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威
(吉林大学 招生办公室,吉林 长春13002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顾晓威
(吉林大学 招生办公室,吉林 长春130021)
新媒体日益成为一种主流传播媒体,人们已经清晰地觉察到主流传播媒体可能造成的新媒体与受教育者的“双重异化”。为了应对挑战,扬弃异化,我们不应片面强调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而应高度关注新媒体可能导致的“双重异化”,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异化”现象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异化”的原意是指转变、疏远、脱离等。马克思主义将“异化”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效性。然而,人们对新媒体的需求和依赖性越发增强,使个体成为了新媒体时代消极被动的受众,导致新媒体和大学生的“双重异化”。
(一)新媒体教育模式的优势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基本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接受直接的信息传达和教育,其途径主要是课堂、会议和口述等。而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使用新的传播媒介,例如网络、电视媒体、数字媒体,拓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渠道,同时力图把新媒体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
新媒体能够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介质,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
1.开放性强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表达、传播或学习、接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
2.传播途径多样
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手段。按照人们的使用习惯及形态,新媒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新型电视媒体。基于网络、手机和电视等媒体的派生产品,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进一步拓展了育人空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3.交互性、互动性强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更倾向于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当今大学生具有强调自我价值、追求个性等特点,新媒体的出现为他们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二)新媒体教育模式的缺陷
1.信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塑造
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以网络的形式传播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受众,不可避免会受到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例如,网络、新媒体中信息海量,不乏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等文化糟粕,甚至还存在反动文化。此类内容的传播,极有可能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侵害,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塑造。
2.深刻地刻画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一些学生在新媒体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新媒体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尽管网络的时效性很强,但网络沟通可以是非直接性的,而是可以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实现。一大批在网络中“善于沟通”的青年学生,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便面临诸多困扰,与在网络世界中的沟通行为产生了巨大差异,从而加重了对网络的依赖,导致恶性循环。
3.对大学生教育模式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远远跟不上新媒体的发展步伐,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转入低谷。面对新的传播媒介,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等无法快速寻求与新媒体的接洽与融合,缺乏前瞻性的教育思维,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面临巨大挑战。
(一)新媒体本身的异化
从新媒体的形成和发展角度看,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从本质上来说,是科技发展推动的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和数据终端化。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新型电视媒体的集结,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新媒体成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以及个人传播、表达信息的新载体,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路的良好机遇。
当前,学界对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较为流行。多数学者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已成为一种时代特征。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科技革命有效推动了社会转型,使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转型。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有极大的可能被卷入网络信息洪流之中,而无法单独割裂开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信息传播和沟通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同网络信息社会挂钩;其次,新型电子产品的普及、发达网络系统的建设,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接触网络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网络不断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沟通模式等,使大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快捷方便的人际沟通方式。因此,新媒体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载体,在多数人眼里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新媒体等网络媒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时代的需要和选择,其本质是网络社会和网络科技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然而,本文反对过分强调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学者们在研究新媒体等网络介质时,都认识到了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时出现的困难,而后阐述了相关的解决办法或措施,以便更好地体现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性意义。然而要明确的是,理论的阐明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但这种实践是不是全面、深刻的还有待实践检验。理论先行,往往成为对某个群体价值观的引导。在网络主流文化低迷、网络环境复杂、大学生甄别信息能力相对较弱等情况下,过分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中“新媒体”的使用,反而会事与愿违,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导致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导,呈现一种新媒体自身“异化”现象。
从传播内容角度看,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和内容是相对自由的,一些没有经过过滤的内容会冲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具有全球化、开放性的特征,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网络科技上的先进优势,通过网络传播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宣扬异于别国的生活方式。同时,黄、赌、毒、种族歧视等信息充斥网络,网络犯罪数量大增,网络人格发展障碍也影响了一大批青少年。以上不良效应如果不能得到合理有效解决,会严重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传播媒介角度看,网络以其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正被人们喜闻乐见地作为得心应手的信息传播工具而接受,而这种趋向一致性的后果就是传播媒介的单一化。同时,新媒体会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塑造每一个使用网络的社会人。这种潜在的单一化的传播媒介,使信息传播方式走向了单一化的极端,反过来会影响乃至控制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教育模式更替角度看,传统教育模式转入低谷,教育者权威受到挑战。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主体通常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新媒体长期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形象受到严重挑战。也就是说,新媒体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载体和传播途径,并没有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弱化现象。
(二)受教育者自身的异化
1.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弱化
