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新释“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

2017-03-29 10:46:34程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二者幼儿园精神

程晨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以“化”新释“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

程晨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教学与游戏是幼儿园的两种活动,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是二者相整合的主要途径.当前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对游戏教学化与教学游戏化的概念理解模糊不清,片面看待游戏与教学间关系的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聚焦深层问题,明晰“化”字的涵义,进而将“游戏与教学的单维度关系”上升到“游戏精神与教学精神的双维度关系”.

游戏;教学;教学游戏化;游戏教学化

作为在幼儿园内开展的最为普遍的两类活动,教学与游戏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彼此间既相互区别但又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教学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组织与指导,以期激发、维持和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的总和.教学拥有明显的外在目标,强调的是“结果”.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儿童自然发起的、可以让其脱离外在力量束缚的,以期追逐自由及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游戏产生于儿童的内在欲望与动机,如需要和兴趣等,没有额外的附加目的,其追求的是游戏的本体性价值,在本质上强调“过程”本身.作为促进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式方法,如何处理游戏与幼儿园教学间的关系,是学前教育学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背景下,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整合是最基本的改革方向.在这其中主要包括两种途径,即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1]可以认为,在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游戏的角色定位是作为一种工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预设的教育计划服务,从而让在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儿童获得了类似于在游戏情境中的积极情感.而“游戏教学化”则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儿童的游戏,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以促进儿童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2]

1 再思考“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的必要性

1.1 二者的概念含糊、逻辑不清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教学游戏化和游戏教学化二者间存在概念含糊、逻辑不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从词义上看,无论是教学游戏化,即教学被游戏化了,还是游戏教学化,即游戏被教学化了,教学或游戏中的一方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有研究者从该角度提出质疑,批判这样的学术用语存在典型的不合理现象,即其无法清晰地在理论上阐释和界定出那种无限接近于“纯游戏”或者“纯教学”的教育性活动究竟是什么.也可以认为,已有的概念界定即无法解释清晰被游戏化的教学在无限接近纯游戏时究竟还是不是教学,也无法说明被教学化的游戏在无限接近纯教学时究竟还是不是游戏.[3]

1.2 单一维度地看待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的基层实践教学中出现了教学与游戏角色混乱及功能缺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对游戏仍然秉承着一种神圣化或者工具化的态度.因而导致了广大幼教工作者往往混淆了游戏和教学二者的概念,具体体现在:让游戏替代了原本教学应该承担的角色,使其成为了按照教育者的预设和意图进行的、有各层次和各级环节教育目标的活动.其背后的成因主要在于,人们往往在游戏与教学二者间关系中立足于单一的维度,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单一从教学角度出发来看游戏与教学的整合,造成了游戏的工具化、形式化、表面化和教学的控制化、无趣化.在教学游戏化中利用游戏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忽视游戏的自主性和体验性特点;在游戏教学化中过分强调教师作用,执拗于通过各种方式将预设性的教学目标投射或者强加到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上.在另一方面,单维度地从游戏视角出发来看教学与游戏的整合,容易造成游戏的神圣化、自由化,教学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认为幼儿园游戏等同于园外的自然游戏,忽视幼儿园游戏的教育性与独特性,单纯地认为园内游戏只是复制了园外的自然游戏.事实上,对于儿童的自然游戏,幼儿园从来都不是“兼收并蓄”,不加任何选择的.这种盲目地强调、歌颂和推崇幼儿游戏的自发性和非功利性,否决教育者以任何方式以施加影响的游戏观,势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可以发现,无论是游戏教学化还是教学游戏化,聚焦其定义模糊、逻辑混乱背后的一个深层原因是其对于“化“字理解与定位的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首先需明晰”化“字的涵义,进而基于对“化”字清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与阐释当前实践中出现的有关游戏和教学整合工具化、表层化和模式化等问题.

2 以“化”新释“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

2.1 质变的“化”

质变的“化”是指“化”后的物质发生性质的完全改变.在这一层涵义上,教学“游戏“化和游戏“教学”化之后原本的物质发生了质变.也就是说,教学“游戏”化:教学→化→游戏,即教学质变为游戏.而游戏“教学”化:游戏→化→教学,即游戏质变为教学.在这种概念理解的层面上,无论是游戏被教学化了,又或者是教学被游戏化了,游戏或教学中的一方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其最终结果是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基于这种词义的理解,对于“教学游戏化”和“游戏教学化”,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疑问:①游戏与教学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可否完全相互转化.②如果游戏转化为教学、教学转化为游戏,那么这种转化为“教学”的游戏与这种转化为“游戏“的教学和原先没有发生任何转变的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区别.③如果有区别,那么这种区别是什么.如果没有区别,那么这种转化活动的意义又是什么.

