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
(扬州市职业大学科技处 江苏扬州 225009)
高职院校开展成人创业培训研究
杨 萍
(扬州市职业大学科技处 江苏扬州 225009)
高职院校开展校外成人创业培训,既是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开辟新的收入增长点的需要,也是服务创业型经济、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思想认识偏差,对创业培训的投入不足,对创业培训市场估计不足,培训模式还不能适应成人的特点。必须实施创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优化要素培训资源,改革创业培训机制,构建合作培训产业链,抓住“双创”的时代机遇,凭借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过硬教学资源抢占创业培训制高点,在提高学员获得感的同时,打造成人创业培训的品牌。
高职院校; 成人教育; 创业培训
1.1利用学校自身的各种教学资源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人、财、物资源总体上没有达到最大化利用,学校的仪器设备除了满足正常教学使用之外,周末或寒暑假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够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本化改造,将闲置的部分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场地资源、市场资源重新整合,通过有计划、多渠道、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校外成人创业培训以及其他社会培训,让这些资源为我所用或进行社会化利用,则不仅可以实现低成本社会生产,而且能增强高职院校的自我造血机制,缓解学校办学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不足的窘境。
1.2开辟高职院校新的收入增长点
高职院校一方面全日制学历教育生源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社会培训市场的空间却十分广阔。以创业教育市场为例,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人萌生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高职院校完全可以转换发展思路,凭借过硬的资质、深厚的行业背景、先进的实验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培训经验、完善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实践条件等资源优势,从传统学历教育逐步向非学历教育转型,并且把非学历教育尤其是创业培训作为拓宽生源、增加收入、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渠道,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校的生存空间,为学校和教职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加快高职院校转型升级发展的步伐,而且可以尽早在鱼龙混杂的培训市场抢占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
1.3服务创业型经济、实现地方高职院校自身价值
教育尤其是非义务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同时又具有巨大的社会溢出性,一人接受教育可能多人受益,因此,作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在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机遇面前,与时俱进地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劳动者。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扩展创业培训主体的范围,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加大对社会成人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在我国,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另外新生代农民、退伍军人以及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等潜在创业群体体量也很大,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因经济转型升级而造成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2.1地方和高职院校对创业培训的重视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一种教育形式,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层,还存在思想认识偏差,依然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因此一旦有学校“升本”的机遇,还是宁可选择升本,学校职业特色不明显,与当地主要产业关联度小,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成人培训教育没有被高职院校列入议事日程。创业培训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2.2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许多人都是优秀精英分子,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但是从校园到校园,实践技能则有所欠缺。纵使有些培训教师手里不乏科研项目,但是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不足,与生产、当地风土人情、经济状况严重脱节,成果转化比例较低。除了创业教师的客观能力欠缺外,有些教师对创新创业的主观认识也不到位,他们对待成人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依然照搬全日制在校生授课的模式[1],拼命在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上下功夫,全然不顾学员年龄有些偏大,文化程度基础水平不高、学习存在功利性等成人群体特殊性;有些教师与学员之间缺少沟通(上课一般不提问),学员与学员之间也缺乏交流(下课各自走人),这种松散型学习关系,很不利于学员消化知识和掌握技能;有些教师抓住培训教育目前缺少评级机制和反馈机制的漏洞[2],照本宣科,语言匮乏,内容枯燥无味,培训模式很不接地气;还有些教师重心都放在校内学生身上,对于承接成人创业培训的教学任务、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也不能完全保证。
2.3成人创业培训链条并不完备
在成人创业培训的招生—培训—服务的教育产业链条中,作为教育者,更多地关注“产品生产”即培训环节,忽视前后两个环节,学员创业教育培训不完备。
2.3.1忽视了前头——生源市场的开发
华东地区,是中国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共有几百所普通本科类院校以及高职院校。虽然培训市场没有达到完全竞争的程度,各高等职业院校之间专业优势不同,所处地域也不同,培训产品和项目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于通用知识培训,各院校之间的区分度并不高,彼此还存在竞争。另外,由于基本上没有进入壁垒,大量社会培训机构也不会轻言放弃这块市场。面对如此的格局,一些高职院校认识不足,墨守成规,没有深入社区和企业进行广泛招生宣传,没有主动走出去深度挖掘潜在学员的培训需求,殊不知,这样很容易拱手让出这块创业培训市场。
2.3.2忽视了后头——跟踪帮扶服务
