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源
数字出版的二次转型
——以中国知网为例
高 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在学术等各类文献的集成传播与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方面,对知识传播的方式与效果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梳理数字出版领域已有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以中国知网为例论述数字出版二次转型的概念、层面、做法以及借鉴意义。
数字出版;二次转型;知识管理;知识服务;中国知网
当前,在知识网络时代,一切传统的模式正在面临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掀起的科技浪潮在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经济活力的同时,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5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入,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保持强势增长势头,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20.9亿元,较2015年增长29.9%;利润总额427.8亿元,增长27.9%。[1]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规模达到17.2357亿人。[2]在技术应用方面,MPR、二维码、云计算等技术在数字出版产品中已经广泛应用;同时,也探索出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孙寿山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规模数量、产业形态、技术支持、消费趋势等方面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3]可以说,经过传统出版的一次转型,即数字化转型,数字出版带动传统传出版产业已经进入新阶段,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近十多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在学术等各类文献的集成传播与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方面,对知识传播的方式与效果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基于一次转型的数字出版业也面临一些困境:诸如电子出版物规模趋于萎缩、封装介质电子出版物市场需求越来越小、传统电子出版物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侵权事件频发等。[4]同时,也存在一些误区,如认为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技术和结构升级,其实更重要的是价值功能转型升级,即从低层次传播向高层次服务转变。[5]
从整体来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目前还停留在相对初始的阶段,往往是印刷版的数字化加工,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满足作者、读者以及编辑出版单位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升级出版方式。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亮认为,当前形势下,传统的出版模式与服务创新的需求和期刊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归根到底,落后的本质是知识生产力落后。[6]具体表现为:第一,从技术角度看,目前的数字出版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形态文献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也就是还停留在一次传播阶段,知识获取途径单一,主要靠文献的检索。同时,对文献所承载知识的挖掘不够规范、准确,碎片化的知识未被系统梳理。第二,从资源整合角度看,不少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传统出版数字化转换,未形成有效、全面的资源整合,无法满足数字出版时代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第三,从盈利模式来看,赢利模式单一、可复制性不强,导致传统出版机构转型盈利难的困境。概而言之,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传统出版机构都是“互联网+文献传播”的一次转型,没有建立起科学、深度的知识服务系统,导致碎片化和系统化二者之间的断裂。
因此,以互联网+知识创新过程+全周期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知识利用过程,并最终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化知识产业为目的的数字出版二次转型,是知识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的二次转型,简言之就是在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的再创新。也就是说,以往单纯地将纸质内容搬到互联网上或移动互联网上并在封闭的平台环境下进行所谓的“数字出版”,早已不符合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模式。如何根据消费者的阅读行为精准地分析判断读者对内容的需求,并以便捷、富媒体、互动和动态推送为特征的模式,并通过网络计算和云平台向读者提供主题或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出版产业从静态出版向动态出版转型的主要形式。[7]
具体来看,包括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两个层面。即一方面是显性知识的精准化、体系化,以此揭示知识的各种内在关联;另一方面是隐性知识开发,在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开发,面向决策、问题,提供决策知识和实施方案。
CNKI是一个以商业和公益性机制相结合的知识服务型数字出版产业为核心,以知识创新与利用为市场需求,以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为知识消费模式,支撑我国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的互联网平台。20年来,其不断拓展数据库和内容资源,积极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元标引和提取,碎片化加工等技术,让知识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由此从知识管理走向知识服务,大力提升数据库在战略管理、决策科研中的作用。其具体做法与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数据库建设。围绕学术文献数字出版和知识服务主业,以先进的增值出版模式和信息技术打造了我国最大的学术文献网络出版平台,构成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项目建设,以先进的内容整合模式、文献检索系统与知识挖掘系统为支撑,在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加工与出版质量体系控制下,制作了40多种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资源的连续数字出版物,文献总量达2亿多篇,约占我国同期产出的同类文献总量的95%,日制作新文献2万多篇。其中,中国知网博士学位论文数字出版及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具特色和规模。
