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
(安徽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可供性理论的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叶静
(安徽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道路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道路景观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需要从设计空间美观,道路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与周边环境形成协调等方面进行塑造,让使用者感觉到安全、舒适、和谐.可供性理论被引入设计领域当中,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在景观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道路景观为例,探析了环境可供性理论在道路景观中的设计及发展趋势.
道路景观;可供性;景观设计
1988年,康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将可供性引入了设计领域,并且认为可供性理论给人们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对于突出可供性感知具有作用.诺曼认为预设环境的可供性,并且可以实现行为和关联的各种可能性.环境的真实可供和实际行为,受到个人认知的影响[1].
可供性理论由格式心理学发展而来,是Gibson认为创新是直觉的一部分,为了适应环境,可以根据可供性等获得直觉功能.在环境中动物的直觉形成对应关系,并且在刺激的情况下,引起了感觉转化等,从而直接的光学分布中获得信息[2].
正如使用者对环境所提供的可供性等进行感知的情况下,从而具有了认知行为和具体行为等.人们感知到环境中的可供性,意味着发现了可供性[3].例如道路的本体、植栽、附属物、占用物与视觉所传达的信息,都决定了道路是“可供通行的”.因此,在景设计中,环境可供性和道路景观设计可解释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景观设计看,道路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道路是串联景点的主线,主要景点是由形成对空间的链接和组织.道路是城市形象的要素,也是进行空间连接中的根本性的因素.道路可以形成指引,具有方向性,以及韵律性.道路的线型等可以形成断面的构成,以及形成基本要素的表达等.道路除外交通外,还可以进行基础设施的卑职,形成界定区域的功能表达,另外还可以满足使用者进行空间的交往,欣赏,和休闲等活动.在道路的设计中需要体现以人为本.在公共的景观设计中,从可提供理论看,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人们完成景观设计中的互惠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可供性理论出发,我们将环境可供性分为三个层次,被感知的可供性、被使用的可供性及可改造的可供性.
3.1 被感知的可供性
诺曼强调“在设计中使用感知的可供性这个术语,与真实的可供性相比,我们更在意使用者感知的可供性”[4].可供性是“可知觉(perceptible)”,是形成互惠关系中客观存在的.从关联性和互补性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生态信息.从可特异化的角度主要是形成运动构型,形态和结构为人所感知等,诺曼提出“示能”,它的体现是由物品的品质同与之交互的主体的能力共同决定的,是一种相互关系.具有容易被感知的外在环境.就如玻璃是透明的,其物理结构阻挡了有形物体的通过,既提供视觉通透性,还提供支撑,但它不是空气或其他有形物质的通道.因此,通道的阻塞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示能,对交互作用的抵制.
1)微观上,存在气泡稀相和颗粒浓相、单颗粒稀相和颗粒团聚物浓相不均匀结构。在颗粒夹带量有限的低气速流化床中,散式流化床发生均匀膨胀,床层结构均匀。鼓泡流化床存在明显的两相:以气体为主体的气泡相,中间夹带有少量颗粒,又称稀相;由颗粒和颗粒间气体组成的颗粒相,又称密相;气泡相是分散相,颗粒相是连续相;气泡上升至床层表面破裂,前沿及尾涡中的部分颗粒弹出床面,在密相床之上形成一个稀相自由空域,沿床层纵向形成中上部稀相区和下部浓相区。湍动流化床床层结构没发生根本性变化,气泡尺寸变小,浓相区与稀相区界面变得模糊不清。
环境的可供性就是使用者通过交互过程中,主动的、无意识的进行活动.道路景观从交互设计中,借鉴了心理学、设计、艺术和情感等基本原则来保证使用者得到主动的、无意识的体验.从道路景观的铺装,颜色、植栽等方面,都可以为使用者提供选择行进的可供性,道路景观要被使用者所感知.因此,道路景观要在使用者所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3.2 被使用的可供性
道路景观在被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转变为被使用,使用主要是从环境可以提供的角度进行塑造.爱丁堡比亚(Napie)大学的P.特纳和S.特纳(Turner, P.and Turner,S),从计算机设计的角度形成了三个层面的模型,分别是在可用性方面满足基本的功能和人体工程学.第二个层面易用性起到使用操作和体验等.第三个层面是从可供性的角度进行场所特征、环境信息和人文互动等塑造[5].
道路景观在“可用性”层面上首先考虑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做好其布局、规划及设计.关注使用者对该道路的使用情况,也就像设计的定义,关注事物是如何运转,如何操控,是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交互设计.“易用性”可以便于使用者使用,以及在通行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体验性,包括道路景观带来的美观性、舒适性、个性化等等的特征.而“目的性”则需要注重道路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当地文化历史背景相互影响,从而引发使用者去使用它.
3.3 被改造的可供性
造成人机互动不畅的原因很多,使用者不当的使用导致该事物不能很好的体现原有的设计或被可塑造的设计.被改造的可供性表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使用者不正确的使用事物,二是设计者进行预订性的改造和重塑,提升可供性.
在人与环境互动机制没有被提出的时候,设计师在设计中往往造成误用,以及异用等,说明使用者未感知到事物的可供性.而这种未被感知的道路景观在可供性方面不高,造成无用,还可能是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可用性等.使用者在选择行进的道路是多样的,他们视觉所感知到的景观环境也是不同的.从环境可供性的感知、使用再到改造时,使用者的选择是潜意识的、无意识的.通过观察使用者的情况及实地情况,设计师重新认识到新的设计,从而改造供于感知及使用的可供性.