片面强调新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模式等过分依赖网络。手机、电脑以其轻便、快捷的特点,成为移动接收和发送信息的终端。可以说,手机和电脑是所有传统传播媒体的综合体。大学生用手机可以实现聊天、购物、出行、读报、订阅等功能,日益成为“机奴”。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浏览手机和电脑信息,剥夺了本应自由思考和学习的时间。
2.强调自主性,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界限,能够“全天候”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一改过去单方面被动接受教育的方式,能自主地选择、甄别、学习和使用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但新媒体内容海量、交互性强、方式方法新颖等近乎完美的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往往是便捷文化、快餐文化。在传统教育模式控制力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大学生每天接受着新媒体海量信息的“洗礼”,越来越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变化会潜移默化地削弱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逐渐面临失去理性与自我的风险。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拥有在新媒体中的强有力话语权,极有可能存在被其他内容湮没的风险。在大学生对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的前提下,他们能否主动地寻求积极健康的内容是不确定的。
社会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目光引向新媒体,力图使这一快速成长与发展的新事物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平台。但是这一转变速度过快,真实效果需要验证。我们既要肯定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媒介作用,又要反对将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救命稻草”。面对过度张扬和依赖新媒体所导致的“双重异化”,本文提出以下策略。
(一)弘扬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当正视新媒体的“双刃剑”作用。一方面,积极肯定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传播潜力;另一方面,网络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支撑,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点作为前提条件,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工作。网络立法应当成为网络发展的基石,使在网络中发生的信息传播、观点表达以及其他网络行为都有法可依;其次,加强网络执法工作。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打击一切网络犯罪,严惩网络违法行为。同时,积极肃清毒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违法行为和不良信息;第三,加强网络监察工作。有效的监督能进一步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第四,加强网络技术建设。通过技术的改进,提高互联网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保留和提倡优秀文化,扼杀不良信息;第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基调激荡在网络世界的每个角落;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同一切网络犯罪作斗争,同一切不良信息作斗争,坚决抵制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群体的侵害。
(三)重视传统教育模式的作用,优化新旧教育模式的关系
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引导,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尽管传统教育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挑战,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作用。实际上,传统教育模式在传播媒介方面受到挑战,但教育者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重视传统教育模式的作用,首先应当从提高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出发。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队伍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使其能有效应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其次,鼓励创新教育方法,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和精神世界。
新媒体的本质是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却日渐呈现“一家独大”的态势,深刻地刻画了大学生的思维、行为以及生活方式,成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宝”。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新旧教育模式的本质,即作为传播工具而存在;同时,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传播媒介作用,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
(四)提高和稳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领域中的话语权
网络文化话语权的主要目的是利益在网络中得到表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中的文化话语权和文化话语能力,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努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话语占领新媒体的高地,使新媒体成为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话语的重要平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话语在与其他文化话语的博弈中占据主动和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旋律在新媒体领域持久、强有力地激荡。
(五)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大学生接受新奇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对于夹杂在各种网络社会事件中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甄别能力、评价能力是不同的。在网络社会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为此,媒介素养和素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这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网络,提高获取知识、信息的技巧和能力,区分现实和虚拟社会的不同之处。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当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前提,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的本质和作用,不依赖网络、不沉溺于网络;倡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获取习惯,鼓励其以多样化方式获取信息。
网络环境下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即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如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疗效”就不会明显。片面地强调新媒体的作用,可能发生错误的引导,进而引发“双重异化”现象。
[1]朱建,周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5).
[2]时笑婉.网络媒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6(21).
[3]李博,田苏宏.传播学视角下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教育时空,2009(4).
[4]骆郁廷,魏强.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J].教学与研究,2012(10).
[5]马志同.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2).
[6]邓红彬.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2).
[7]夏江敬.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6).
[8]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9]黄冬梅,谢红彬.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9).
The Challenge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GU Xiao-wei
(Admissions Office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New media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people are clearly aware that the mainstream media could cause the “double alienation” of the new media and the educated man.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 and to sublate alienation, we should against on the one-sided emphasis on new media’s positive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double alienation” that new media could lead to. People should actively take concrete and effect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lienation and further deterioration.
new media;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09-28
顾晓威(1967- ),男,副研究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7)01-01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