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资源的融合利用策略

2017-03-29 10:46:34周轶枫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社区

周轶枫

(商洛学院 体育教学研究部,陕西 商洛 726000)

体育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资源的融合利用策略

周轶枫

(商洛学院 体育教学研究部,陕西 商洛 726000)

目前在我国社会上存在着体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即在高校中拥有着优质的体育资源,宽敞的体育场馆,优秀的体育教师,现成的体育器材,但是由于课程的安排这些体育资源并没有得到科学而合理的利用.但是在社会上民众对于体育资源的需要量很大,获得的体育资源却很少,有的他有资源质量也不达标.为了平衡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探索一下将高校的优质的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策略,达到满足锻炼者对于体育运动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丰富了高校的课程内容.

高校;课外体育;社会;体育资源;融合利用

在高校中存着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在这些社团中都是具有相似的兴趣爱好的学生,大家定期的举行社团活动,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又可以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目前一些课外的体育活动也逐渐的加入到社团的组织中,渐渐的拥有了自己的社团形式.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社团化可以更有效的将高校的他有资源与体育社团,乃至高校的管理结合起来,使得课外他有活动更加具有目的性和规律性,对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利.

1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意义

1.1 满足锻炼人群的健身需求

如今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了健身的热潮中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群众的体育锻炼的热情有增无减.但是在社会中无论是体育器材还是体育活动的场所,都无法满足社会居民的体育需要.如果可以实现与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既可以获得优质的物质体育资源,还可以获得高校中优秀的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可以更好的满足群众对于健身的需求.

1.2 提升高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高校虽然拥有着优质的体育场馆,有着优秀的体育软实力,但是由于体育课时的限制,这些体育资源不能够被充分的利用.尤其在高校学生放假的时候,所有的体育资源都处于闲置的状态,这就造成了高校体育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高校他有资源闲置和社会上群众体育需求不能完全得到满足的情况,我们可以积极的将两者进行整合,将高校的体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使得高校的体育资源能够补充社会的作用短缺,最终达到互惠共赢的状况.

1.3 优化体育资源运转状况

而且在高校的某些体育课程安排上,也会出现过于拥挤的情况,由于高校的逐年扩招,而且一些体育项目又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健美操,就会出现学生集中选课的情况,导致出现高校体育资源突然出现短缺的现象.这时如果可以将社会上的一些体育资源引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体育资源紧张的情况.而且引入社会上的体育资源,也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为高校营造一个高涨的体育锻炼的氛围.而且不论是社会体育资源还是高校体育资源都可以通过收费的形式来增加自身的收入.

1.4 提升高校经营性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体育资源都是要经过上级的层层审批最终才能确定下来,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高校也缺乏对于相关的体育资源的经营的能力,如果高校可以利用社会上的体育资源,尤其是租赁一些投资较大的体育资源,如体育场馆等来进行体育课程的授课,即可以缓解高校体育投资过大的压力,又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周围的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说是最高效的体育资源的利用,也是最合理的一种体育资源配置的方法.这对高校和社会双方都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2 实现高校与社区的体育资源共享

2.1 鼓励高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

高校是一个教育的场所,不仅要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也应该将体育教育的方向面向周围的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可能够体会到体育教育的优势,为社区居民进行免费的他与技术的辅导,甚至可以引导社区居民进行一些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高校的体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的最终的体现,将体育教育真正做好服务与民,为周围社区的居民创造福利.

2.2 鼓励社区体育资源积极进入高校

在高校的体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的同时,高校也欢迎社会上的体育资源流入高校中,为高校注入新鲜的血液.毕竟高校的课程安排都是统一的教材,有些体育项目在高校中是不讲授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体育项目没有吸引力.比如民间的一些易经筋、八段锦、五禽戏、气功等,虽然属于民俗的范围,但是也是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的.而且高校的学生对于这些民俗也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更愿意去接触这样的体育资源.而且将社会上的体育资源引入到高校后,也可以更好地将这些民间的体育活动发扬和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这些民间体育形式的存在.虽然民间的体育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些民间的体育形式却是我国民族的根源,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也有必要去了解和体验.

