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聚焦与重构:电影文学作品《康定情歌》的多重意蕴

2017-03-29 12:51
关键词:达娃甘孜康定

李 若 岩

(重庆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重庆 401331)

2017-08-18

李若岩(1980— ),男,重庆垫江人,重庆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俗学、民族文艺与传媒。

2016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习近平传播思想视阈下民族民间文艺传播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PY58);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生态性镜像与审美性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6SKGH050)。

视域、聚焦与重构:电影文学作品《康定情歌》的多重意蕴

李 若 岩

(重庆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重庆 401331)

《康定情歌》是具有多重意蕴的主旋律爱情题材作品,在宏阔的视域中展现了厚重的历史,在诗意化的表达中聚焦了纯美的爱情,在审美化的呈现中重构了文艺的创作与民歌的传播。作品在情节建构、情感流露与内涵挖掘等方面,均体现出非凡的艺术品格。作品是对民歌《康定情歌》文化母题的基本意旨的生动诠释和独特韵味的拓展强化,极富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电影文学作品;《康定情歌》;意蕴

《康定情歌》是由朱苹编剧的具有多重意蕴的主旋律爱情题材作品。作品在宏阔的视域中展现了厚重的历史,在诗意化的表达中聚焦了纯美的爱情,在审美化的呈现中重构了文艺的创作与民歌的传播。作品在情节建构、情感流露与文化挖掘等方面,均体现出非凡的审美品格。2010年,由中影集团投资,江平执导,苏有朋、居文沛领衔主演的《康定情歌》在“第六届中美电影节中一举夺魁,摘得最佳影片金天使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新秀三项桂冠”[1]。

一、视域:厚重历史的宏阔叙事

《康定情歌》是向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深情献礼的重量级作品。作品无论对人物故事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对作品主题的表达,都被作者放在了当代历史的视域中进行思索。这一历史视域,是60年的时间跨度。而作品中明显涉及到的最重要的节点就是“60年前”的过去时刻和“60年后”的现在时刻。这两个重要时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叙事语境。这是作品的“显在性”表达。此外,作品中还有“潜在性”留白,那就是上述两个节点之间的“60年里”所对应的叙事语境。“60年前”“60年里”“60年后”等时间维度的叙事策略是宏阔历史持续性的建构。

在“60年前”的叙事语境中,《康定情歌》独特的历史视域体现在,把大学生工程技术员李苏杰、农奴身份的藏族女孩达娃、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政委、头人、头人太太、刘二等人物的形象塑造、人物间的关系以及人物间的故事,放在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修建川藏公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并通过修建川藏公路这一历史事件,反映党的民族政策、党的群众路线、人民军队的作风、知识分子的价值等。其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民族政策。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2]1290。《康定情歌》提到的西藏和西康省的和平解放、写到的人民解放军进藏修建川藏公路等,均生动反映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其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听党指挥、绝对忠诚、作风优良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解放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康定情歌》中,人民解放军服从指挥进入藏区修建川藏公路。他们冒着危险、不畏艰辛奋战在“天路”上。作品中有一个情节:解放军从湍急的河流中救起了藏族“头人”。当头人夫人问解放军想要什么时,三营长说:“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你们的东西,我们不会要的。”就连头人自己也称赞道:“了不起啊。解放军进藏区一个月了。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爱民如子,感动,感动。”其三,知识分子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康定情歌》中,怀揣饱满爱国热情的大学生李苏杰,是解放苏州时与人民解放军密切配合的大学生。不仅如此,他是地质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当得知部队进藏需要地质专业时,毅然选择报名进藏,将自身的个人价值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了。

