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英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与创新
李曙英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经历了从封闭被动服务阶段到局部开架、半开架的主动服务模式再到全面开放的以读者为中心主动服务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图书管理服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发展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建议.高校图书馆人应锐意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图书馆;服务模式;演变;创新
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影响其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与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1.1 封闭式被动服务阶段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恢复,我国高校图书馆也进入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受当时社会发展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一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是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1]纸质图书的借阅、流通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本内容,图书馆服务内容单一;图书馆中所有的图书加工与上架、与图书有关的信息的整理与查阅,图书借阅、归还等,几乎全部由手工来完成.服务效率低;图书馆的服务仅仅局限在馆舍内,而且图书馆的藏、借、阅各部分界限分明,图书采购计划有图书馆采编部门自行确定,采购图书的种类、数量基本不征求借阅者的意见.这一阶段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不高.
1.2 局部开架、半开架式的主动服务模式
这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封闭式被动服务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广大师生对信息的需求.而包括复印机、缩微设备和声像设备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2]特别是教育部198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全国各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流通阅览工作,逐步扩大书刊资料的开架范围,实行常用书刊的开架阅览、短期借阅,提高利用率,降低拒借率”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放化管理.
在这个阶段,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积极采用现代化图书采编、流通手段,并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开始在局部区域对部分馆藏实行半开架甚全开架的管理.同时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得到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1.3 全面开放的以读者为中心主动服务模式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迈入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它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生活面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也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3]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已经进入全面开放的以读者为中心主动服务阶段.在这一阶段,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每个环节,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电子阅览室设备不断更新,电子图书不断扩大,更先进的微缩、复印设备陆续引进.图书馆借阅合一、全面开放.图书馆从图书采购、图书馆服务项目的建设到借阅室的设计等各方面工作都能够认真听取、采纳广大师生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师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需求,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1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作为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的工作部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容易产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和尚撞钟思想,认为目前的服务模式已经达到了信息化、数字化,读者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服务模式臻于完美,不需要再进行;[4]有人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创新服务模式而是对现有服务模式进行完善和修补.
2.2 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方向认识不清
未来高校图书馆将呈现怎样的变化?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有人认为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入手,通过学科馆员制度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员的素质.有人认为要从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一站式”服务模式入手,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模式.还有人认为应该注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提高服务效率.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意见,各有其道理,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关于创新服务模式的统一认识.
2.3 创新服务模式投入不够
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投入,不但包括资金、场所等物质方面的投入,而且包括相关人员时间、精力等投入.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演变历程来看,每一次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首先都是相关领导层、组织者及具体工作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探讨、研究、学习、考察,同时每一次服务模式的创新也都或多或少需要一定设备的引进或更新,二者缺一不可.[5]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不足,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服务模式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创新服务模式所需经费投入不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一个瓶颈.
3.1 提高思想认识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这必然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全新的变化.所以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服务模式具有过渡性质.所以高校图书馆人,从领导层到普通馆员必须破除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状态,锐意进取,认真捕捉信息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更新做好知识储备和思想准备.
3.2 明确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信息需求、信息资源形态和信息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将以读者为核心,以方便读者、服务读者为宗旨,以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服务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实现从传统有形载体借阅服务为核心的阵地化服务向以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知识内容服务为核心的知识化服务的转变.[6]
3.3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
如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每一次改变和创新,都伴随着高校一定的投入,特别是未来从传统的有形载体借阅服务为核心向以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知识内容服务为核心的转换,更离不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这就要求高校主管领导应该从高校图书馆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投入力度.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应认真探讨、研究高校图书馆服务动态,注意引进图书馆专业优秀人才及高校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每一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应该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职业再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成为符合信息时代需要的高校图书馆人.
〔1〕詹勋武.论高校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四川理工学院学报[J].社会科学版,2006(8):17.
〔2〕张蓓,张成昱,姜爱蓉,窦天芳.二维条码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拓展中的应用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4):21-24.
〔3〕黄维玲.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研究[J].情报探索,2016(5):89-97.
〔4〕曲佳彬.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析[J].服务经纬,2014(6):65-68.
〔5〕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34-48.
〔6〕马文峰,杜小勇,卢晓惠.基于知识的资源整合[J].情报资料工作,2007(1):21.
G258.6
A
1673-260X(2017)07-0139-02
2017-05-06
绥化学院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R16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