2.3 实现高校与政府机关的体育资源共享

当然高校的体育资源除了可以与社会上的体育资源对接和互换,还可以与政府机关的体育资源进行共享.在政府机关中一般也都配有职工的体育活动室,但是利用的效率也不高.高校可以通过体育资源共享,将体育运动的氛围带到政府机关,为政府机关营造出一种他要锻炼的氛围,激发政府职员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2.4 实现高校与专业体育场馆的体育资源共享

之前我们也已经提及了高校的体育场馆的建设问题,高校如果想要兴建一所体育场馆,体育院系是没有决定的权利的,必须经过项目申请,并经过上级领导的逐级开会审批,才能最终得到答复.但是由于有些体育课程是无法等那么久才开课的,所以高校的体育资源也可以与社会上的一些大型的体育场馆进行共享.当然这些社会上的体育场馆即可以是经营性质的体育场馆,也可以是公益性质的体育场馆.不论是哪一种都可以有效的解决高校面临的场地拥挤的问题.而且这样的体育资源的共享也可以为社会上经营性的体育场馆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就是对于公益性的体育场馆,也可以为其进行体育方面的宣传.毕竟高校总是可以引领体育的潮流的,而且高校的体育教师也可以为社会上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的能力,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拥有科学而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

2.5 确定适合资源开放的原则

但是高校的体育资源的对外开放也要有自己的开放的原则,不能毫无地线的对外开放.因为高校的体育资源还是以进行体育教学为主的,高校的体育资源也不是为了盈利的目的,是为了给高校的学生开设体育课程而设置的,不能因为将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结果却影响了他与教学的正常的进行,这就得不偿失了.而且高校的体育资源也不能过分的注重经济利益,比如高校的体育场馆在节假对外开放,可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但是不能将这种体育资源的共享当成为一种生意来经营,最终导致高校的声誉受损.高校在体育资源共享的时候要注意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要努力在这两者中寻求一种平衡的状态.使体育资源共享成为一种促进高校发展的方法,而不是需要高校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维护的负担.在有些体育资源上,高校完全可以采取免费的方式来共享,这样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就读.

2.6 建立资源共享制度及场馆设施开放的管理办法

在高校的体育资源共享时,高校要对共享的资产进行盘点,并且设定明确的管理制度.毕竟高校的体育资源是国有资产,不能因为体育资源的共享就逐渐沦为私有,或者被一些人用来中饱私囊,损害国家的利益.并且要明确的将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制度规定张贴出来,进行宣传,让周围的社区居民,社会上的体育场馆等都能明确的知道汉语高校进行他有资源共享的要求,体育资源共享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有利于高校与社会上其他的体育场所进行体育资源共享的合作进程.这种合作的方式即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也可以通过协议的形式,来规范共享双方的合作关系,以及合作的条件和时间.

2.7 适当实行有偿服务

在高校的体育资源共享的规划中,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政府协调、社区负责、高校辅助、适度有偿”的共享方针.高校的体育资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完全的开放,肯定要在逐渐开放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与社会上的体育资源进行共享的方式.而且市场化的今天,高校也要逐渐的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所以高校的体育需要对外开放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会逐级逐层的进行对外开放,而且选择的对外开放的对象,也不会一下就全面铺开.应该会先以公益的性质对外开放一部分,看来体验一下对外开放后的结果,和对高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的影响程度,在根据现有开放后的状态来判断下一步对外开放的方式和开放的部分和对象.在时机成熟后,才会逐渐的转为有偿性的服务.但是现在就要树立起“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体育资源有其高潮和低潮期,如何合理的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为高校的学生和周围的社区居民,以及周围的经济带来好处,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验来证实.如果高校的体育资源能过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共享途径,那么即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的体育多样性,又可以促进周围的居民的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式的养成,还可以促进周围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多方多赢的一种合作形式.

〔1〕吴周礼.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变迁及相关问题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03).

〔2〕余涛.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

〔3〕梁金辉.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01).

〔4〕王永生.从经济学的观点论述体育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5〕董新光.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及改革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7(03).

G807.4

A

1673-260X(2017)07-0151-02

2017-03-1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社区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3D打印社区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12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