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研究

2017-03-29 06:01刘泽琼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村改居滁州市场地设施

刘泽琼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研究

刘泽琼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居民及部分社区工作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为滁州市有关部门构建和完善“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建设性的参考建议.

“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展的产物,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它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加快“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够逐渐完善社区的组织管理、缩减与城市社区的差距、指导居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社区认知和认同感,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整理了大量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得研究的理论支持.

1.2.2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面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向有关部门管理人员、专家了解目前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听取他们的建议,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1.2.3 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安徽省滁州市五个“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和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其中社区居民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7份,回收率为97.3%;有效问卷103份,问卷有效率96.3%.社区管理者的问卷15份,回收问卷14份,问卷回收率93.3%;其中有效问卷为12份,有效率为85.7%.

1.2.4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对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1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设施服务情况的调查显示,拥有室内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仅有60%,广场、草坪及健身路径等活动场地设施覆盖面达到了80%以上.而几年前,尚无一所社区居民文体活动中心,老旧小区和安置小区居民健身器材缺乏,活动场所有限,居民开展文体活动主要在小区广场或公园,甚至街角巷口,处于无序管理状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覆盖了老中青各个年龄层,兴趣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尽管现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有所改善,但是现有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与社区居民的需求仍相差甚远.

2.1.2 安徽省“村改居”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现状调查分析.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管理在公共健身活动的开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社区最为常见的体育组织形式主要有:社区晨晚练点、社区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等.调查中发现,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主要有社区晨晚练活动点、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体育协会、社区居委会成立的群众文化体育专门委员会、社区体育健身小组等形式[1].其中以晨晚练活动点的活动频率最高,但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社区体育协会、体育专门委员会等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供居民参与,但频率相对较小,且以参加锻炼的人自发组织、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协助为主,这说明滁州市的“村改居”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系统发展还不成熟,活动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组织性、指导性.

2.1.3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分析.科学、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可以有效地增进社区居民的健身知识、提升其运动技能,从而实现社区居民健身科学化.就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的居民接受体育指导的程度来分析,81.55%的社区居民没有接受过体育专业人士指导或者只接受过身边热心人的指导,只有不到7%的居民能够经常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这也仅限于部分锻炼兴趣高且经济能力较好的居民去收费的俱乐部接受指导.

社区体育指导员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有助于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从调查的5个社区情况看,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远远不够,满足不了社区的体育需求,而体育教师由于工作性质,并不能真正参与到社区体育的指导中去.因此,社区管理者应开拓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及手段来吸引专业体育人员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从而改善现在社区体育指导的局面.

2.1.4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体育信息宣传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居民的体育意识,激发居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调查中发现,滁州市“村改居”社区的体育信息宣传手段多样,但是以传统的宣传横幅、宣传栏张贴海报等形式为主,占67.96%,举办宣传讲座的比例只占了5.83%,现代化的宣传手段不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条件有限,传统的宣传方式导致手段落后且效果有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宣传人员对现代化宣传手段的使用能力不强以及对体育信息宣传的认识浅薄.

2.2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从调查结果看,滁州市“村改居”社区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阵地建设起点高,队伍建设有发展,文体活动多元化.但是,我们也看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如:政府对社区文体活动建设的投入不够,与居民文体生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社区体育专业指导人员匮乏等,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政府及社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未雨绸缪,着力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2.1 完善滁州市“村改居”社区内体育场所的基础设施,打造和谐的社区居民娱乐圈.首先,政府要合理规划“村改居”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完善社区内的居民健身设施,改善社区居民健身的环境,提升“村改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其次,将滁州市“村改居”社区辖区内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节约体育场馆的建设成本,实行多元化服务,努力实现多层次、多时段、多种优惠[2],为市民提供便利.

2.2.2 完善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组织管理,鼓励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社区广场、公园是社区居民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结合城市文明的创建,增加政府职能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等组成的联合体育组织服务,要进一步推动使广场、公园成为社区体育的沃土,不仅可以直接为居民接受,还能促进居民自发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居民的愉悦感,提高对社区的认知度与归属感.

加强群众体育队伍、体育组织和管理,为自发性体育团体提供帮助,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居民在广场、公园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使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成为居民不可缺少的一道“精神聚餐”.

2.2.3 引进社区体育指导人才,培养体育骨干,保障居民科学健身需求.通过社会化途径,与辖区内的学校、企业建立共驻共建关系,一方面,将社区内的居民送出去学习,培养社区体育骨干;一方面大力引进体育专门人才,传授技能、科学指导,提升社区体育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保证社区居民能够科学有效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2.4 扩大社区体育信息宣传途径,建设体育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的.采用传统宣传手段与现代化的电视、网络等传播途径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活动,拓展宣传途径、提升宣传效果,让广大的社区居民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全民健身相关的服务信息,使得社区体育信息服务能够紧跟时代脚步.

3 结论与建议

3.1.1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的场地设施功能单一,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3.1.2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服务系统发展还不成熟,活动的开展多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缺乏一定的组织与指导.

3.1.3 安徽省滁州市“村改居”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门性人才匮乏,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

3.1.4 体育信息宣传以传统手段为主,落后且效果有限,宣传人员对现代化宣传手段的使用能力不足.

3.2 建议

3.2.1 明确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与“村改居”社区相适应的体育公共服务制度,保障社区居民健身的需求.

3.2.2 合理规划“村改居”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增加辖区内公共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程度,拓宽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路径.

以某烟厂为例,其空压站房年耗电量1020万kWh,约为36 720 000MJ。空压机产热量为:36720000MJ×0.85=31212000MJ。空压机全年可回收热量为:3121200MJ×0.95=2965140MJ。以进水温度20℃,出水温度50℃为例,空压机一年可产热水235 000 t热水。

3.2.3 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2.4 引进社区体育指导人才,培养体育骨干,进行科学指导,保障居民科学健身需求.

3.2.5 建设体育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丰富社区体育信息宣传途径,使广大的社区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健身相关的服务信息.

3.2.6 加强社区体育服务、指导队伍的建设.加大“村改居”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优化专业素养,真正实现社区体育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1〕马建国、谈尊红.滁州市社区晨晚练活动点现状分析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20).

〔2〕李圣鑫.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职能[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2013:5.2013.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33.

〔4〕李红梅.“十二五”|规划看民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涵盖9方面[N].人民日报,2011-04-27.

〔5〕闫晓飞,李钊军.城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金华市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3(1):23-25.

〔6〕罗琼.上海市闵行区“十二五”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Z].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2:8-10.

〔8〕牛丽丽.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9〕孔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4):66-71.

〔10〕伍远萌.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调查与分析——以北新桥街道所辖社区为例[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G812.4

A

1673-260X(2017)05-0140-02

2017-01-15

安徽省体育局课题(ASS2014214)

猜你喜欢
村改居滁州市场地设施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村改居”社区治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
“村改居”需要处理好几对重要关系
试论“村改居”的法律规制
“村改居”法律程序的缺失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