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军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略论习近平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
赵光军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习近平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目标及举措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这些思想对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他多次面向高校师生,深刻阐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在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这些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重要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努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是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它关系着我国的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公民培养,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我国未来社会价值取向的优化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年是我们的未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1],所以加强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因此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切实抓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好一代又一代学生,教育好一代又一代青年,由此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根基,我国未来社会主流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巩固也就获得了切实的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的理想和追求。实现中国梦是需要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包括大学生在内广大青年的不懈奋斗。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他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他又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3]。同时,他也深刻地认识到,“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2]。青年要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特别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要增强“四个自信”,而做到这些是需要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1]的。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文化、敢担当的青年表率,使他们成长为有道德、勇创新、能奉献的有为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因此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在习近平看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是一项修德工作。他明确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1]。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通过教育,要让大学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同时,还得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而逐步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养小德才能成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基于此,习近平明确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修德上下功夫[1]。高校一定要在帮助学生修好德上下功夫,在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上齐努力。
科学的理想信念乃德之魂,修德之根本在于塑造灵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一项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塑魂工程。理想信念非常重要,习近平深刻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广大青年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4]。从根本意义上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着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制度、实现什么目标的大问题,而这就是关乎人们理想信念的根本问题。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始终抓住这个核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并以此为基础强化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和认同,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坚持知行合一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强调指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坚持知行合一,科学认知是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信仰教育,这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的过程。而科学认知则是产生认同情感、增强践行意志的基础。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增强学生的认知,需要把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向学生讲清讲透,要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有准确的理解,对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属性有深刻的领悟,对其价值和意义有理性和全面的把握。“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必不可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要熟记熟背,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等实践,不断加深理解,增进认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光要知,更为重要的是行。知是前提和基础,行是根本和归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定要突出实践的作用,实践是巩固认知、深化认同情感的主要途径,是增强践行意志的根本保障。习近平强调指出,广大青年要树立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笃实上下功夫。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要夯实根基、久久为功[1]。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创新实践模式,全面搭建锻炼平台。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精神文明创建、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国家有关发展经济、民主决策、文明创建、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方面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觉加强道德实践和锻炼,带头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以及扶弱助残等活动,全面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通过多形式的实践参与,让学生深刻领悟其精髓,自觉践行其要求,最终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明确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5]。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课堂讲坛、校园阵地、教师的行动、学校制度和管理等各方面,从而使 “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3]。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抓好课堂教学,用好课堂讲坛。首先,要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充实内容、创新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其次,用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讲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种类多、内容广,这些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加强这方面教育,一定要全面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这些课程的育人作用。第三,高校还要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学术讲坛、论坛、报告会等,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先进典型或模范人物,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用好课堂讲坛,还要讲求实效。教师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要用自己的学识和阅历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锻炼和成长的地方,它的环境、风气、文化底蕴、学术氛围等方面都会对弘扬核心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定要用好校园阵地。首先,用好校园文化活动阵地。高校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思政课及其他相关课程,以及学校党团群组织要加强社会实践,以实践来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用好校园舆论阵地。校园舆论宣传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巩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群及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采用专栏专题等形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要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和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之中。第三,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甚至道路等各种空间打造主题鲜明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环境和传播氛围。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高校广大教师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习近平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高校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应该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责任。高校教师应该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作为高校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自觉践行、积极垂范,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榜样。为此高校要采取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纳入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他们去自觉践行。要定期评选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物,树立先进典型,并用这些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学生。
高校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的规章制度至关重要。规章制度具有鲜明的规范、导向、约束和激励等功能,只有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应有作用,才有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有助于引导学生明是非、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明确要求,要按照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学校制度,完善学生行为准则[6]。为了贯彻落实规章制度,高校还要加强管理,并通过管理来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约束性和引导力。对于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学生,要给予肯定、支持,甚至奖励。对于那些破坏学校规章制度,不能自觉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应严格要求、严肃纪律、及时处理。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要“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6]。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理念科学、意蕴深刻,富有规律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这些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9、51、50.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
[4]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21.
[5]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1).
[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G641
A
1672-2868(2017)05-0026-04
2017-08-10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6gxk096)
赵光军(1973-),男,安徽六安人。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杨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