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执行成效研究

2017-03-29 14:02:20孙六荣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西藏政策教育

孙六荣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执行成效研究

孙六荣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1985年至今,内地西藏班(校)已创办30多年,为西藏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推动了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梳理了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并根据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的执行现状,深入探讨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执行主体之间协调性不够、招生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对政策执行主体的指导、培训和监督;加强招生宣传,提高认识,改革当前的招生选拔制度;打破封闭式管理模式等策略,才能提高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执行成效。

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成效

西藏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为了加快培育西藏优秀人才,推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从1985年起,先后在内地16个省、市开办西藏班(校)。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22个省区市开办了内地西藏班。截至2014年9月,内地西藏班(校)已招收初中生4.32万人、高中生2.89万人、中专以上学生3万多人。创办30多年来,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地区培养了大量经济社会建设人才,为国家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一、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的梳理

(一)起步阶段的教育政策(1985—1988年)

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是针对我国藏族地区的一项很特殊的国家教育政策。1985年秋,根据中央的决定,内地西藏班(校)正式在北京、成都、上海等16个条件较好的省、市开办,首批1300名西藏应届小学生进入内地西藏班(校)学习。

(二)完善阶段的教育政策(1989—2001年)

1.1989—1992年

1989年7月,首批内地西藏班(校)的初中毕业生中,300人进入新开设的内地部分高中学习,862人进入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习。内地西藏班(校)由只招收内地初中生改为开始招收内地高中生、中专生和中师生。

2.1993—2001年

1993年3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教育援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内地办学必须贯彻“长期坚持,努力搞好,逐步扩大”的方针,实行对口包干责任制度。1994年,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援藏会议关于“继续办好内地西藏中学和西藏班,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适当扩大规模”的精神,国家教委确定在全国16个省市实施扩招计划。从1996年起逐年扩招,分三年推进,计划到1998年完成2000名学生的招生目标。1992—1997年,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培养以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主。1998年,根据西藏实际需要,内地西藏班(校)开始扩招初中生,压缩、停招部分专业的中专生,扩招师范生和高中生。

(三)提质阶段的教育政策(2002年至今)

2002年,国家根据西藏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第二次对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作了较大的调整,及时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结构、专业和质量标准等。政策要求减少中专层次的招生,适当扩大内地西藏班初中、高中和内地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从2002年起,办有内地西藏班的省、市每年招收20名西藏优秀初中毕业生,直接插班到本省、市非民族类普通高中学习。2007年,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要求逐步增加内地西藏班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计划。2010年,国家第三次对内地西藏班(校)招生作了较大的调整。初中学习年限由四年调整为三年,原来为期一年的预科取消;高中由以前的三年调整为四年,增加一年预科。在招生人数上,初中录取人数适度收缩,高中录取人数逐步增加。根据西藏地区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的实际情况,国家选定内地教学质量较高的4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开办内地西藏职业技术班。同年,3000名西藏学生分别进入42所内地西藏职业技术班学习。[1]

二、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执行现状

经过近30年的实践探索,内地西藏班(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日益齐全,已形成了涵盖初中、高中、高职、大学本科、研究生的完整的内地西藏班(校)培养体系。迄今为止,内地西藏班(校)已向西藏地区培养输送各级各类建设人才2万余名。内地西藏班(校)已实现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育质量。

(一)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的执行主体政策

内地西藏班(校)教育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教育部会同西藏自治区政府研究,制定出内地西藏班(校)发展规划,加强与各地、各部门的联系,解决内地西藏班(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西藏教育厅作为西藏自治区负责内地西藏班工作的主管部门,全力主持开展教育援藏的各项工作。承办西藏班的相关省、市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负责完成内地西藏班(校)的建设、管理和协调工作。内地西藏班(校)负责藏文课以外的其他学科老师的配备以及西藏学生的的教育、管理工作。这种分工与配合,凸显了政府意志,理顺了管理体制,为举办内地西藏班(校)这一特殊民族教育政策的顺利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内地西藏班(校)教育虽然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但对各级部门的责任、权力、利益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对各级部门也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有时出现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执行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政策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2]

(二)内地西藏班(校)的招生政策

每年内地西藏班(校)招生都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统一组织实施。内地西藏班(校)初中班对象为年龄在11~15周岁之间的西藏自治区内的藏族小学应届毕业生、进藏干部职工子女小学应届毕业生(含初中预备班学生)。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班对象主要是就读于内地初中的全体藏族初中应届毕业生,学生参加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从2010年起,内地西藏班(校)的学制为初中三年、高中四年、中职三年。