在“60年后”的叙事语境中,《康定情歌》的视域转向了“今年”——也就是大学生工程技术员李苏杰八十五岁的时候,正值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一个甲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作品以此为创作背景,反映出作者极为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思索。其视域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既有纵向的历史感,又有横向的现实性;既有社会变迁的大主题,又有人物命运的小故事。在这样的视域中,李苏杰的出场——“回甘孜”——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就个人情怀而言,甘孜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在那里,年华青春的他,爱上了藏族姑娘达娃,并许下诺言要带她回苏州;还是在那里,八十五岁的他,再也不能和达娃在一起了,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所以,他必须要回去寻找他的达娃、寻找他的记忆。另一方面,就重大事件而言,甘孜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全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它60岁了;“60年前”,人民解放军以及与李苏杰一样的知识分子,把所学、青春、热血和汗水都挥洒在了甘孜,报效了祖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样,李苏杰在他的“外孙女”婷婷的陪同下去了甘孜。在路上,当看到那么多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军车经过时,当年建造的川藏公路,现在还能派上用处,还能发挥价值,李苏杰很是感慨。他的思绪被拉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在“60年里”的叙事语境中,《康定情歌》做了选择性的省略,并没有过多的明说“60年前”的过去时刻和“60年后”的现在时刻之间的故事。但“‘未明说的’并非不重要,恰恰是文本制造的意识形态效果,我们可以从探寻‘明说的’与‘未明说的’之间的关系来找到意识形态的痕迹”[3]59。《康定情歌》的这段选择性留白,留下了较为宽广的审美空间。而这恰恰是此作品较大艺术张力的体现之一。那么,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重要信息呢?这就是变迁。当八十五岁的李苏杰依照汉族习惯,要将二十万元的银行卡作为长辈对小辈的见面礼,送给达娃的“孙子”扎西多杰、“孙女”卓玛时,卓玛推辞说:“老人家,我晓得,你们比我们过得富裕,日子比我们好过。但是我们现在日子也不差。这个钱,你收回去。”这里面并没有明说为什么“日子也不差”。这个被省略的叙述,正是作品向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题中之义和深情告白:党和国家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推进了改革开放、实施了西部大开发,逐步缩小了东、西部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所以,在甘孜像卓玛一样的普通藏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二、聚焦:纯美爱情的诗意表达

《康定情歌》写了两代人的爱情。这里的爱情表达充满了诗意,既具有真切的写实内容,又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还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共鸣,令人回味无穷。

(一)李苏杰和达娃的爱情,纯真而又凄美

大学生技术员李苏杰,报名随解放军进驻康巴地区修筑川藏公路。在和战士们一起救落水的头人的时候,他遇见了藏族姑娘达娃。达娃自小就是农奴。李苏杰为她砸开了铁锁链,让达娃真正做人了。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一次意外事故和一些人为原因,让两个互相爱恋的人没能走在一起。但为了他们的纯真爱情,李苏杰终身未娶、达娃终身未嫁:他们守住了他们的爱情誓言。八十五岁的时候,李苏杰终于回到甘孜去寻找他的达娃。但达娃在他到达甘孜的前几天就已经去世了,留下了两人60年未见、也终生不能在一起的遗憾。

1.“跨越式”爱情,激荡人心的力量。《康定情歌》在讲述李苏杰和达娃的故事时,着力去表现他们“跨越式”的爱情,震撼人的内心。他们的爱情跨越时空——经历了60年的时间跨度,一个在甘孜,一个在苏州;他们的爱情跨越民族——一个是藏族姑娘,一个是汉族小伙;他们的爱情跨越文化层次——一个上的是扫盲班,一个是大学毕业生且是战友们口中的秀才;他们的爱情跨越生死——一个念着对方的名字已然逝去,一个在耄耋之年不辞辛劳寻找对方。