道路景观和人的感觉和协调等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对待不同的道路需要采取不同的设计姿势,在进行道路设计中,首先需要对道路进行明确的分类,其后是根据道路的要素等,进行设计的个性化展示,这种顺序是必须的..丰富的环境可供性元素,可被感知、被使用和被改造,不同类型的环境可供性,为使用者提供了不同的体验.道路景观设计需要符合美学原则,也需要体现交通的功能,同时需要考量在道路空间,道路使用,以及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等,使使用者感觉到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
4.1 道路的比例
从道路空间的特征来讲,主干道、中安大街或中心街等宽阔的大街,或是后街、侧街、小街等生活气息浓厚,幅宽较狭的以步行者为主的道路,都能够被感知为有特征的道路空间:①决定道路景观氛围指标之一包括绿化种植带在内的步行道与车行道部分的幅宽比例.②在较狭小的道路空间尽可能地减少所设置的设施及构建筑,做到道路景观的被改造.③在上坡的直线道路上,坡道顶部附近的景观标志能够强化视觉感,增加被感知.
4.2 节点设计
在考虑“节点”设计的时候,仔细斟酌街道“格”、场所周边条件、放置在一起的设施和进行空间内容和形态塑造.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在街道的角落等区域可以作为轮廓的端点,并且容易集中视线,可以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在街道角落等区域的建筑物形态等,可以在交叉的空间形成象征物的塑造,并且可以创造广场式的空间.交叉点的空间就是在复杂的街道网络中被作为连接点来被感知的场所.雕塑和小品可以用于打破沉闷的环境,促进在区域中形成富于生活气息的空间,并且可以对人们形成吸引的情况等.则设计应更为趣味、特色、更具有文化气息、富有意境,从而使道路景观变得更为丰富.
4.3 栽植设计
设置在街道两旁的栽植起到装饰街道的作用.街道植物不仅仅是形成文化内涵的表达,还与进行地域环境,确保围合道路空间方面起到作用.在标志性的街道或具有特殊性质的街道上设计特征明显的栽植是必要的,在此情况下还有必要考虑确保绿量及栽植高度、景观上突出的配植、特征树种的选择等问题.不同的植物在空间效果的塑造中具有个性,比如乔木可以划分空间,灌木可以促进空间私密性.藤本植物可以起到美化墙面的作用,同时运用在廊道,以及地表植物方面可以产生平面美感.在设计中需要从美学和相关的作用角度出发,形成考量.①进行个性化的设计,突出区域性和乡土性特色.②注重多品种的协调和多种栽植方式的配合.③绿化要与其他景观元素搭配.
4.4 路面设计
路面是步行和车辆集中通行的地方.在进行设计中需要从铺装的角度进行设计,同时促进在道路等方面形成审美性的塑造.突出在视觉的效果方面给人们塑造快乐和舒适的感觉,同时在道路的设计中需要和沿街的建筑等形成整体性的协调等.对具有追求视觉效果的特征、固有性的设计,重要的是要努力表现基于充分发挥地点、场所、材料的活用以及起伏、斜坡、水等自然条件和平面线形的设计而形成的地域特征表现.如易滑的路面不但会给步行者紧张感,还会使人行步幅发生变化,适当的铺装材料的选择是必不可少的.
4.5 路线设计
注重路线设计中路线特征、方向性和连续性,以及快速交通路线的韵律和节奏等需要形成结合,充分的考量路线和地形等方面的协调.在设计中还需要根据交通路线、性质和速度等进行塑造,将机动交通工具形成以道路为中心,以及在步行和低速交通等方面形成道路的分开.根据不同性质的道路角度进行视觉特点的塑造,同时进行路线的考量.
4.6 道路景观的修饰
由于道路上需要进行各种设施的布置,并且形成道路景观的精致性布局.在道路设计中需要形成设施数目的控制,同时创造道路的整洁环境等.设施间的协调设计、筹划放置位置、设施构思的要点及整合放置等等.不管每个设施在设计中如何构思,都不能在处理中破坏整体性的道路景观.针对电线杆、护栏、交通路牌、长凳、路灯、电话亭等合理处理,例如集约化、替代、兼用、装用、工架、按规格标准化、场所个性化设计构思上的谨慎处理等手段[6].
我们知道,道路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道路景观设计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需要考量在道路空间中的美观性,道路使用的舒适度,形成与周边环境协同,促进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满足,使使用者感觉到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从可供性理论出发,我们发现道路环境有着丰富的环境可供性因素,可被感知的可供性、被使用的可供性及可改造的可供性.不同类型的道路景观环境,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体验,而引入可供性理论,可以提高使用率、增加趣味性,改善用户体验等等.同时,在可供性方面进行设计指导,并且进行完善性的检验可供性理论,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Gibson James J.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M].Boston:Houghton Miffilim, 1979:128-130.
〔2〕Michaels,Claire F & Claudia Carello.Direcet Perception.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1.
〔3〕Yatiman NA,Aziz NF,said I.Affordances of homeschool journey in rural environment forchildre’s performances.Pr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8:395-405.
〔4〕Norman,D.A.Affordance,Conventionsand Design [J].E-learning,2005,2(4):402-413.
〔5〕Turner,P.and Turner,S.An Affordance based Framework for CVE Evaluation[C].Proceeding of the 16th British HCL Conference.London, UK:Springer,2002:89-104.
〔6〕王京元,郑贤,莫一魁.轨道交通TOD开发密度分区构建及容积率确定——以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J].城市规划,2011(04).
TU983;U418
A
1673-260X(2017)08-0039-03
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