内地西藏班(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备先进,教学质量高。30年来,内地西藏班(校)政策成效显著,获得了西藏人民的一致好评。西藏群众对子女被选送到内地西藏班(校)接受更加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每年内地西藏学生的招生名额有限,大部分家长为了使孩子顺利考进内地西藏班(校),经常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以拉萨教育情况为例,拉萨小学生最辛苦,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轻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藏小学生参加内地西藏班(校)考试的竞争远远大于西藏高中生高考。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导致学校与家长漠视小学生的身体、心理需要,偏废教育的促进功能,抹煞了个体差异,扼制了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西藏社会自然而然将学生考取内地西藏班(校)的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各校德智教育失衡,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容易造成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移。[3]

(三)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管理政策

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管理主要依靠学校西藏部,采取封闭式、统一管理。封闭式管理有助于学生在简单、安静的环境里学习、生活,但同时导致学生与外界几乎隔绝,学生接受的学校内部文化和其所在的社区文化产生疏离。学校内部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的概念化、抽象化,严重阻碍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与同学交流能力的发展,导致有些学生出现自我封闭、紧张不安、自信心不足、孤独感、情绪不稳定等多种不适与困惑。加之内地西藏班(校)主要招生对象为小学毕业生,年龄在11~15岁之间,该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仍然非常需要父母的指导与帮助。政策在这方面的规定显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4]

三、提升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执行成效的策略

(一)加强对政策执行主体的指导、培训和监督

内地西藏班(校)政策主体由中央政府、相关省市政府、各办学单位组成。应发挥内地西藏班(校)政策执行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履行法律责任,担当内地西藏班(校)发展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内地西藏班(校)政策主体成员的思想觉悟,让政策执行主体成员充分认识到政策的公益性、大局性,摆正心态,避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抵抗或者消极态度。其次,做好内地西藏班(校)政策执行主体成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培养工作,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避免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行为不力、不负责任。同时,加强对职业者的职业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增强行政职业能力,锻炼专业素养和技能,从主观因素上提高政策执行力。最后,要建立和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体系,使政策得到合理贯彻落实,并达到政策执行标准和要求。同时,也对政策执行人员和执行机构进行监督,预防行政腐败和行政不作为现象,制定执行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惩处各种不合法行为,为政策执行扫清障碍。[5]

(二)加强招生宣传,改革选拔制度

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的目的是挑选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到内地接受优质教育,将来为西藏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但现在西藏部分学校以学生考入内地西藏班(校)为主要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致使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落实有些偏差。贯彻和落实内地西藏班(校)的招生政策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方式,对内地西藏班(校)的招生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和解读。这样,西藏教育部门、西藏人民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对内地西藏班(校)的招生政策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保证政策顺利、高效执行。第二,加强对不同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情况的宣传报道,表扬优秀,批评不足,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第三,改革当前的选拔制度,提倡文化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选拔考试应在注重文化考试的基础上,兼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根据学生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择优录取。

(三)创新封闭式管理模式

内地西藏班(校)的封闭式管理制度有时容易引起学生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的学生因不满长期封闭式管理,编造各种理由逃课,不仅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而且严重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内地西藏班(校)可以组织品学兼优的汉族学生与西藏学生“结对子”活动,帮助西藏学生在较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快速融入内地的学习、生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内地西藏班(校)还可以在节假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6]

内地西藏班(校)开办30多年以来,办学成效十分显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育援藏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谐、西藏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一定会推进西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严庆.解读我国一项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举办内地西藏班(校)[J].民族教育研究,2005(2):23-27.

[2]李波.内地西藏班民族教育政策执行工具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2008(3):106-111.

[3]韩秀梅,李树.内地西藏班(校)教育政策价值分析[J].西藏教育,2014(4):8-11.

[4]刘淑华.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D].科技信息,2010(34):180-181.

[5]苏德.民族教育政策:行动反思与理论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0.

[6]张文凤.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2010(12):180-181.

2016-10-07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内地西藏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XJK013CMZ002)。

孙六荣(1973- ),女,副教授,硕士,从事民族教育、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G758

A

2095-7602(2017)01-0147-03

猜你喜欢
西藏政策教育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神奇瑰丽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