2.人道主义情怀,充满人性的光芒。《康定情歌》把李苏杰和达娃的相遇、相知和相恋的始发地构建在了一个人道主义关怀的情景中。首先是帮助达娃脱离农奴苦海的人道主义追求。作品叙述了达娃的遭遇,为李苏杰解救达娃作了有意识的铺垫。达娃是农奴出身,从五岁开始就戴着铁锁链。到与李苏杰相遇时,她戴了整整十五年,这其中除了头人让她陪少爷和小姐骑马的时候,连睡觉都要戴着它。她没有一点儿做人的尊严。作品设置了李苏杰和战友救起头人的情节。当头人夫人问他们要什么时,李苏杰提了个条件:“我想把那两位奴隶给解放了。”头人应允并称赞道:“大军先生真是菩萨再生、灵通转世,大慈大悲的大好人啊。一句话,放人。马上送给你。”李苏杰让达娃把铁锁链放到石头上,并用斧头砸开了铁链。他对达娃说:“小姑娘,从现在起,你们解放了,做人了。挺起身来。”其次是闪耀光芒的人道主义理想。当战友夸赞李苏杰救了两个奴隶真了不起时,他说:“她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也应该过上好日子。”再次是充满温情的人道主义援助。达娃找到李苏杰和人民解放军,说到自己没有亲人,解放军救了她就是她的亲人,并请求和部队一起走,这样就可以吃得饱饭了。政委答应了她的要求。李苏杰让达娃好好收着铁锁链,说“我们要让子子孙孙都知道你们曾经都吃过什么样的苦”。作品中李苏杰具有的人道主义情怀,深深打动着达娃。而李苏杰也在与达娃的接触中慢慢地更多地认识了达娃。这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起点。

3.互赠表情之物,显示浪漫的情趣。其一,关于枣蓉麻饼。达娃从小过着农奴的生活,她并不太知道“甜”是什么滋味。“60年前”,李苏杰从家乡带来的枣蓉麻饼是苏州的味道,又香又甜。他送了一盒给达娃,并在麻饼盒上写下了“达娃”两个字作纪念。“60年后”,李苏杰去甘孜寻找达娃再次带了麻饼。显然,作品中所写到的“麻饼”的价值并不是简单的意义层——满足口味的食品,而在于它更多地意味着牵挂和想念。其二,关于羊毛钢笔套。“60年前”,李苏杰进藏区随身带了一支非常“金贵”的钢笔,因为这支笔是他考上大学,他妈妈帮资本家少爷洗了两个月的衣服才买来的。达娃亲手为这支笔做了一件“衣服”。“60年来”,她做的这个羊毛钢笔套,李苏杰一直带在身边。作品中,“羊毛钢笔套”的出现,并非“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么简单,他的价值依然是显“情”。这里有两方面的意义:笔套是千针万线做成的,一针一线都是达娃对李苏杰真心、真情的体现,可谓是“礼轻情意重”;笔套是为李苏杰非常珍视的这支有着特殊故事的钢笔而亲手做的,将亲情与爱情融为一体,可谓是“情深意长”。其三,关于多次洗过的衣服。“60年前”,部队发给李苏杰的衣服,“60年里”,他还一直穿在身上,即便是已经有了很多补丁,他依然舍不得丢弃。因为这件衣服是达娃亲手洗过多次的,凝结了达娃的辛劳和真情。作品中对这件衣服的描写,使用了近乎夸张的笔法:一件衣服穿了60年!但这样的描写并没有显得虚妄离奇,反而是合情合理的表达:一方面,突出了达娃对李苏杰的一片深情和心甘情愿的付出;另一方面,凸显了李苏杰对达娃以及对这份爱情发自肺腑的珍视。

