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琼 王 芳 何 婧 李朝晖 岳荣强
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在国家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以新疆科技期刊为例
张 琼 王 芳 何 婧 李朝晖 岳荣强
科技期刊作为发表最新科技成果的平台,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进程中,要利用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凸显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以科技期刊为例,分析新疆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新疆科技期刊发展的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期刊;软实力;科技进步;融媒体发展
在我国科技、高等教育以及期刊出版事业中,民族文字的科技期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民族文字除了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外,在科技期刊的出版领域也应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得到应用。用民族文字记录、传播科技知识、研究发现,也是民族文化记录、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及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责任意识、爱国精神作为民族地区科技期刊文化建设重要内涵,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是民族地区科技期刊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在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民族地区科技期刊所处的实际环境及现实特点,加强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的育人职责,对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推进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在民族地区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我国民族类科技期刊中的60%集中在新疆出版发行,因此,分析新疆科技期刊的情况具有代表性。新疆科技期刊中创刊最早是《新疆农业科学》(汉文版,创刊于1958年),维文版科技期刊创刊最早的是《新疆农业科学》(维文版,创刊于1959年),绝大多数民文科技期刊都是改革开放后先后创刊的。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繁荣,必须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引导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传播行为,不断优化学术生态,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中国科协等联合发文《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科技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不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全国各省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看,北京科技期刊数量最多,为1580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29.33%;其次为上海市,为387种,占7.18%;其他较多为江苏省、湖北省和浙江省。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800余家,其中仅360家左右来自于民族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占比不到8%[1-3]。
1966年以前,新疆科技期刊限国内和内部发行的只有5种,至1977年也不过10种,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已有206种,其中科技期刊61种,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新疆仅占1.13%。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科技类期刊28种,用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英文出版。就语种结构而言,有维吾尔文20种,占74.1%;哈萨克文7种,占25%;蒙古文1种,占3.7%。就类别而言,学术类10种,占37.4%;技术类7种,占25.9%;科普类8种,占29.6%;指导(综合类)2种,占7.1%。就刊期而言,有月刊、双月刊、季刊甚至半年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在编现职人数总人数110人,聘用人数6人。2010年度总印数74.42万册,总印张1544.45千印张。
在我国的5387种科技期刊中,新疆为61种,占全国1.13%,可以看出新疆是全国的大省,却是期刊数量的小省。
200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CSTPCD2005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的31个地区分布显示:北京48532,占13.67%,名列第一;江苏28486篇,占8.02%,名列第二;广东28296篇,占7.97%,名列第三;新疆2742篇,占0.77%,名列25位。西北地区最高的为陕西19328篇,占5.46%,列全国第7位;甘肃5054篇,占1.42%,列全国第20位,排在新疆后面的有贵州、海南、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
CSTPCD2005年[2]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的学科、地区分布显示:新疆学科论文最多的为大农业782篇(其中农学最多为461篇),论文的机构分布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占新疆产出论文的61.5%。
CSTPCD2005年收录各类基金资助产出论文的地区分布:北京基金论文数22287篇,所占比例为15.84%,名列第1;江苏11924篇,占8.48%,名列第2;广东9890篇,占7.03%,名列第3;新疆953篇,占0.68%,名列25位,列新疆之后的为贵州、内蒙古、海南、青海、宁夏、西藏。由此可看出,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列全国靠后位置。
据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CSTPCD2013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的31个地区分布显示:北京67557,占13.07%,名列第一;江苏48616篇,占9.41%,名列第二;广东33787篇,占6.54%,名列第三;新疆7427篇,占1.44%,名列23位。5个自治区中排名最靠前的是广西10232篇,占1.98%,名列18位;新疆7427篇,占1.44%,名列23位;内蒙古3829篇,占0.74%,名列27位;宁夏1998篇,占0.39%,名列29位;西藏263篇,占0.05%,名列31位。由此看出,少数民族地区产出论文数均排在中下游。
另外,新疆科技论文数量虽然近几年有一定的进步,排名提升二位,在五个自治区中排名第二。但是就新疆的科技期刊总体来说,国际化程度低,缺乏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期刊,被国际著名权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的科技期刊较少。其中影响因子普遍不高,这与新疆的六分之一国土面积、优势产业是极不相称的,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科学技术在国内的影响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的有限性,也有编辑出版质量、期刊环境和语言交流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
新疆的出版管理体制是基于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因此与目前的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有许多地方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编辑部只满足于按时出刊,而不关注国内外同行的发展趋势,导致了新疆科技期刊长期徘徊在全国中偏下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精品期刊少,靠市场机制运作的技术或科普类期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刊登的文章多与实际相脱离或严重滞后。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与内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信息相对闭塞,优质稿源不足,科技期刊质量整体与国内先进同行相比,存在差距。少数民族文字的期刊信息化水平较低,入网入编数据库较少,传播范围有限,制约了期刊质量水平的提高。
