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的思考

2017-03-29 06:13:50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公平

骆 娟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 521041)

对如何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的思考

骆 娟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 521041)

研究指出,在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让他们能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且更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业可持续力的提升不仅需要贫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练好内功,增强岗位竞争力,同时也需要学校等有关部门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如此多管齐下才能有好的效果。

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就业困境;提升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也逐年增加,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大学毕业生为704万人,2015年大学毕业生上升到735万人,而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创新高,达到了历史性的765万人。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国内就业率状况、就业水平和就业发展前景等。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再加上历年积累上百万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增加,特别是对于在就业方面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显得相对弱势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压力巨大。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可持续力特别是促成高校贫困生就业,就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的意义

纵观世界上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就业指导在高校各项工作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国家的高校通常基于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自由就业制度,配备专职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科学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以便使大学生形成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就业能力。

(一)就业可持续力内涵

早在190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提出了就业可持续力,其内涵就是指最初的就业机会、长期维持的就业机会及争取的最新就业机会等。借鉴贝氏这一观点,我们在此所说的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专职教师的指导以及大学生自身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逐步形成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并在工作中展现出个人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能让大学生在就业时具有优势。大学生的就业可持续力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微观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是指个人通过学校的教育或培训拥有某项技能并能在企业内部工作中应对积极要求,并可随时适应市场变化的资格;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还包括许多客观因素,如社会、政府及学校的人才衡量标准等。

就业可持续力的提升,需要重视择业能力的培养。择业能力是指在步入社会之前,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来进行岗位的选择。良好的择业能力充分表现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上。在进行职业规划时,首先必须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评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点,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

(二)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的意义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量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给本已贫困的家庭带来的是雪上加霜。解决好贫困生就业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能否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用人制度也从原来的计划分配式的就业模式转向市场就业模式,在绝大部分就业领域呈现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就业格局。不用讳言,在这一过程中,偶有权力和金钱也渗透进市场参与着劳动就业的竞争。由于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在这方面的劣势地位,故而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经常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如何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让他们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事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以及政府的形象。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约翰·罗尔斯(John Bordley Rawls)《正义论》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是我们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追求教育机会公平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

对于教育公平,瑞典教育家T·胡森(Torsten Husén)做过经典论述。胡森认为教育公平应涵盖起点公平——入学机会公平、过程公平——教育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公平。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体现了教育结果的公平。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由于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均等而形成的后天差别,需要我们尽可能采取措施来弥合或者消除,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采取差异和补偿原则,即对贫困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给予更多的差别对待和补偿性帮助。这样不平等的配置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的一种方式,正如约翰·罗尔斯的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例如财富和权利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1]4因此,全社会给予贫困大学生就业以相对更多的支持,不仅是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更应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大为也明确提出:“经济困难家庭及就业困难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境不利,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重视。”[2]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其影响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增加更迅速,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增速远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速度,社会就业的压力日益突出。在现阶段,“据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分析,我国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层次的需求要比供给数少到200万人左右”[3]。2016年,大学毕业生高达765万人之巨。在这巨大的就业总量供给中,贫困大学生是其中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其就业状况尤其令人担忧。

(一)当前我国贫困大学生就业整体情况

随着我国各大院校的不断扩招,贫困家庭的学生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据有关方面在21世纪初公布的官方估计数据,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贫困学生的人数约占20%,其中特别困难的学生占10%左右。”[3]而过去的十几年是我国高等教育迅猛扩招的时期,这样大学生中贫困人数比例有所增长,在2016年765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中,贫困学生就占了近30%,中西部贫困生比例要高达40%左右[4]。

国内大量调查研究都揭示出贫困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个人特长、心理素质、社会资本及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相比总体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3]。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对处于弱势条件的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就业上普遍存在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低以及签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在大学生中就业征途中,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可谓举步维艰。

