和银行的后期合作造成了影响.这些都需要加强资助体系的完善建设,促使对资助后期的跟进、监督管理水平提高,使得资助体制的效益得到体现.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有研究发现,一些贫困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以及自尊心较强等心理在贫困资格认定时不愿主动争取,并且单纯的经济资助还容易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所以在资助过程中可以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更好的贴合资助体系的建立初衷.

2 互联网环境下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很多学者指出,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多度关注于资助,轻视了育人,这是资助体系忽视了的功效,不应把关注点落实在短期的经济物质支持,而应该注重对于大学生心态和意志等的锻炼,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4].可以借助媒介和网络技术等进行资助体系的全面构建,即避免贫困生认定难、资助平台信息化水平低以及资金分配困难等问题,又能促进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起到锻炼育人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很好的媒介,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资助平台的构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资助平台的建立,从而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筛查、资助等工作.

2.1 建立贫困大学生的认定

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大数据系统,通过生源地的贫困证明加上对学生的微信、微信等社交系统以及在校学习、生活表现共同进行学生的贫困资格鉴定.大数据可以收集统计出学生的社会活动习惯以及消费等数据,再结合指导老师的生活学习观察,综合进行学生的贫困资格鉴定,这样更加全面,也避免了遗漏问题[5].大数据的收集结合了线上和线下两方面,也和当下社会的电子商务等结合起来,即线下的指导老师和学生对贫困同学的学习表现和生活表现等问题的收集总结,以及线上的政府贫困认定、校园一卡通等数据体现以及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数据的体现.结合电子网络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从而进行贫困等级的评定,这样可以有效确保贫困学生认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2.2 建立资助平台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等的必需品,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资助平台的构建之中,可以增加对资助政策、资助流程以及学习资源等的构建,既便于学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和流程,有促进他们资源的学习了解,增强自身能力.比如设置学习信息、心理引导以及兼职就业信息等模块,并在相应的模块下设置信息资源;比如在心理引导方面,可以组建心理引导团队,可以是在校辅导老师,也可以有关权威机构的心理辅导专员,通过交流群等的设置便于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其次是学习资源的建立,可以通过提供学习场所以及免费辅导等的形式对贫困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促进他们的学业学习[6].除此之外就是兼职、就业信息等的发布,学校和有关单位可以通过和企业等沟通之后把相应的信息发布在平台上,便于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兼职、就业等的选择,这样既达到了资助的目的,有加强对于贫困学生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艰苦耐劳、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也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2.3 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资助体系平台建立之后需要相应的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学校可以根据资助体系进行相应管理人员以及制度等的设定,比如资助金的管理发放、兼职信息以及心理引导等的管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指导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进行管理组织职位的任职,设置好了岗位责任以及管理制度才有助于整个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面顺利进行,并相互配合,使得学生受到更好的资助以及兼职、学习机会,并在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

2.4 设置监督约束制度

贫困资助体系的构建帮助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但是不乏其中有弄虚作假的人员,所以资助体系平台还有设置相应的监督约束制度,从而使弄虚作假人员收到惩罚,也有助于资助金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学生[7].监督机制可以有同学、学校、社会以及政府等共同进行监督,比如微信、微博等公众号和留言栏的设置,并通过监督网络的建立来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提高监督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违规操作工作人员的追究处罚,使得资助体系平台更加公正,也使得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的工程较为庞大,并且牵涉的人员和层面较多;因此,需要一个完整、科学又合理的资助管理体系,才能确保资助工作的效益最高.借助互联网进行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可有效解决当下的不足之处,但是还需有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才能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靠帮助,确保资助政策的落实效益最高.

〔1〕许翠梅.我国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57-59.

〔2〕杨建锋,赵健.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评价维度及框架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64-165.

〔3〕牛磊磊.“大学生资助-自助”体系构建理念与路径的双重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5(22):44-46.

〔4〕吴朝文,代劲,孙延楠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41-44.

〔5〕田中良,陈冉.突出“素质支持”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107-108.

〔6〕赵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学生资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58-62.

〔7〕芮梦霞.教育公平理论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的研究述评[J].江苏科技信息,2015(22):8-11.

G640

A

1673-260X(2017)09-0189-02

2017-06-13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csz13076)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13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23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