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建设路径

2017-03-29 10:46:34梁娟刘月秀林晓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预警心理

梁娟,刘月秀,林晓燕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心理学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建设路径

梁娟,刘月秀,林晓燕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利用海量的数据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预警,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干预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着重从心理预警系统的结构分析入手,结合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心理预警系统的建设路径.

大数据;心理预警系统;建设路径

随着国内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近年来通过心理量表、测评软件以及心理咨询等常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并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初步的筛查与预警.这种主要以人工预警为主的预警方式无法对学生动态变化的心理状态做到及时动态的连续监控.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计算机辅助心理筛查的专家系统,以人机互动的模式开展工作,即研究对象在被告知的情况下主动配合才能在系统上输入描述行为,经系统判断后产生预测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动态测试.但是通常来说,往往有心理问题的人,缺乏一定的自主性,且测试内容无法涵盖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系统无法实现更加有效、全方位的预测.因此积极构建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不仅仅可以解决传统预警工作存在的被动性、受限性以及滞后性等问题,而且通过与传统的心理测评、普查、随访建立的心理预警信息结合,就会及时发现和识别大学生中各种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进而主动采取专业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笔者提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概念,旨在充分利用大数据能够对相关行为进行预测的特点,通过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实时跟踪与分析,一旦发现异常的行为可以立刻将相关信息通过短信,或者网络平台推送到相关的部门和个人,继而进行及时干预.借助大数据建立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能够帮助研究者最大限度、最为高效地扩充潜在的研究对象,使研究者摆脱时空的限制,最大程度规避研究对象在测试过程中所受的干扰,帮助教育主管部门得到潜在的危机个体的准确的、可视化的测量,及时排查和干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

1 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计算机在心理测评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美国工程师汉克斯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对斯特朗职业兴趣填空测验(SVIB)进行记分.从此,心理测量的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后,计算机化心理测验及其解释系统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迅速,美国心理学会1988年的软件记录上记载了365种产品.90年代,计算机技术取代了老式的心理测量工具,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并为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国外目前关于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的研究比较少.G.Eysenbach[1]等人针对微博特点开发的应用爬虫系统,从Twitter收集数据,并对微博用户进行情绪等方面的分析,但分析工作仅仅停留在数据收集方面,且仍以人工识别为基础.针对微博的文本分析,BeauxSharifi[2]等人提出了微博自动文摘的算法,提取微博中的关键字,对用户的情绪体验没有做进一步分析.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心理测评系统起步较晚,大多以引入国外的现有系统为主.虽近年来计算机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仍很缺乏对心理问题智能预警系统的研究.

(1)有关大学生心理预警的必要性的研究:李洪华[3]等(2005)提出构建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2)有关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的构成及实现途径的研究:胡远超[4](2008)提出一个完整的心理预警流程应包括确定预警对象、收集信息、分析评估信息和危机处理四个阶段;(3)有关网络心理预警机制的研究:张金伟[5](2013)提出了微博情感预警系统,以实现对观察对象心理状况的可视化分析和及时预警.这是国内积极探索建立智能心理预警系统并走在前列的研究之一.

从研究焦点看:目前大数据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商业数据的发掘和预测,对高校学生的心理预警预警仍以采用传统的问卷普查的方式居多,缺乏全方位数据采集、分析方式,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更是匮乏.从研究内容看:个别研究虽然提及大数据对心理预警的作用,但都泛泛而谈,缺乏对大学生产生的数据和心理状态的两者之间的作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研究方法看:当前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结构建模和实证的定量研究比较少.从研究结论看:当前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具体、有效、可操作的指导.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分析大学生产生的数据,从而及时获取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还没有定论.

2 利用大数据建构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建设路径

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发大学生智能心理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全面提取有关个人的信息,并能重点筛选与心理状态有关的信息,及时发现并干预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个体.

