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孝道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2017-03-29 05:51王中教张泽云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文化

王中教,张泽云

(常熟理工学院 a.人文学院;b.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基于孝道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王中教a,张泽云b

(常熟理工学院 a.人文学院;b.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传承几千年的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精华。以孝道教育为抓手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好着眼点。以孝道教育为抓手,加强传统文化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以孝道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

传统文化认同;孝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中国文化是传承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下的积淀与交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高度凝练。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只有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内化于自身的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最终落实于实践行动.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社会中被称为“诸道之首”“百善之先”“教化之始”,体现了古代孝道对世俗、文化、政治的重大影响。孝道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孝道教育则是对符合时代要求的孝道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孝道文化落实于公民孝道行为的重要路径。以孝道教育为抓手,促进我国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进而使得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概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和专家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探讨。具体来说,国内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有下列几个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研究在2012年之前以内涵分析、概念界定、内容包含、本质属性等为主,前期的研究为2012年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在2012年之后的研究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以及对“三个倡导”具体内容的解读,尤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之间关系的辨析。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国内学者大都采取辩证统一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关联的论证,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其区别之处则在于,前者的内容比较具体全面,而后者的内容则比较抽象概括。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对二者内在逻辑关系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工作者,一致认为二者是一个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的整体。如欧清华(2008)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想和追求相契合,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1]杨业华、姚瑶(2013)认为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行动指南、价值参考和理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来源。[2]第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内相关研究范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回归文本”范式,二是“中西马对话比较”研究范式,三是“面向中国问题”。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内容不够全面,主要理论依据也少有提及[3];实践方面的研究,很多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办学特色,结合区域文化、地区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也有学者从影响因素、实践路径、文化认同等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探讨。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一些国家领导人数典忘祖,试图使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抛弃原本的根源,从一种文明向另一种文明转变,结果使国家变成精神分裂无所适从的国家。[4]美国另外一位学者丹尼尔·贝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功能,认为社会价值体系是强化纪律和维护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5]第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研究。国外对价值观最著名的描述是克拉克洪、斯多特贝克在《价值取向的变奏》中所论述的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活动和关系五种价值取向模式。第三,价值观教育及其研究。在西方,对价值观的研究及教育重视程度较高,价值观教育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在西方学者看来,价值观教育往往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关联密切,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人格教育、德育、美育、文化发展教育、态度发展教育等活动之中。其实践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贯穿在公民教育、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教育、国立的课程科目、宗教教育等课程之中;另一种则是通过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教师榜样等“隐性课程”,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受价值观教育。西方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人格品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方法、认知理论基础上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关怀主义立场基础之上的价值观教育方法等。

综上所述,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但国情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社会发展的不同等使得我们国家的价值观教育与国外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只从国外的价值观教育中学习其好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而不能照搬其价值观的内容。西方的价值观教育往往是和其他实践性较强的主题教育相融合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民族特点、文化特色,结合时代的背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实践性强的主题性教育中去,而孝道教育则是很好的抓手。

二、孝道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神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基础,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于生活提供了礼仪规范和行为范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实践路径和操作范式。[7]而孝道文化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孝道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意蕴。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积淀,孝道已经不再是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伦理规范和意识形态的钳固,而是在经历不断的历史洗礼和时代整合的过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公民道德、意识品格和文化心理积淀,并融入到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内心深处。孝有利于个人良好品质的养成,有德之人是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根基。只有建立在这种和谐关系基础上,才能齐心协力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8]

加强孝道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和谐发展,对良好家庭关系和学校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亦可以解决一些因不孝而产生的社会问题。[9]对个人而言,孝道教育过程可以促使其提升道德修养、践行传统美德、培养感恩之心、养成责任感、激发成就动机,是一个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不断提升的过程。对家庭而言,孝道教育可以促进家庭成员建立和谐关系,塑造和谐幸福家庭;避免长幼位置颠倒、“啃老族”、“袋鼠族”等社会异象的滋生;可以促进敬亲、奉养、善终的实现,引导子女从物质赡养上升为精神赡养,重视父母的心理诉求和情感需求。对社会而言,有助于社会公德的提升,解决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养老危机,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凝聚社会意识。因此,孝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三、以孝道教育为抓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构建