非但就业难,就是就了业的收入与贫困生渴望大学毕业赚钱回馈贫困家庭的期望相差甚远,2016年,全国一二线城市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不足3 000元的比例为44.13%[5]。这一严酷的现实,也打击了贫困生就业的积极性,成为他们就业时的障碍,因而当前不少贫困大学生表现出害怕就业、逃避就业等现象,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自闭症。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不顺的负面影响

人的价值是通过其劳动来实现,就业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也是一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实现充分就业、满意就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社会大批的青年找不到工作,不只是影响到他们个人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高校贫困毕业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就业得不到妥善解决,会带来诸多的负面效益。

其一,影响自身健康发展。根据心理角度分析,目前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内心自卑、敏感、嫉妒、焦虑及封闭等,如果他们的这些负面心理得不到及时调节与排解,就会极易发展成抑郁症。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果不能正确地看待自身、社会,缺乏对长远目标的确定建立,可能会导致部分贫困学生在经济的压力下出现好高骛远、拜金主义及功利主义的心态,最终可能走向歧途[6]。

其二,影响社会与学校的稳定发展。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系列坎坷遭遇,会使他们极度不自信,在面临毕业时这种情况会更加突出。在此影响下,许多贫困学生不是难以承受就业带来的压力而悲观厌世,就是对社会的不公产生强烈的愤怒之情进而对社会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这会严重影响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其三,影响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总人数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方面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量的贫困学生就不了业,势必会在社会上滋生读书无用论思想,这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三、贫困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探讨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社会问题及贫困学生的个人问题,找到解决之道,不仅能帮助贫困生成功就业并摆脱贫困,而且能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实现。概括来说,贫困大学生就业难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业形势严峻。2016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高校就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历史新高,而且还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因素。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1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分析显示,一季度大学本科生教育程度的求人倍率为0.96,已经低于1的均衡水平。在此情形下,以往的高材生现如今都在为“饭碗”满街走,更何况在学业与综合能力总体上表现相对较弱的贫困学生。

其二,就业费用较高。目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首先是求职过程中面临的直接经济困难。大学生在进行毕业求职的过程中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求职简历的制作、异地求职的来回差旅费、通讯费及日常吃住等都要大量花销,这些费用对于本来经济方面就捉襟见肘的贫困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这就迫使许多贫困生由于费用的问题而放弃了一些求职机会;也有不少贫困大学生因购置不起一套求职面试的正装(毋庸讳言,一些用人单位较为看重求职学生的衣着打扮)而失去自信,导致他们自动放弃一些面试的机会。此外,由于部分贫困生家庭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这也使他们在就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其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一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为举办讲座或在三年级开课,课程覆盖面不广;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混同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依然停留在传统填鸭灌输模式,对学生主动性调动不够;一些高校专业性职业指导人才匮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队伍多为辅导员或书记,对学生指导停留在理论和经验性的发展建议上),难以提供专业、体统的咨询辅导服务;一些高校经费投入方面过少,在购买先进的职业测评系统等设备投入有限,支持教师队伍的培训方面经费也不够。

(二)个人方面的原因

其一,贫困造成心理、性格方面的问题影响就业。由于自身家庭状况不佳,在与条件较好学生的比较中就会处于劣势,导致部分的贫困大学生形成自卑、抑郁、焦虑以及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贫困生主体意识不强,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是很明确。另外,大多贫困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或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既要承担着家庭的沉重期望,又要面对较高的经济支出,长期以往,也会导致一些贫困生身心“双贫困”的问题,这样必然会影响贫困生的顺利就业。

其二,就业观念偏差。一些贫困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庭艰苦生活的影响,迫切希望通过读大学改变自身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渴望出人头地。因此一般来说他们当中有相当多的人一开始对就业待遇期望值较高,他们不愿意在毕业后回到家乡或下基层或到条件艰苦行业就业,把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作为就业目标,对此类行业要求更高、竞争更加激烈缺乏清醒认识,对现实就业政策与环境缺乏理性分析。这些因素导致贫困生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低、签约质量差。