2.1 心理预警系统的顶层设计

心理预警系统的顶层设计指的是预警的决策者.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来看,预警实施需要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专职人员、学生工作部、任课教师、网络管理员、校医院以及学生骨干等有关方面的配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效地整合这些预警实施者,保证对学生中出现的大部分心理问题作出有效反应,需要顶层决策者的有利推动,这是心理预警工作的前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心理预警系统需要的顶层设计应包括(1)在行政层面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总协调;(2)制定每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数据结构化接口;(3)制定心理系统的保障维护制度、隐私保护制度.

2.2 心理预警系统的信息收集机制

利用大数据技术组织开展各类信息收集,包括传统的人工收集、计算机辅助收集.其中人工收集与计算机辅助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生理情况、家庭情况、性格特征、情绪稳定性以及学业情况等,需要得到学生的配合获取.另外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移动网、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如RFID)都构成了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1)学生用的有线、无线网络IP地址,都已经登记在校园网,学生在互联网留下的信息都可以监控;(2)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有一卡通,其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当饭卡,借书卡,校园内部的商店的消费卡,教室宿舍图书馆等的门禁卡信息;(3)学校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医疗数据可以由后勤等部门提供;(4)其他有用的信息平台.

2.3 心理预警系统的信息分析评估机制(心理专家知识元支撑库)

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信息分析评估机制包括计算和分析两个过程.(1)计算:当所有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后,就要设计云计算的算法.由于每种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可以认为他们是独立的向量,由这些向量建立心理预警系统,建立多维度的心理状态影响空间,这个空间加上相关的搜索,匹配算法构成心理专家知识元支撑库.这些空间的向量包括:①传统手段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库的建立;②大学生学业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心理波动影响;③大学生日常活动数据的分析与心理波动相关性的研究;④医疗数据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⑤经济数据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⑥网络心理词语的分析;⑦网络词语情感倾向性的研究.(2)分析:在得到这些向量数据之后开展深入分析:①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的心理影响状态空间;②进行对比统计得到心理异常和正常的数据平面,以及各个数据平面对应的心理状态;③在数学上建立心理状态转移矩阵.学生每时每刻产生的数据,经过转移矩阵的相乘,得到学生的心理状态空间,之后通过和正常或异常的心理状态空间对比,决定是否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2.4 心理预警系统的反应机制

由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存在严重程度的差异,需要决定选择怎样的干预方式最为合适,以及决定选择怎样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相关人员才能化解这些心理问题.因此还应构建三个体系作为配套工程:(1)建立与各个预警等级对应的多层次的心理干预队伍;(2)开展干预结果的反馈,以增强评估干预系统预警的准确性.(3)根据反馈结果,修正转移矩阵参数.

2.5 心理预警系统的保密机制

大数据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同时也带来新的潜在风险.当个人信息数据被别有用心的人收集获取,就可能对个人产生威胁.因此确保大学生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必要的信息保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做到(1)确定预警系统每个层面的参与人员对数据访问的权限.(2)定期进行安全保密培训,加强保密意识.

〔1〕CHEWC,EYSENBACHG.Pandemicsintheageof twitter:Contentanalysisoftweetsduringthe2009 H1N1 outbreak[J].PLOS One,2010(S):1-13.

〔2〕Beaux Sharifi,Mark-Anthony Hutton and Jugal K.Kalita. Experiments in Microblog Summarization.In Proceedings ofIEEE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cial-Computing(ICSC2010),Socialcom,pp.49-56,Minneapolis, Minnesota,USA,August2010.

〔3〕李洪华.论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构建之意义与实现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05(4):80-82.

〔4〕胡远超.对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构成要素及流程的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校学报,2008(2):88-89.

〔5〕张金伟.基于心理预警模型的微博情感识别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1318-1322.

B844.2

A

1673-260X(2017)07-0109-02

2017-05-10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5YJC710030);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资助(2016JKDY10)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预警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河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2 08:30:1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2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电子制作(2019年11期)2019-07-04 00:34:36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01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