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中芹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应用型经贸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匡中芹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托,课程体系建设是其人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已刻不容缓.本文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4S双控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在4个实践学期以校内外实践基地的4个平台完成4类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使学生达到启蒙、融合、创新和提升的4个发展阶段,突出专业特色,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在党的十七、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点.
1.1 重视程度不够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1919年的美国,通过青年商业社,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成立公司,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实践经验.1947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了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1],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46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观,20世纪90年代后期创新创业教育才进一步发展,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2007年后出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较广泛研究,但个别地区的教育观念还比较滞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1.2 专业性不强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多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独立课程较少,已开课程之间又相互独立,缺乏内在有机联系,已有的创新创业课程目标还不够明确,课程内容还不够丰富且富有特色,应用型经贸类课程又更新迅速,既要有实用性又要有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还缺乏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时代要求和向转型发展高校特色的深度融合,还亟需更新和完善.
1.3 相关资源建设不足
与课程体系配套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老套,学生看的多做的少,能推动学生实际参与的方法还比较有限,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沙盘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还不够普及.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严重不足,还没有形成稳定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外聘的行业专家队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还流于形式,本校的创业教师大多没有创业背景,来自企业并熟悉企业运作的数量也不多.适于讲授的创新创业类教材也很缺乏,没有形成权威且适用性强的教材体系.对创新创业教学效果的考核手段还停留在标准化考试阶段,因为评价指标体系还未建立,有的创新创业类课程采取上机考试和考查,使这类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缺乏监控,评价体系还不完善[2].
以上问题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实际参与率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还未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相结合,不仅覆盖率有局限,还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3].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合作、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形式的局限在现阶段只能成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实践,还没有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
笔者所在学校为经贸类转型高校,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拟按照理论课、实践课、校企合作课等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4],全面培养应用型经贸类人才.
2.1 具体改革内容
2.1.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实施学校“一二三四五”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四年制本科教育全过程中.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依据,建设凸显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具有特色的“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三条路径、四阶递进、五个证书”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1.2 设计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
构建素质课程和知识课程,明确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整合课程衔接关系,按照由浅到深、由认知到实践的学习规律将理论课程内容序化.进行跨学科课程的设计,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把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产权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入其中,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让学生充分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并能进行实际运用.
2.1.3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按大一到大四的教学进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中,把“创新认知——创业技能——创业模拟——创业运作”融入到学校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大课程内实践环节比例,针对小学期集中性专业实践环节调整对创新创业实践实训的力度.
整合各类资源,打造资源共享、功能集约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学生社团项目等,促进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实现实践教学效果.
2.1.4 打造校企合作模式
加强与政、企、行的深度合作.调研社会人才需求,引进企业导师和企业定制课程,切实做好与社会、企业链接教育;增加学生去企业实践机会,完善企业实习的课程替代制度;改革毕业设计形式,适当增加企业实践类选题.通过校企共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运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业热情.
2.1.5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设置随堂实验、课后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着重使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运用小组讨论、团队竞赛、互动游戏等教学等方式,注重提升学生能力.
2.2 实施方案
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减少课内、必修、理论学时和总学时、增加课外、选修和实践学时、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进大学教育全过程,同时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2.2.1 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背景,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建立健全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
2.2.2 注重课内实践项目的设计,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形成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充分体现社会需求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广泛应用,建设研究微课和视频公开课,开发、引入在线开放课程.
2.2.3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借助项目,考虑“学”和“做”的辩证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教学总课时中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不少于30%,使实践训练内容逐级递进并与理论学期的教学内容衔接,精选一些行业、企业的实际运作案例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加大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度.
2.2.4 创新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素质教育项目,明确学分要求、内容安排、组织方式及考核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2.2.5 强化课程体系结构改良,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要立足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妥善处理基础与专业、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等各类课程的关系和学时、学分.
2.2.6 强调“三元共育”,同心协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与企、事业的深度合作,建立联合共管机制,广泛引入校外成员.通过承接企业真实项目,课程内容中加入实际案例和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开发、项目规范流程培训;根据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课程体系中加入企业认证课程;通过与企业共建真实或仿真实践环境,在培养方案的教育教学环节设立企业实习、实训、顶岗等实践环节,并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的开展定制培养.逐步建立服务于区域和行业经济、服务于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3.1 构建立体化课程群
按照通识课—创新课—专门课—实践课的逻辑体系建设[5],通识型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启蒙,设计好开什么课、怎么开课,注重体验,嵌入式创新课程与各专业结合,创新创业专门课程适用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继续教育实践型课程适用于已经创业的学生.课程设计由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化,具体包括创新创业意识类、知识类、创新基础、创业论坛、社会调查、合作交流、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及创新创业大赛,全部纳入学分管理,融合原有的相近、相似课程,精炼内容、压缩课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2 形成4S双控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经过总结,可以形成4S双控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4S即4个课程方面Side(通识课、创新课、专门课、实践课)、4个发展阶段Stage(一创新启蒙教育、二创新精神与专业教育融合、三专业型创业教育、四创业实践与企业家精神培育)、4个实践学期Semeste(2个暑期实践小学期、1个顶岗实习和1个毕业实习学期)和4个平台支持Support(校内实验中心、校外实践基地、孵化基地和校企合作);双控型指的是该课程体系既可以在校内形成闭合的自我更新和完善体系,又可以借助校外激励政策裂变发展形成开放的动态和多元体系.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金融学为例,专业带头人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2014级、2015级方案的修订中与所在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征求了企业行业专家、高校学者、校内学生以及任课教师的意见.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并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方向,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及就业岗位对应关系链路图.
在必修课程设置上以学生“必须、够用”为度,满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需求,在理论学期授课中对《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结算》、《保险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取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课程点的创新实践教学特色,在暑期实践小学期,将以上课程连成课程线,设计《金融基础技能培训》、《保险技能基础训练》、《银行技能综合训练》系列课程,开发成综合创新课程,由浅入深,优化实践效果;选修课程实现模块化运行,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未来从事银行业务、证券业务或保险业务等进行针对性选择;大力发展创新创业课程,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如2016级学生与专业结合的创新课程中应修34学分,占总学分的20.1%,应修555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24.5%;在公共基础选修课模块中加入了4学分的创新实践类课程,在综合实践教育类课程中依然保留要获得2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才能毕业.鼓励学生考取金融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证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人员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逐步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在实践平台上利用学校已建成的外汇模拟交易实验室、证券模拟交易实验室、期货模拟交易实验室、模拟银行及多家校外实践基地,再借助各级各类金融比赛指导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学生自选等方式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发表专业相关论文、参与教科研项目和开发创业项目进入孵化基地等,通过实践项目促进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目前金融学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了82篇较高水平的论文,共参加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项,3项实体创业项目成功进入学校大学生孵化基地,在期货模拟交易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等多项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多举措实践4S双控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通过在顶层设计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能够在观念上使学生形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带动课程相关资源建设推进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整合专业带头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基地专家资源联合编写适合学生创新创业的校本教材或案例集,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构建适合不同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尝试建立多样化、多元化的成绩评定体系等.可以逐步改善目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与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机会大量涌现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受教育程度越高与创业积极性越低的矛盾[6].
〔1〕水梅,张昊宇,等.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6):252-253.
〔2〕雷园园,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2015(8):30-32.
〔3〕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54-58.
〔4〕毛国涛.浅析创新创业教育“1+N”课程体系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54-56.
〔5〕吕红军,靳晓光,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R].大连: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6.
〔6〕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9(4):67-72.
G647
A
1673-260X(2017)06-0180-03
2017-03-17
辽宁省2015年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0841031509);辽宁省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6jgxm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