二是以“腾云”系列数字出版系统助力传统出版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方知网自主开发的一系列数字出版软件,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且适合我国出版产业特点,为出版单位自主经营数字出版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其中,“腾云期刊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支持各类期刊在多种办刊模式下,集“作、编、审、校、发”服务为一体,实现了平面出版、多媒体出版、全过程出版、双语出版、碎片化出版和知识元出版,目前已有《中国法学》《清华大学学报》《协和医学》等2000家用户。“腾云全媒体数字复合系统”则是面向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其基于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与海量优质资源为出版社图书选题策划、内容审校、设计排版、多元发布、数字出版、整合营销全过程提供专业技术与平台支撑,目前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等100家用户。
三是在知识服务领域,尝试于“十一五”的医院、企业、农业、基础教育等行业知识仓库,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进一步明确了知识服务产品的客户价值与编辑规范,主要目标定为从海量知识资源中筛选创新决策知识和创造执行知识,构建面向战略管理的行业知识服务平台。现已建成的各类企业、党政军、公检法等130多个重要行业的知识服务平台,正在加速普及应用。
四是在知识管理领域,由在线“项目管理、专家遴选、资源定制、协同研讨、协同创作、全程记录、业绩公开、客观评价”八项基本功能配套构成的机构知识管理系统OKMS,构建了支持强强合作、智慧众筹的创新协同机制,提供了高效率、高水平破解复杂问题的集体研究方式和工具,形成了充分论证、迭代创新的项目研究和管理模式。目前已在政府、企业新型智库和各类协同创新中心推广应用。
五是打造移动知识服务平台——全球学术快报。其以一站式中英搜索、个性化定制、精准推送、热点追踪、流式阅读等功能为用户创造了一个移动的科研创新环境,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科研保障。
六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打造独有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生态系统与经营模式,构建国际化出版运营及服务平台。同方知网利用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成功打造了一个含资源采集、数字出版、多载体终端服务的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在上游产业合作模式方面有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传统出版物的优先数字出版、独立的数字出版、数据库集成出版等模式;在用户群与下游产业开发方面,主要针对机构用户、个人用户科技创新、决策创新等提供知识服务。其拥有20余家全球营销伙伴,B2B数字出版物定向投送平台,B2C数字出版商城以及全球十大互联网站点一体化服务等,为全球各行各业的知识创新、教育教学、科技文化普及和管理决策创新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七是打造的我国第一个连续型网络出版物试点项目支撑系统——《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CAJ-NP)。CAJ-NP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的出版传播与应用支撑系统,是支持CAJ-N各试点期刊规范化网络出版的业务平台。该平台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学术期刊项目(V1.0)”和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学习需求驱动下的数字出版物定制投送系统”两项成果的应用示范,按照总局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出版新规律、新模式,发挥好试点单位的先行先试作用”的要求,构建了从编辑出版、作者服务、网络传播、读者应用全流程出版运营系统,全面支持学术论文及其增强论文、协创论文、数据论文等新型论文模式以网络首发方式出版传播,支持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定稿网络首发和相对于纸刊的优先数字出版,打通了学术期刊从选题策划、审稿校对、生产加工到出版发行全业务流程,支持各环节在线协同工作;打通了从研究创新、成果发表、编辑出版到传播应用、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知识生产、管理、传播、扩散、利用的各个环节与全过程。该平台将通过单篇录用稿首发、优先数字出版新型出版方式和增强论文、协创论文、数据论文等新型论文出版模式的推广,服务我国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和国际化。
在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二次转型打破了创新的阶层性,使创新普及大众层面;同时,二次转型推动了协同化,使得知识产业在参与创新利用的过程越来越深化。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出版的二次转型将在知识的生产、应用和创新活动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版)[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7-26.
[2]张立.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16.
[3]孙寿山.在新起点上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健康繁荣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4-17.
[4]梁徐静.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出版广角,2014(5):59-61.
[5]石佳靓.大数据:出版产业的机遇与实践[J].中国出版,2014(11):44-47.
[6]中国知网开启学术期刊转型发展新模式[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3-08.
[7]张立.数字出版学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88.
[作 者]高源,人类学博士,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