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2017-03-29 05:49:12石珉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形势教学内容考核

石珉

(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石珉

(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时效性、变动性和综合交叉性较强,教学难度较大。目前,要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等进行大胆创新。

形势与政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机制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兼有通识课程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该课程相较于高校其它课程而言,具有时效性、变动性和综合交叉性等特点,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难度,要提高其教学实效,其教育教学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

1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创新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总会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支配和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还会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目前,一些教师和学生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不足,因而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持有一种应付的心理,加之学生对于该课程也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致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容易出现走过场,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师要重新认识和深刻理解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使命。这个问题是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和认识到位的问题。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清形势,做到“识时务”,从而更好地认清社会,认识自我,把握未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除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外,还兼备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功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以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为依托,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境界,为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所涉学科多门,内容十分庞杂,再加之其变动性特征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勤学多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2 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传递教学信息、发挥课程功能的关键要素。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自身特点,国家教育部门并未组编统编教材,一些高校在安排“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显示出一定的随意性,仅仅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或兴趣,致使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缺乏严肃性和合理性。实践证明,这种教学难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障。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设置应以教育部每学期制定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基本依据。当然,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有自身的个性特征,高校在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时要照顾到高校以及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实际,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对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在设定教学内容时,要合理优化,大胆创新。如对一年级新生的教学内容,可安排“形势与政策”课程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意义、分析形势与把握政策的原则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观、校情校史与校规校纪介绍等内容,让学生熟悉“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知识,明确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意义与方法,尽快了解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可侧重安排重大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社会热点焦点等内容,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和对待形势与政策,提升学生分析辨别的能力;对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可安排一些事关就业创业方面的形势与政策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总之,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体现出严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又要体现出变动性和针对性,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以更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3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有利于增强其教学实效。就目前的情形看,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单调、陈旧,很难适应新时期大学生个性多样化特征。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学中,必须遵循教学设计要有新视野[2]、教学过程要充满激情、教学环节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环境与氛围要开放、民主、和谐等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改革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3.1 课堂教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时数应该不少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总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习惯于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这种教学往往陷入一种填鸭子式的教育,教师处于一种唱独角戏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师易于操作,缺陷是学生主体性难以体现,学生大多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参与教学的程度较低,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专题教学。

3.1.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启发式教学可以采取案例启发法、讨论启发法、问题启发法、情景启发法等形式。实施启发式教学:一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这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二是精讲多练,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秘密武器。三要做好问题设计,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弄清问题出现在哪里,还要注意问题要难易适度,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四要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实现相互促进。

3.1.2 讨论式教学开展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差异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讨论式教学可分为指导性讨论、交流性讨论、研究性讨论和辩论性讨论等形式。开展讨论式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精心选题。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要讨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材料和自学思考,让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二是展开课堂讨论,化解问题。在组织讨论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程度和进展,适时调整教学目标,较好地把握讨论的节奏,尽量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讨论。三是交叉拓展,深化认识。讨论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在讨论结束时,需要师生进行思维整合,促使学生经过问题交叉融合之后,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化。四是梳理点评,加深体验。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进行集中的梳理点评,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澄清误解、理清思路、加深体验。

3.1.3 专题教学鉴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时效性和变动性特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追踪热点,聚焦焦点,就“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中的重点问题,加以梳理,形成若干个专题。开展专题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开展专题式教学必须注意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认真调查,合理选题。选题时要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再结合相关的形势与政策实际,确立和设定专题教学内容,专题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二是实施专题式教学之前,课程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形成优质教案,这是开展好专题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3.2 网络教学

网络技术的出现,促使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自然也给“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开展网络教学,既能为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又能为师生开辟新的学习交流交往方式,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展网络教学要注意贯彻以下原则:一要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开辟学习思路,发展多维思维,促进学生广开视野和学习的深入;二要贯彻直观性原则。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网络上丰富的教学媒体和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立体的知识背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享受学习;三要贯彻循序渐进性和系统性教学原则。通过建立一定的引导和索引机制,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系统学习;四要贯彻互动性原则。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往往存在教学班级规模过大、学生人数众多、师生互动较弱等情形,网络教学可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开辟多个通道,满足师生各类互动的需求,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弥补传统课堂讲授的不足;五要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开展网络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通过有效使用网络,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和把握逻辑,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把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网络教学可采取网络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微课慕课等形式,这些不同形式,各有优势,教师可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学的积极效应。