办刊团队经营理念和经验不足,表现在科技期刊拥有独立域名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较少。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技期刊有微信、微博的更是寥寥无几,办刊理念相对滞后。尚未融入市场经济环境,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编辑部人员数量不足,多数期刊编辑人员在3~5人。期刊编辑部的工作量较大,一些编辑部的编辑地位、待遇、职称等都较一般科技人员要低得多,这使越来越多的具有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的编辑人员不再安心于做这种“为人作嫁衣”的工作,一些编辑也滋生了浮躁情绪,爱岗敬业精神有所滑坡。一批很有作为的中青年编辑人才逐步流失,脱离编辑岗位,另寻出路。
目前的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形式比较单一,即多为简单的主办单位经费支持,缺少对国内外科技期刊运作模式的调研和对受资助期刊的跟踪与指导工作。
学术期刊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学科水平、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交流主要园地。新疆一部分学术期刊办刊经费有限,有的要靠收取广告费、版面费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相当一部分编辑部的编辑人员少、待遇低,属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国内对学术期刊有多种基金给予资助,并且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新疆尚未有一个基金项目资助学术刊物,多多少少也影响了新疆学术期刊对外交流的能力。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技期刊资助项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专项等国家级编辑出版项目只对国家级期刊开放,新疆科技未获得其中任何一项的资助。多数由主办单位拨部分办刊经费或者由“东风工程”资助,再辅以收取版面费等支撑杂志的运转。
部分新疆科技期刊编辑部期刊平时管理制度不健全,主编(副主编)、编辑的责任不清,没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编辑的学习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网络意识、团队意识及专业知识、业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和编辑技能、社交技能、策划技能不足。
1991年《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的实施,使科技期刊走向了法制化管理的道路,使我国科技期刊到1995年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虽然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2005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联合颁布《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科协发学字〔2015〕83号),明确指出:科技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上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疆科技期刊尚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科技期刊发展中长期规划,今后新疆的期刊管理工作如何体现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
独特的地域性、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形成新疆特有的优势产业。“十二五”以来,新疆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科技期刊的不断发展,反过来,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科技进步,并在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自1987年开始,评刊活动对新疆科技期刊出版事业起到推动作用。至今的九届评比工作更是体现出新疆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成绩显著。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逐步涵盖理、工、农、医学各个学科,各个文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两年新疆科技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向,同时为新疆科技进步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疆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与国内外高质量的期刊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民文科技期刊今后如何发展值得探讨。原创性是期刊的精髓,编辑部要从科研、生产、教学单位获得更好的知识创新信息,多参加学术报告会和业务培训,了解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跟踪科研课题的发展动向,多刊登具有创新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发表,促进新疆科技期刊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
新疆科技期刊要想在国内期刊市场中取胜,必须进行品牌建设,打造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品牌,对刊物的办刊宗旨、定位和任务做出新的分析,开发期刊的品牌栏目,充实高质量、高水平稿件,更新办刊理念,在读者中赢得良好声誉,形成期刊品牌声誉与期刊发展的良性循环。新疆科技期刊事业一定会在国内、国际同行中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内外学术之林就会占有一席之地。
决定期刊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稿件的质量和编辑水平。编辑部尤其是主编、副主编应该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没有高水平的主编,是生产不出高水平刊物的。对编辑人员要随时进行充电,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成为新疆科技期刊事业的重要力量。
新疆科技期刊目前已经形成的理、工、农、医等,基本涵养所有学科的期刊产业体系,可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并完善期刊管理机制,了解市场环境,找准期刊定位,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合理的中长期目标和规划,注重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扩大市场化经营以及传播渠道,形成融媒体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期刊要拓展发展空间,就必须着眼于发展的各个层面和角度,更新观念,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机制与对策,创立期刊品牌,更新出版模式,加强人才培训,为地区科技进行服务,为地区科技期刊行业开创新局面,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系自治区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对策与途径研究”(KY2015080,KYGY2016103);新疆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实践模式研究——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xjnkq-2017017);新疆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科技期刊对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研究”(xjnkq-2016016);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项目“提升民族类高校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对策与途径研究”(MGKJQY1617)]
[1]薛燕.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7):257-258.
[2]何婧,张琼,王芳,岳荣强,李朝晖. 2010—2014年新疆农业科学院发表论文统计、分析与评价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2):31-34.
[3]张琼,王芳,何婧,岳荣强,李朝晖.2014与2015年《新疆农业科学》刊登科技论文计量指标对比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6(4):13-16.
[作 者]张琼,编审,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副主编;王芳,副编审,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何婧、李朝晖、岳荣强,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