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7-03-29 10:46:34姚大为于秋芬王诚民徐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冰雪

姚大为,于秋芬,王诚民,徐龙

(齐齐哈尔大学 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姚大为,于秋芬,王诚民,徐龙

(齐齐哈尔大学 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加强我国冰雪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培养和储备冰雪运动竞技人才,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改善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指出我国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体制、人才管理模式、基地建设和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和论述了改进的对策,对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储备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建设性意见.提出了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储备及其发展路径的建议来探寻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储备和发展的新路径.

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冰雪运动在实现我国综合体育运动发展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冰雪运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并推动冰雪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冰雪基础设施和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和相关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随着北京、张家口成功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全社会对于冰雪运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由此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利用北京申办冬奥会这一良好契机,改善我国当前冰雪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加强对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关系到我国冰雪运动项目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业已成为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1 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冰雪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相关制度亟待完善

冰雪运动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却面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无法与北欧、俄罗斯、加拿大等冰雪强国的高水平队伍相抗衡.冰雪运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出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冰雪人才输送困难、后备队员选材有限、退役运动员安置等.一些社会问题突出,不可协调矛盾严重,冰雪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不能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国家体委先后颁布了《教练员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开展体育后备人才交流的暂行办法》、《全国运动员交流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特定历史条件使得举国体制发展冰雪体育事业的思路也变得越来越宽泛,随着社会的转型原来的相关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但目前在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大部分由地方政府负担,经济压力相对较大导致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保障制度迟迟不能建立成为导致项目人才匮乏的主要因素.

1.2 急需改变冰雪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现状

冰雪运动要想发展就需要专门培养冰雪后备人才的培训基地,这样才能给集中训练、提高成绩和统一发展带来方便.而作为我国特有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青少年体校成为体育人才培养的大本营,也为我国培养大量的冰雪人才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一些省会城市和重点扶持体校或培养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的体校因受到政策倾斜资金和政策落实到位,训练条件相对较好,在基地建设、基础训练、运动成绩等方面都有相对较好.但是由于经济、教学等原因,很多训练基地地处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与外界沟通联系不便,个别地区依旧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基地训练培养模式,多数冰雪基地训练条件落后相关配套设施与服务不到位训练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对提高冰雪运动成绩和后备人才培养形成很大困扰,致使基地水平落后影响人才全面成长,这一现状急需得到改善与提高.

1.3 普遍存在“重训练轻教学”现象

青少年体校训练因其训练中的“教学与训练”之间的矛盾问题,成为体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主要困扰因素,在大强度训练下很难保障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在队员以后成长就业带来困难.导致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体校学习冰雪项目,致使许多地、市竞技体校招生困难,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在奥运金牌战略下,大家都受到经济和利益的驱使,多数学校为提高成绩只设立雪上训练以及冰上训练中心,而没有专门成立专门负责运动员学习和人才培养的专门体系,各别的文化课教育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对后备人才培养只注重专项化训练,“重训练轻教学”现象成为训练常态,后备人才培养也日益显现出紧迫性,过早专项化训练也致使后备人才培养出现急于求成的倾向严重,导致后备人才成才率低成才率低,培养效益差人才流失严重,后备人才配置处于失衡状态.

1.4 后备人才的基层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

受“重训练轻教育”的影响,冰雪从业人员和运动员的受教育程度、专业理论水平、执教能力、科研能力等都普遍不高.在一味追求成绩的同时,不注重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培养后备人才.在训练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当今时代,对教练员和基层训练人员的执教能力和专业水准要求较高,多数教练在面对比赛策略和训练时普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层竞技体校缺少大量具备比赛经验、又有训练水平的冰雪项目专业教练,运动员和教练员是目前我国冰雪体育训练系统中的核心和主体,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取决于基层一线教练员的水平和执教能力.在我国基层教练员一般肩负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任务,大部分都是运动员退役直接转业到教练员岗位的,多数教练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和系统的理论教育培训,教练员的专业理论水平、资历、执教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有待提高对国内外最新训练方法的研究、专业理论学习、训练经验积累相对缺乏.