3.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认知、政治导向和思维能力综合提升等多重功能。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提升课程教学实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要贯彻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加强针对性。必须针对教学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避免盲目性;二是要注重实效性。开展实践教学,要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实践教学形式,避免在此问题上犯形式主义的错误,力求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三是要追求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突出的时效性特征,根据这一特征的要求,实践教学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实际,体现时代特征,求得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四是要坚持灵活多样性。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其个性特征鲜明多样,因此,实践教学要有灵活多样性[3],避免在此问题上出现僵化。“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实践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制定其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周密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要反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包括实践地点的选择和教学时限的安排等;三是精选实践教学方式。选择何种实践教学方式,要由教学规律和原则、实践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实践教学的功能等因素来确定,体现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四是妥善组织管理教学。抓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这一环,是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控体系,为实践教学顺利开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五是及时开展总结评估。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估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环,及时梳理实践教学过程,评估得失,有利于巩固升华实践教学效果,拓展实践教学的价值。

4 改进考核方式,创新考核机制

鉴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变动性等特点,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客观、真实地检测出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标所掌握达到的程度。为此,有必要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方式,以更好地发挥考核对评教评学和促教促学的双重功能。考核方式的创新应注重联系实际和灵活多样,做到“两个结合”:第一,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笔试易于考察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相关知识的识记情况,其突出优点在于便于操作,缺点就是容易导致学生为考而学,临时抱佛脚,对学生养成勤于分析、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帮助有限。而口试便于考察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笔试与口试有机统一起来,能更好发挥两种考核方式的长处,弥补彼此的不足;第二,全面性与全程性相结合,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教学结果考核统一起来。鉴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班级规模较大、人数较多、课堂教学时间集中、课程教学内容综合复杂性强等特点,有些教学内容的教学只能安排在学生课堂集中教学时间之外去进行。考核不能只局限于集中课堂教学结束时的闭卷结果的考核,还要采取相应形式对学生在集中教学时间之外的学习环节加以考核,做到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表现进行考核,以体现考核的全面性与全程性。考核学生对课堂集中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可用闭卷考试,在集中教学结束前安排时间进行。对学生集中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的考核,可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如:开卷论题式考核[4]和互评式考核。实施开卷论题式考核前,教师联系当下国际国内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立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言之成理,佐证有据,不能抄袭。实施互评式考核,就是将考核权的一部分下放给学生,互评分为小组长考评和小组成员互评。具体做法是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组由小组长负责,先由小组长对每个小组成员日常参与教学的情况、承担的项目实施情况(包括小组成员在项目中承担的角色、教学活动参与以及完成的情况)进行考评,形成每个学生的小组长考评成绩,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小组所有成员对小组每个学生考评出一个成绩,在此基础上由小组长汇总计算出每个小组成员的小组考评成绩,这两个成绩的综合就形成为每个学生的互评式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有利于克服教师无法直接掌握集中教学之外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足,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相互促学、彼此监督的作用。将笔试与口试、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等考核形式综合运用起来,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5],最后综合形成学生该课程学期总成绩。这样的考核评价,有利于克服传统单一考核方式所产生的弊端与不足,最大限度发挥考核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0.

[2]吴兆雪.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视野[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67.

[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创新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2:460-601.

[4]刘家祥.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109-112.

[5]陈鑫,姚丽娜.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J].池州学院学报,2014(2):147-149.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2

A

1674-1102(2017)01-0130-04

10.13420/j.cnki.jczu.2017.01.0034

2016-08-28

安徽省2012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yxm570);池州学院2012-2013年度校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2012SZKJSGC7-2)。

石珉(1964-),男,安徽宿松人,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形势教学内容考核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法学(2015年1期)2015-06-05 12:21:34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东南亚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08:30:45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