孝道教育注重“人性唤醒人性”“爱心唤醒爱心”,可以有效地“擦亮人性”“唤醒道德”,是培养人才道德自律能力的重要渠道。以孝道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更具可操作性。以孝道教育为抓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从观念上确立孝道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密切关系,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得以落实。首先,从思想引领、价值认同的角度探讨基于孝道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体内隐的价值观,其培育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对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内心认同。其次,从孝道教育载体的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动态性的建设上揭示孝道教育载体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分析以孝道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中介(根据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逻辑中介的界定即是实践活动),通过载体的建设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孝道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化机制。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仅是个体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全民的自觉实践,通过外在的制度保障促进每个个体最终把它落实到日常的行为规范中,是国民内化与外化集中统一的自身安身立命、行为规范之“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起点:“内化于心”

1.孝道教育的思想引领

通过加强对孝道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机制带动学生群体向德育目标方向发展、前进,不是单纯的推动,更体现为一种动员性和导向性策略。[10]通过孝道教育的思想引领,强化学生的“大孝之义”与“赤子之心”。“大孝”即培养学生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大孝”的实现可以通过加强个体的爱国意识、民族精神的培养,使其怀有一颗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引领学生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对孝道文化的情感认同。通过孝道教育的思想引领,加强学生的“中孝”与“仁爱之心”。“中孝”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多行善事、多做义举。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发展同社会发展、个人的理想追求同社会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其仁爱之心、行善之心。通过孝道教育的思想引领,强化学生的“小孝”与“感恩之心”。“小孝”即培养学生将个体的完善与对家庭的情感紧密结合,一方面激发其成就动机,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个性修养;另一方面使其充满感恩之心,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师长的教育之恩和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之恩怀有感激之情。

2.加强孝道教育的价值认同

作为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价值认同是民族成员在多元语境中的价值判定,是比较、批判、审视和明辨,以及自主选择、自觉接受、真诚遵守的结果。[11]加强孝道教育的价值认同可以从引导学生主体从对孝道的时代内涵、孝道文化的传承和认可出发,用文化比较和文化批判的视野对时下多元文化进行审视和明辨,不断加强对孝道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形成符合新时期发展的孝道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基层的探索,既要有家庭教育的引导又要有学校教育的实践。加强孝道教育的价值认同过程中,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结合意味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不断挖掘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孝道内涵的民族特质和文化底蕴,优化孝道教育的文化载体,提炼孝道文化的时代意义,弘扬孝道文化的精髓,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时代转变与升华,促进孝道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在加强孝道教育的价值认同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学校教育的实践结合要注重家校的协同效应,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同时发挥学校教育的核心作用,加强孝道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生活化,共同构成孝道教育的合力。家庭教育要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特征、思维规律,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情境、路径,引导学生的孝道认知、孝道态度、孝道意愿;学校教育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体系、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孝道的情感认知和价值判别。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中介:“外化于形”

加强孝道教育的外化于形就是要把孝道教育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细节化,用中国的形式讲“中国故事”。要不断加强孝道教育的载体建设,从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动态性上揭示孝道教育载体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