1.5 冰雪项目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

我国冰雪运动员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多次获得奥运冠军和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为我国冰雪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各别奥运冠军和运动明星得到奖励、特殊照顾和经济保障外,普通运动员的训练安全、医疗保险、文化教育和退役后的安置保障等实际问题成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还有二、三线运动员的基本社会保障,训练基地的经济保障问题和冰雪后备人才的培养储备问题都成为制约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冰雪运动员社会保障程度低,也没有相应地建立起相应后备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

2 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建立比较完备的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为健全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推进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大体育观”不断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对策.为促进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建立和健全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保障法规制度政策我国颁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备战2022冬奥会项目布局实施方案》、《全国冰雪场地设施(2016-2022年)》等法规性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坚实冰雪运动基础,让超过5000万人直接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并间接“带动超过3亿人都来积极参与冰雪运动”.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保障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正常的管理秩序.完善出台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培养计划指标、训练培养标准、选拔输送条件和后备人才布局等配套政策,使之达到冰雪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2.2 实施“人才北上”计划拓展参与人群数量

我国很多花样滑冰和空中技巧等“难美类项目”的运动员都出自南方,由于南方人的特点和先天的基础训练适合参与“难美类”的冰雪项目,但是由于环境原因,没有参与冰雪训练的自然条件.可以大胆的通过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北上”的人才战略计划,吸引更多的南方人参与到花样滑冰、冰舞、雪上空中技巧、等技巧类的冰雪项目中,通过人才引和交流合作,北方省市为南方省市提供训练场馆、南方省市向北方省市输送体育人才,通过南北互动的方式培养和吸引大量南方运动员参与到冰雪项目中来,既普及了冰雪项目的开展也为平衡冰雪项目的南北差距提供了先决条件.积极向南方开拓体育人才市场,实施人才战略转移和输送策略,不仅拓宽了运动员的成材路径,也为冰雪运动扩大选材范围,提升我国冰雪项目实力,提升冰雪项目整体水平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3 加强冰雪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文化教育

冰雪体育人才的文化教育是冰雪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我国冰雪体育人才的培养要以学校为中心.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才能.必须对青少年冰雪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矛盾尽快地加以解决,要遵循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的一般规律,才能不断探索全新的体教结合的途径与新方法.应大力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把冰雪体育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在冰雪体育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业上的要求与普通学生一致.充分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开展冰雪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具备条件的相关职业学院和高等院校来开展和设置冰雪产业的相关专业.积极发挥高等院校、冰雪行业协会和致力于冰雪运动产业的企业和冰雪运动社团俱乐部等各类力量,共同培养冰雪运动人才跨界合作与交流培养.

2.4 重视冰雪运动各项目教练员队伍建设

通过健立健全冰雪人才职业标准和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完善我国冰雪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重视基层冰雪运动教练员的队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路子才是冰雪运动能够长期稳定根本保证.由于大多数教练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出身,拥有丰富的训练和比赛经验,将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除了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之外,还应适当引导他们不断地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基层教练员集中培训与外出进修交流等继续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科学竞赛和科学选材的水平.加强教练员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相应提高冰雪从业人员其待遇.通过从而加强教练员队伍的人才流动等多种方式优化教练员年龄结构和提高学历水平以及科研人员结构模式等方式提高教练员队伍水平.

2.5 加强和完善冰雪体育人才社会保障体系

冰雪运动员是有高风险、高投入、训练周期长等特点的特殊的职业群体,想要保证获得优秀成绩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冰雪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冰雪运动员的伤残保险、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和就业安置等优惠条件以吸引更多冰雪人才加入到冰雪竞技体育项目的行列中来.从而充分调动更多的优秀冰雪运动员在竞赛和训练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冰雪运动员家庭和个人的鼎力支持,为冰雪竞技体项目育贮备更多、更有潜力的优秀后备人才,从而促进冰雪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对冰雪运动员的管理“重发展,轻保障”的倾向问题.保障他们的、医疗保险、文化教育、训练和比赛安全及退役后的出路等确实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 小结

尽管我国冰雪运动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项目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面临群众普及程度不够高;参与冰雪相关运动的人数少较少;专业冰雪人才极为短缺;竞技项目发展尚不均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运动员后备力薄弱等诸多问题.如何对冰雪体育人才匮乏的问题解决好,直接关系到2022年北京冬冬奥会能否顺利实现,对我国能否在世界上长久地保持冰雪运动项目优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解决制约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的问题的前提是,只有坚持走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辅助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解决好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学训矛盾”问题,建立健全完备的冰雪竞赛机制和冰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管理制度,重视基层冰雪运动教练员队伍建设,积极改善冰雪人才社会保障体系,才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1〕马毅,吕晶红.我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体育科学,2016(04): 3-10.

〔2〕王锥鑫.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储备与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02):82-87.

〔3〕姜龙江,张卫新,姜馨.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01):79-83.

G862;G863

A

1673-260X(2017)07-0161-03

2017-04-02

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QSX2016-12YB)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4
拥抱冰雪向未来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02
点燃“冰雪”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00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雪运动(2020年2期)2020-08-24 08:34:22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