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芸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林小芸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探索和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增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效性、规范性、操作性,对于加强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是青年云集的地方,肩负着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如何,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探索科学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效性、规范性、操作性。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是指高校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考察流程,将申请加入党组织的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收入党组织的过程。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包含党员自身的质量和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目的。它是以《党章》规定党员的标准为根据,在发展党员时,将影响发展质量的党员标准、发展程序、监督机制、教育培养、管理载体、党建队伍等进行统筹的一个有机整体。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大学生群体及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而发展,需要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完善。
构建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注重党员质量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重要原则。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谈到:“要想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必须行为光明正大;不做任何不名誉的事;承认同盟的各项原理;有人所共知的谋生手段;不属于任何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必须获得一致通过,才能被接收加入某一支部;忠实履行自己的诺言,并保守秘密。”[1]他认为,要保障党员的质量,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对党员要有严格的标准,党员在党内进行活动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建早期,毛泽东以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员的标准,强调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标准,严守质量关。邓小平同志认为确保党员的质量要做到:加强党员的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确保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达到党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党的十八大强调“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完善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让从严治党成为新时期推动党的建设新常态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党员发展数量不断增加。
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面临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服务意识弱,加大了党员培养的难度。其次,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的意识形态使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功利化、实用化。再次,培养教育监督不深入。高校往往将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发展程序和材料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深入考察和情感渗透。最后,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足,如评价标准不符合要求、发展程序不严格、监督机制有缺陷、培养教育监督不力、考核机制散乱、载体不丰富、队伍设置不合等问题。
我们要认识到发展学生党员工作面临的形势,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党章规定,制定符合学生身份特点的入党条件。同时,还应量化发展党员标准,确保党员发展客观、高效。因此,以党员标准、发展程序、培养制度、考核机制、教育载体、党务队伍等等几个方面为入手点,构建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大学生党员标准
高校应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入党条件,量化发展党员标准。可将党员标准细分,赋予每个标准一定分值,通过分值高低评估入党申请人条件是否成熟。根据党章和高校发展党员相关规定,党员标准可分为思想政治标准、学习成绩标准、社会实践标准、群众基础标准、文明礼仪标准。
其一,思想政治标准。具体要素是:(1)入党动机端正,有共产主义坚定信仰,愿意为人民服务;(2)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3)积极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当前的形势政策能作出正确的评价;(4)有奉献精神,主动服务他人;(5)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认识自己。
其二,学习成绩标准。具体要素是:(1)学习勤奋刻苦,潜心专研;(2)综合测评在本专业排名处中上水平,学习成绩呈进步趋势;(3)按时完成作业,考场中无违规违纪现象;(4)遵守课堂纪律,对学风建设有突出贡献;(5)党校成绩合格。
其三,社会实践标准。具体要素是:(1)积极主动参加各类活动,能引导班级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活动;(2)担任学生干部,工作上有担当,评价良好;(3)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爱心、讲奉献;(4)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达到一定的志愿时数;(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或受到社会表彰。
其四,群众基础标准。具体要素是:(1)是否经过所在团支部推荐;(2)在班级和学生组织中群众基础好,民主测评时赞成率达到80%以上;(3)班主任、导师、辅导员、联系人同意其入党;(4)接受上级谈话合格;(5)有向群众学习、遇事与群众商量的态度和能力。
其五,文明礼仪标准。具体要素是:(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道德;(2)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无任何违纪行为;(3)在宿舍区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4)遵守文明礼仪,无低俗情趣;(5)对不文明的人或事敢于制止。
参照以上五个基本标准的设置,设每个基本标准的总分为20分,每个要素评分范围为1~4分,总计100分。按照这个标准和分值设置给入党申请人打分。入党申请人在每个基本标准上得分必须在15分以上,同时总分达到80分以上。党组织最终在确定发展对象的时候,以入党申请人所得分值的高低衡量其能否作为发展对象候选人。
(二)严格遵守发展程序,规范党员发展环节
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要严格落实预审制度、公示制度、票决制、谈话制度、责任追究制,严把发展“入口关”和“转正关”。其一,预审制度。预审由党委组织部或被授权审批发展党员的党总支负责,要充分听取党支部汇报,在掌握入党积极分子基本表现的基础上,指定专人按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对相关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其二,公示制度。拟确定为发展对象的积极分子及需要公示的对象要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单位宣传栏、公告栏公示5天;其三,票决制。党支部在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时应采取票决制。要在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票决。在表决过程中要坚持逐个讨论和表决原则。其四,谈话制度。党委或党总支要指派专人与申请人进行谈话。谈话人要有意识地利用申请人对谈话的重视,引用党建最新理论、结合党的时事热点,帮助申请人提高理论水平、端正入党动机。其五,责任追究制。预备党员被延长预备期或取消资格的,要追究培养教育、考察谈话、核实问题、讨论审批等环节的领导或工作责任。可开展拟发展对象述评会和预备党员模范展示评议会,在规范发展党员环节的同时渗透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成长指导和情感关怀。拟发展对象述评会坚持以教育为主、实事求是、提前告知、双向教育为工作原则,旨在加强拟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增进党组织和群众对拟发展对象的深入了解,从组织程序上切实把牢发展党员的“入口关”与“质量关”,同时对全体老党员进行一次党性再教育。预备党员模范展示评议会设有评议小组,现场有党委委员、党员、群众参与。包含四个环节:拟发展对象自我陈述;评议小组提问;评议小组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现场评议。预备党员模范展示评议会是对预备党员转正前的全面考察,要求预备党员在评议组面前全方面展示在预备期间的理论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宿舍文明建设等情况,省视自身不足。预备党员模范展示评议会考察预备党员的党性知识以及思想觉悟,实现了对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再教育。