其三,在个人素质能力的竞争中,贫困生往往处于弱势。贫困家庭学生大多来自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薄弱的偏僻地区,受地区条件、家庭交往等因素的制约,从整体上看,贫困学生的交际能力、外语、计算机及社交见识与能力表现相对不佳。尽管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不乏有优秀的能力品质,比如学习刻苦、勤俭节约、自理性强等,但总体上,贫困大学生能力发展不全面,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安徽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每年的三好生评比中,贫困学生只占2%[7]。这些不利因素也在无形中削减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的提升路径

贫困生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个人等多方努力才能有成效。以下从贫困生个人及高校层面提出如何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

(一)要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些年来,大学大规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成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自己找工作,职业生涯也由过去一次就业就定终身转变为多次就业。大量的年轻人成为个体劳动者,自主创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性潮流。在这种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就业可持续力的提升就迫切需要就业观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健康观念。

(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

贫困生个人综合能力是决定就业可持续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选择人才很看重学生的成绩单、外语水平、各种认证证书以及谈吐交往能力。恰好这些都是贫困生就业的短板。为此,贫困生在校读书期间要积极参加基本技能如计算机等级、英语四、六级和专业技能(各种专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学校在诸如此类的培训中给予贫困生优惠政策和条件;班级、社团要鼓励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社团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

(三)完善职业生涯设计及求职指导

首先,我们要明确,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也是提升其就业可持续力的一项紧要工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对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及日常生活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做出评价,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其次,设立专门的贫困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对贫困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如一年级着重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指导,三年级对学生进行求职择业训练,包括如何写好个人简历、求职信与在求职面试时注意的事项,怎样展示个人特长,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获取有价值的就业信息等;再次,设立专门的贫困生求职创业帮扶基金,四年级允许符合条件的贫困生申请获得求职创业补贴。

(四)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会有自卑、敏感、嫉妒、压抑等心理,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尤甚。学校心理健康部门要加强其心理健康引导,实施解困工程——思想解困、经济解困、心理解困、成长解困和就业解困,为贫困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8]。

(五)营造良好氛围。

贫困学生中不乏许多优秀人才,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并在事业上取得成绩。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当年的贫困生、今天的成功人士,讲述关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发展经历。这种典型案例的讲述比理论化的说教可能更具说服力,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信心与斗志,这样他们抗挫折能力会更强。

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可持续力,光靠个人和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政策支持,这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实现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总之,解决提升贫困生的就业可持续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1]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刘大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国家未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3):63.

[3]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4] 张菡.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其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184.

[5] 四川在线.过半成都应届毕业生起薪不足3千 两成人每月月光[OL].[2017-03-04].http://career.eol.cn/news/201610/t20161009_1455864.shtml.

[6] 闫岑.贫困大学生成长诉求及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8-32.

[7] 毕明福,胡梅叶.扩招之下的高校特困生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297-281.

[8] 骆娟.高校辅导员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2):124-125.

Thethinkingabouthowtopromoteemploymentsustainableforceofpoorcollegestudents

LUO Juan

(HanshanNormalUniversity,Chaozhou521041,China)

In the current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to improve poor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ustainable force so that they can smooth employment,relates to not on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ter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but social fairness,justice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Ascension requires not only the changing employment idea on poor college students,good internal work,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position,at the same time also needs schools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mak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career planning to them,and etc..So multi-pronged measures can have a good effect.

poor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sustainable force;employment difficulties;ascension path

10.3969/j.issn.1009-8976.2017.03.028

2017-05-03

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成果“基于育人成效角度的地方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SZY064) 韩山师范学院学院思政项目成果“基于德育功效角度的高校资助体系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SZ201501)

骆娟(1985—),女(汉),江西南昌,硕士,辅导员 主要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资助管理。

G647.38

A

1009-8976(2017)03-0110-04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公平比较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 06:29:13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中国火炬(2014年9期)2014-07-25 10:23:07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 09:50:23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10期)2012-07-25 1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