4.互留情书情话,展现爱恋的深沉。其一,关于情书。作品中,连续六年,每年的元旦、春节、中秋……李苏杰都要给达娃写上十几封信。但是,由于同样也喜欢达娃的乡邮员刘二从中作梗,达娃没有完全收到李苏杰写的信。李苏杰也没有完全收到达娃的回信,甚至写过的信几乎也被退回来了,“还敲着查无此人的图章”。当看到刘二在来信中谎称他和达娃快结婚的消息,李苏杰撕心裂肺,并给达娃写了封她唯一收到的信:“达娃同志,你好。知道你生活得很好,我就放心了。祝你幸福、快乐、进步!同志,李苏杰。1957年国庆节前夜。”当看到这封信,达娃痛彻心扉。在作品中,信件有极强的表意性。一则,信件是相爱的两颗心的私密通道,也是他们爱情的纽带和保鲜剂。回到苏州的李苏杰与远在甘孜的达娃,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只能通过情书来相互诉说对彼此的思念。可以说,收到对方的信件是极大的安慰。一旦没了信件,他们的爱情之路似乎也就断了。二则,信件是让他们的爱情走向悲剧的推手。李苏杰和达娃各自收到的最后一封信,在他们中间形成了一道情感壁垒。他们谁也没有越过。这使得他们终身都没能在一起。三则,信件是爱情纪念品。达娃一生收藏她唯一收到的李苏杰的信。李苏杰一生保留他写给达娃又被退回来的信。这里的信件已经具有了纪念和回味他们爱情的价值。其二,关于情话。作品中,李苏杰和达娃这对恋人说的很多情话,都深情款款、爱意绵绵。其中,李苏杰和达娃在工地上有这样一段对话。李苏杰说,公路修好后就带达娃去苏州。达娃追问是否真的可以和他一起走时,李苏杰说他先回苏州,让达娃等他的信,一定会回来接她。作品中的这段对话,显示了李苏杰对达娃爱的誓言,也可以被看作是李苏杰和达娃的爱情宣言。这是生死绝恋的一句诺言。为了这句承诺,达娃等了一辈子,到死,她都觉得自己要到苏州。在工地上,他们还有这样一段对话。达娃说,希望这条路能很快修好,这样就可以用汽车把甘孜的藏药、牛羊、皮毛等宝贝运送到成都去。李苏杰接过话说,然后全都送到苏州去。当达娃问苏州还缺什么宝贝时,李苏杰深情地说还缺达娃。当达娃回答说她是穷人不是宝贝时,李苏杰很认真地说干净的灵魂和善良的品质才是最值钱的。作品中的这段对话展示了李苏杰对达娃的一往情深,并再一次承诺了要带达娃去苏州。同时,达娃也从李苏杰肯定性的回答中找到了自信,明确了自己在李苏杰心中的分量,从而更加坚定了要跟李苏杰一起去苏州并终身在一起的愿望。

(二)扎西多杰与格桑梅朵、婷婷的爱情,热烈而又缠绵。

卓玛、扎西多杰姐弟俩,是达娃收养的孤儿,成为了达娃的“孙女”“孙子”。格桑梅朵和扎西多杰,青梅竹马,相互喜欢。婷婷的妈妈是李苏杰的亲侄女,从小过继给他当“女儿”。婷婷就成为了李苏杰的“外孙女”。在随“外公”李苏杰回甘孜寻找达娃的过程中,婷婷遇到了达娃的“孙子”扎西多杰,并主动热烈追求他。作品展现了扎西多杰与格桑梅朵、婷婷的爱情纠葛。最终,扎西多杰还是与格桑梅朵在一起了,婷婷随“外公”回到了苏州。

1.理性精神的洋溢。作品在讲述扎西多杰与格桑梅朵、婷婷的爱情故事时,把它放在了三角恋的模式中。格桑梅朵、婷婷都非常喜欢扎西多杰。因此,在这组感情中,扎西多杰拿到了选择权。但这并不是简单地在两个女孩儿间进行选择。他面对的是多个二选一的单选题。一个是两小无猜的乡村情感,一个是日渐生情的都市情缘;一个是近在咫尺的现实生活,一个是立在远方的音乐梦想;一个是风平浪静的小日子,一个是突如其来的大诱惑。格桑梅朵、婷婷分别对应着上述各组中的选择项。扎西多杰怎么权衡都很艰难、怎么选择都有不舍。所以,他似乎是在这两个姑娘中来回游移:当婷婷主动表达爱慕之情时,扎西多杰并没有斩钉截铁地拒绝;在他与婷婷聊得正欢,当听到格桑梅朵的口哨声时,扎西多杰又跟着格桑梅朵走了。但是,扎西多杰多情而并不滥情。最终,他选择了格桑梅朵。在这组爱情纠葛中,他对婷婷的感情是“发乎情而止乎于真爱”的。这个真爱就是基于内心的真正所属的理性选择,并非是没有原则的处处动情。