2.2 量变的“化”

量变又称“渐变”,与质变相对.量变是指事物自身存在的延续和渐进的变化,而事物原本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在这一层涵义上,无论是“游戏教学化”还是“教学游戏化”都是游戏和教学这两种因素的结合,其本身的性质没有发生转变.也就是说:教学游戏化后的教学只是加入了一些游戏的因素,教学本身的性质没有改变;游戏教学化后的游戏其本身的性质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吸收了一些教学的因素.基于这一层概念的理解,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游戏与教学的整合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4]而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如何澄清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背后深层次的价值理念、二者之间的差异、如何促使教学与游戏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如何避免游戏利用工具化和神圣化的现象、如何改善游戏与教学功能错位等问题.

3 游戏与教学的关系需要上升到“游戏精神与教育精神”的关系

基于量变的“化”的理解,我们需要思考当前实践中出现的单一思考游戏与教学关系的现象,探讨如何做到教学与游戏的真正融合、如何解决游戏利用工具化和神圣化的现象.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当前幼儿园游戏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学和游戏二者间精神的分裂,并因此导致了在教育中走向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的结果.因此,在未来的游戏与教育实践中,需要把握“游戏与教学的双维度关系“,即同时分析游戏精神与教育精神,使二者更好地融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是游戏精神与教学精神的内涵,其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教育精神和游戏精神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克服这两种错误的倾向.

首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升理论素养,把握教学和游戏精神二者的真正内涵及本质特征.幼儿园所开展的游戏不单纯强调的是游戏的外在形式,而是其背后所具备的游戏精神,主要指游戏所具备的自主性、兴趣性、积极情感体验等独特的内涵或者实质性的内容.如有的研究者提出:幼儿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的本质.有学者提出:主体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本质特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产生游戏性体验,这是游戏“灵魂”.[5]而另一个方面,幼儿园的教育精神则是指渗透在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中的符合教育计划和目标的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6]这方面主要反映的是国家、社会对于教育的影响,如强调受教育者应该掌握和了解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同时,这在本质上也反映出了幼儿发展所需面对的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次,教育者需要把二者的精神统一地整合在幼儿园基层过程实践中.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使得游戏与教育能够在精神的层次上达到真正的相契与相融,进而使游戏和教育二者能够维持在一个整合的状态中.在游戏与教学的两极之间建立一种边缘地带,使二者平等地相互作用,使二者共生共有,和睦相处,共同创造.[7]因此,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和指导儿童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自由权与自主权,并且通过给予其一定自由选择的权利来保证儿童的游戏性体验的获得,如选择游戏的环境与材料、游戏同伴、决定游戏的情节发展、分配游戏角色及评价游戏的权利.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观察记录,同时讲究指导方式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可以采取多样性的方式进行介入和引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这种指导应该建立在对所观察儿童的个性、需求及兴趣的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以及选择恰当的时机来实现教学与游戏的真正融合.

总之,要坚持将游戏精神与教育精神进行双重意义的融合.也就是说,“当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而有意识、有选择地为幼儿的游戏创设一定的教育条件时,包括创设有准备的游戏情境、提供支持性的游戏材料等方式时,并继而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境与过程中时,此时的游戏虽然尚未被幼儿所察觉,但是却被教师所察觉,同时蕴含了一定的教育意图,继而发挥了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此时的教学和游戏是融合为一个统一体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教育和游戏二者间的精神意义上的真正融合.

〔1〕〔2〕〔4〕丁海东.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 2007(12).

〔3〕朱家雄.从教学的角度谈游戏与教学的关系[J].幼儿教育, 2010(3).

〔5〕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93-94.

〔6〕王银玲.幼儿园游戏-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的有机结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0(5).

〔7〕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整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G612

A

1673-260X(2017)07-0225-02

2017-04-15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sk2016B02)

猜你喜欢
二者幼儿园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摇曳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拿出精神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