第一,加强孝道教育载体的整体性。要把分散的各种形式的孝道教育载体围绕顶层设计的孝道教育理念统筹起来,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孝道教育载体呈现整体效应,把着眼点放在孝道教育载体系统的整体上来,把具体实践过程放在孝道教育载体的系统整体中来考察。第二,加强孝道教育载体的层次性。从孝道教育载体所承担的目标和任务来看,孝道教育载体可以分为以孝道为出发点的基础文明养成的基础层(小孝,修身)、能力素质提升的拓展层(中孝,悦亲)、成果成效展现的外显层(大孝,荣亲)、理想信念坚定的核心层(至孝,忠善)。通过基础层的孝道教育载体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使其在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文明礼仪、弘扬公德、遵规守纪等方面有着显著提高;能力素质提升是新常态下对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拓展层孝道教育载体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适应能力、实践能力、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团队意识、探究意识、创新精神;成果成效展现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使其不断追求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加强学生孝道教育的核心层建设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理想人格,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发掘学生人文素养、生命关怀意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第三,加强孝道教育载体的协同性。多种形式同时开展、多种方式同时运用,特定时段围绕特定主题,基于“以孝道教育为抓手,加强传统文化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综合运用讲座、报告、活动、宣传、示范、评比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活动;多个部门同时联动,加强学校与地方、与政府、与社会、与家庭的互动;多种作用同时发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熏陶、媒体宣传、生活塑人、教师示范、同学催化等作用,架构孝道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第四,加强孝道教育载体的动态性。要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以世界的眼光、中国的情怀、时代的特征,开发和创造开放的、发展的、动态的适应新常态、新形势、新内涵的孝道教育载体。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终点:“固化于制”

要使孝道教育的实施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系统工程永固,还需要通过建立教育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保障机制来强基固本。[12]

首先,从国家层面要加强孝道教育体制建设和法律制度建设。孝道教育要在国家教育体制上得到充分体现,要将孝道教育与公民教育、人格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有机整合,纳入到国家教育总体规划中去,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充分发挥国家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孝道价值取向的控制和驱动作用。同时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法律约束力度,抵制消极的错误的孝道价值取向,惩戒不孝行为。这样,通过国家教育体制的规范,法律的约束与惩戒,可以引导和鼓励正确的孝道价值取向,树立明确的标尺,进一步增强国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次,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同教育机制。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打造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结合”的闭合循环系统,三者紧密合作,协同创新,引导好学生认识到其“公民”“学生”“子女”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社会、学校、家庭就像一个木桶,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给孝道教育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应该构建协同教育机制,形成孝道教育的合力。第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协同教育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学生养成品德、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孝道教育,使孝道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科学性、更富实效性;第二,要做到家庭孝道教育与学校孝道教育的对接与配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深远的影响,家庭孝道教育要发挥“教育即生活”的作用;第三,要加强学校孝道教育与社会孝道教育的良性互动,学校孝道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学校孝道教育的内容、形式要紧跟社会的发展,综合运用社区共建、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途径将学校孝道教育挂靠和谐社会教育,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教育来带动学校孝道教育。

[1]欧清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基础[J].科学社会主义,2008(5):85-88.

[2]杨业华,姚瑶.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04-108.

[3]王旭.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3.

[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杨建刚.消费时代的艺术生产[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6]肖琴.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再探讨[J].湖湘论坛,2014(5):107-113.

[7]彭耀光.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价值[N].大众日报,2015-06-12(5).

[8]孙志勇.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11-12.

[9]王中教,曾爱平.德育视阈下的学生孝道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44-46.

[10]刘佳.中国共青团思想引领青年的话语嬗变[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71-75.

[11]詹小美.中国梦价值认同的当代建构[J].青海社会科学,2014(4):1-8.

[12]陈颜,张顶政.少数民族地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建设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206-210.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imes,as well a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Filial piety culture,inherited since thousands of years ago,is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t is a better foothold to develop fi lial piety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carrying forward and cultivat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Strengthen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by developing fi lial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arrying forward and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ntail understanding, visualizing and institutionalizing the fi lial piety educa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fi lial piety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A Study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ial Piety Education

WANG Zhongjiaoa, ZHANG Zeyunb
(a.School of Humanities; b.School of Arts and Garment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B821.1

A

1008-2794(2017)05-00120-05

2016-09-08

常熟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核心家庭视角下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ZS141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X-a/2016/01)

王中教(1985— ),男,山东枣庄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张泽云(1986— ),女,江苏海安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文化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谁远谁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