2.忧郁情怀的流露。格桑梅朵是热情、淳朴的乡村姑娘,对扎西多杰而言很有影响力。两人的感情应该是比较稳固的。但格桑梅朵似乎并不自信。作者有意要让他们的情感经受考验,专门安排了城里的漂亮女孩儿婷婷来到扎西多杰身边。格桑梅朵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其一,口哨试真情。在作品中,格桑梅朵用她与扎西多杰原有的交流信号——口哨——试出了扎西多杰的心里是有她的。在扎西多杰与婷婷聊兴正浓之时,格桑梅朵吹出口哨,扎西多杰就自觉地跟着格桑梅朵走了。其二,酸话表真心。在作品中,格桑梅朵说了好些酸话。比如:当看到扎西正背着婷婷时,格桑梅朵说扎西多杰同志力气大得很嘛;当扎西多杰问格桑梅朵他好不好时,格桑梅朵回答说他在苏州姑娘眼中好得很……。酸话中的醋意正显示了她对扎西多杰的一片真心。

3.浪漫梦想的追逐。婷婷是大方、时尚的城市女孩儿,对扎西多杰而言很有吸引力。她热烈而又执着地追求扎西多杰。对读者而言,让婷婷和扎西多杰在一起,似乎是大家共同的阅读期待。但作者并没有满足大家的这一阅读心理。在作品中,婷婷和扎西多杰的情感纠葛只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梦想而已。其一,帮助扎西多杰实现愿望只是一厢情愿。婷婷得知了扎西多杰的愿望:就近而言,就是要买一辆中巴车多赚钱给姐姐置办一份像样的嫁妆,同时他们的艺术团不用再日晒雨淋了;就远而言,就是要上艺术学院,唱响《康定情歌》,让全世界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康定情歌》。婷婷表示愿意帮助扎西多杰实现这些愿望。但她并没有考虑到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她只是一个在读研究生,力量极为有限。她答应借给扎西多杰的二十万被外公留作他用了。所以,她不能帮助扎西多杰实现愿望。其二,表白爱情只是自作多情。婷婷追求扎西多杰似乎是一往无前。当她向扎西多杰表白说喜欢他因为他踏实、善良、勇敢、聪明时,她并没有想到扎西多杰会拒绝她。最终,扎西多杰告诉婷婷,他现在已经有格桑梅朵了。显然,在婷婷与扎西多杰的这段感情纠葛中,婷婷只是单相思,得到的当然也只会是伤心而已。

三、重构:文艺作品的审美呈现

电影文学作品《康定情歌》中涉及了同题材的钢琴曲与民歌、电影文学与民歌这两组关系。每组关系中的前者,都是对后者的艺术重构和审美呈现,分别反映了文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审美重构、民间文艺与现代传播的审美重构。

(一)文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审美重构

电影文学作品《康定情歌》以婷婷弹奏钢琴曲《康定情歌》来开篇和收尾,是有深意的。在开篇,作品交代了婷婷的身份。第一个身份,她是作曲系的研究生。她在辅修的钢琴课的考试中演奏的《康定情歌》只得了60分。在与其老师的交流中,她说如果弹奏的是自己创作的《苏州小夜曲》,效果可能要好许多。然而,她的老师却指出,这并非是所选择的曲子的问题,而是从婷婷的琴声中没有看到作曲家内心澎湃的情感、没有感悟到她内心的东西。第二个身份,婷婷是李苏杰的“外孙女”。家人在谈到婷婷的这次考试时,婷婷的妈妈(李苏杰的“女儿”)说,以婷婷的水平换一个别的曲子,考试分数肯定会很高。李苏杰回答说,婷婷心里没有康定就不会用心去演奏。八十五岁的李苏杰正打算要回甘孜寻找他的达娃。婷婷的妈妈希望婷婷陪李苏杰一块儿去,她认为甘孜会给婷婷以灵感的。