(三)增强监督意识,建立监督机制
增强监督意识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党组织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公开监督政策,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氛围,促进发展对象和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在群团组织推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讨论确定发展对象、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等关键节点,建立起党组织把关和群众监督机制。确定积极分子要经过群团组织推优、测评、班级代表座谈、公示等环节才能上报党组织;确定发展对象要经过酝酿拟发展对象名单、群众座谈会(收集11人以上的意见)、民主测评(本单位团员人数的4/5以上)、征求群众意见、公示等环节;转正要通过座谈会(收集11人以上的意见)、民主测评(本单位团员人数的4/5以上)、征求群众意见、党员转正前答辩(由班级代表、支部党员、组织代表、普通同学组成听众席,听取党员转正答辩)等环节。支部要高度重视群众反馈的不同意见,调查取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群众,并对当事人进行相应的考察,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因此,增强监督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敏锐性,将监督贯穿发展党员工作的始终,才能确保发展群众满意的大学生党员。
(四)运用“三级”党校,做好理论教育培养
党校教育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理论保障,是这个体系中的基础部分。目前,还存在一个学校的党校承担全校的积极分子、党员的培训任务的现象。这容易导致党校工作量过大、办学时间受限、办学方式单一、教与学的供需关系不平衡等问题,弱化党员发展前的培养和发展后的继续教育。因此,根据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原则,构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党校培训体系意义重大。“三级党校”是配合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制定的递进式党员理论教育模式。初级党校由分党校指导与院(系)团委主办,主要培训任务是端正青年入党动机,对象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个月但还未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中级党校由院(系)分党校举办,主要任务是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介绍发展党员工作流程等,对象是入党积极分子满6个月的学生。高级党校由校党校主办,主要讲解党的政策和知识,对象是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员。三级党校层层递进,全面覆盖普通学生、积极分子、党员。此外,要做好各级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支部,形成持续性的跟踪培养。“三级党校”培训体系通过层层锻炼、培训和考察进步学生,为发展党员提供客观的依据,是发展党员的理论教育保障。
(五)以项目管理为载体,强化党员再教育
以项目管理的方式锻炼新党员的实践能力和党性修养,是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实践环节。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志愿活动、社团活动、党务工作等提炼成项目,再将项目分配给党员。党组织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评价党员的实践能力和党性修养。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该校计算机学院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党员再教育工作,成立党员文明督导晨课项目,指定党员负责督导普通同学的迟到、缺勤、带早餐进课堂、衣冠不整等行为。督导结束,党员须及时向班级辅导员汇报检查结果,并且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本人负责项目的进展情况,给出自评。此外,辅导员和支部书记应及时跟进党员在项目执行中的表现,并作出评价。最后,通过党员自评和支部评价相结合,促进党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完成再教育。该院通过晨课督导项目,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提高了党员的实践能力,发挥了党员在学生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六)建设党员发展工作队伍,实施智慧管理
党员发展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对要求入党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要设立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发挥一线辅导员、党员教师、退休党建工作者的作用,整合资源,优化党员发展工作队伍结构,不断加强质量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对党员开展柔性关怀和智慧管理,将情感关怀渗透到发展党员的工作中,形成智慧管理,切实保证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顺利推进。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涵盖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启蒙教育、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教育培训、党员的再教育管理等方面。保障体系中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要发挥各个方面的合力,以保障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总之,从标准、程序、制度、监督、载体、队伍等层面建设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系统,是探索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有益尝试。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72
[2]马乙玉.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6).
[3]曹威威.基于ISM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
[4]杨琳.教育国际化视域下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S3).
[5]王薇薇.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人民论坛,2015(26).
[6]何熠,孙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创新[J].人民论坛,2012(23).
[7]王振丰,曾小贵.高职学生党建工作调查报告及党员发展质量保证体系探析[J].学术论坛,2013(6).
[8]郑永廷.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0).
[9]郭锴,唐薇.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5(20).
[10]赵芳,林永超.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思考[J].学理论,2013(7).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Members
LIN Xiao-yun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membe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in d universities.Exploring and perfect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reinforcing actual effect, norm and operant of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member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history and reality for reinforcing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cultiv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members;quality of development;quaramtee system
2016-07-11
闽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构建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MS13012)。
林小芸(1980- ),女,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教育研究与管理。
D267.6
A
2095-7602(2017)01-00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