这里,无论是老师批评琴声中没有作曲家内心澎湃的情感、没有感悟到她内心的东西,还是李苏杰说到的心里没有康定就不会用心去演奏,或是婷婷的妈妈所希望的甘孜会给婷婷带来灵感,都指向的是一个共同的话题: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文艺家们创作艺术作品和人们对文艺作品中表现对象的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逐渐靠近现实生活真实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过程,也是人们逐渐追求纯净的生命理想和个性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逐渐体验感动、陶冶情操、形成共鸣的过程。生活给了艺术家们丰富的灵感和联想。他们的艺术创作总是要去触摸现实。而这种触摸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点到为止”,而是“浑然一体”式的“完全融入”。他们的艺术创作也总要建构纯净。而这种建构,表达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整体理想,展现的是民族对梦想的持续追求。只有将创作放进对时代的感知、对人民的感情、对现实的感悟和对梦想的感怀,文艺作品才能为“大众”所真正的认可和接受。也只有触摸现实、建构纯净的作品才真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电影文学作品《康定情歌》中,婷婷随李苏杰来到了甘孜。在甘孜,婷婷所欣赏到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她所感受到的巨大的历史变迁、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地域风情,都深深吸引着、打动着她。在甘孜,她不仅亲眼见证了李苏杰的执着寻爱,而且亲身体验了对扎西多杰的单相思式的爱情。在此过程中,婷婷既以当事人的身份又以艺术工作者的身份,融入到了在甘孜的生活。她理解了李苏杰与达娃的旷世恋情,她梦想着与扎西多杰的浪漫情缘,她也看到了扎西多杰与格桑梅朵的真挚爱情。在此基础上,她领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康定情歌》,她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所以,在作品的收尾中,婷婷回到学校再次弹奏起钢琴曲《康定情歌》。这次,她如痴如醉地弹奏着,琴声悠扬悦耳。这是她在融入和感知现实生活后,用心、用情和用意的完美演绎。

(二)民间文艺与现代传播的审美重构

像民歌《康定情歌》一样的民间文艺作品,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积淀而成的经典文艺作品,是打动人心的文化力量。在更加强调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传承好、传播好这些艺术经典,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传承、传播中,我们需要将民间文艺与现代传播手段融合起来。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与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时代,这一融合不仅意味着要处理好内容与载体的关系,而且更加强调用现代传播的理念、策略和方式强化对民间文艺的理解、阐释与演绎,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体现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增加作品的现实意义、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民歌《康定情歌》表现了康定奇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着力表达了藏汉人民对自由爱情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不断被改编为各种艺术形态。电影文学作品《康定情歌》是为电影艺术而创作的文本。它必须要适应当代传播视域中电影艺术的表达和传播策略,必须要加入当代人的深刻理解和审美阐释,用故事增强吸引力、用情感形成共鸣、用文化滋养心灵。电影文学作品《康定情歌》以人民解放军进驻康巴地区修筑川藏公路为主要历史背景,以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为现实背景,讲述了李苏杰与达娃的生死绝恋故事,讲述了扎西多杰与格桑梅朵、婷婷的浪漫情感故事。作品具有宏阔的历史视域、重要的现实意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它生动诠释了民歌《康定情歌》文化母题的基本意旨,拓展强化了民歌《康定情歌》文化母题的独特韵味,是极富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

[1]《康定情歌》公映 讲述跨越60年爱情传奇(EB/OL).http://fun.youth.cn/stzx/201011/t20101105_1390325.htm/2017-05-21.

[2]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 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FieldofVision,FocalizationandReconstruction:theMultipleImplicationsoftheFilmLiteratureScriptKangdingLoveSong

Li Ruoyan

(Propaganda Department,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KangdingLove Song has multiple meanings of the theme of love stories; show the history in the broader field of vision, the poetic expression of the focus of the pure love, in the aesthetic present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folk art cre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orks in the plot construction, emotional outpouring and connotation of excavation, etc., are reflected extraordinary artistic character. The work is a vivid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intention of the cultural motif of the folk songKangdingLove Song and the expansion of its unique charm. It is of great appeal and aesthetic value.

The film literature script;KangdingLove Song; implication

I29

A

1673—0429(2017)05—0020—06

[责任编辑:陈 忻]

猜你喜欢
达娃甘孜康定
Three New Species of Diploderma Hallowell,1861 (Reptilia: Squamata:Agamidae) from the Shaluli Mountains in Western Sichuan,China
生化检验和常规尿检对于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2014年四川康定MS6.3和MS5.8地震的应力触发研究
川藏高原甘孜
康定:作家们的原乡记忆和故乡神话——以“康定七箭”的乡土小说为例
扎西达娃的小说美学探微
雪豹达娃死了吗?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走进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