由于政府对培训机构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效果评价,因此,包括学校在内的许多培训机构更多的像一个车间,他们只负责产品加工过程,至于产品能否适销对路,产品效果似乎关注不多。创业培训一结束,许多高职院校就像完成任务,与学员再没有联系,也无电话回访,更不要谈对创业学员的进一步现场指导,培训附加值太低。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高职院校需要继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3.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满足产业需求和创业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主动、直接、有效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校外成人培训作为学校的对外服务窗口,通过培养培训合格创新创业人才,来实现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该有明确的标准,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实际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要求,主动调研创业群体的培训意愿,以需求为导向自觉主动地实施供给侧改革,尽可能在满足创业者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3.2紧盯市场,延伸成人创业培训链条
3.2.1深度挖掘市场创业培训的生源,确保进口通畅
高职院校不能在围墙内坐等政府部门来指定下达培训任务,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同时运用市场营销的4P策略,主动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市场细分,找准定位,主动出击。可以依靠老学员的忠诚度和信赖度以老带新,也可以与一些有实力有资质的招生机构共同合作招生,把潜在的培训对象吸引过来,在增加学校培训收入的同时,牢固锁定区域创业培训的应有市场份额。
3.2.2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在行业内树立培训品牌
要坚决摒弃学员一次性培训的错误观念,重视培训后的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提供各种创业扶持政策的咨询及创业就业指导[3],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适当有偿开放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开放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学校的图书、视频课程和在线学科教师咨询等教育资源,免费共享云平台的虚拟学习,使创业教育变为终身教育,树立高职院校在创业培训市场的标杆形象。
3.3多方争取合作,拓展共享培训资源
高职院校除了继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全校师生员工创新创业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来服务成人创业培训,鼓励他们设立校园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学生(学员)提供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帮扶优势,尽可能克服学校单个主体培训资源的不足,实现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比如可以建议政府加大对创业培训市场的监管,净化培训市场的环境,为高职创业培训赢得政府资源;可以与企业共建培训合作链,针对高职教师普遍实战经验不足,实践教学水平跟不上,以及高职院校没有人事调配自主权,想引进企业一线能工巧匠作为培训师资,会遇到编制、人事考试制度等政策瓶颈的客观实际,与企业一起实施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老员工师徒结对等,克服教师“黑板上种田”;也可以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客座教授,并制订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可以与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制订创业培训标准,引领创业培训的发展方向,抢占创业培训制高点,打造成人创业培训的品牌。当然,市场经济下利用共享社会资源短期内可能存在难度,但是合作利用的模式可以探讨,应该努力去构建。
3.4苦练内功,改革创业教育人才培训模式
学员是高职院校培训的对象,也是学校的重要客户资源。一些成人学员一般年龄偏大、工龄偏长、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偏低,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心理,因此,在安排创业培训时要时刻树立“以成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对他们的关怀和贴心服务,不断累积学员的获得感,以此赢得学校培训教育的社会口碑。
3.4.1实施创业课程体系创新,突出实用性原则
成人学习遵从有备法则,即成人往往是在有需求的时候才选择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高职院校成人创业培训的课程设置不能追求系统性和完备性,必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目标要求,构建实用性、有针对性、适合成人特点的创业培训模块项目。可以聘请创业专业教师、行业协会专家、企业师傅等联合编写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4]。在创业课程中要特别注重学员创新精神培养,重点传授创业前期的机会识别、环境评价、项目选择、团队组建、资源整合等,以及创业后员工管理、财务、生产、设备、营销等专门的知识。
3.4.2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崇体验式教学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从体验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看法、进行反思、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高职院校应该针对成人学员记忆力下降,但理解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的特点,尽可能少讲授理论知识,广泛开展启发式、案例研讨式、现场实践参与式教学,创造条件推崇体验式感性教学,充分运用新媒介(如网站、在线学习平台、手机学习软件、QQ群),创设一定的情境,重视教与学的互动,及时传递创业成功案例,增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使学员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3.4.3实施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创新,积累学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如前所述,相比较全日制在籍学生教育,成人创业培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培训安排上必须体现其特殊性。首先,在培训时间上,针对成人工作学习矛盾突出,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习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尽量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班后或双休日进行。对情况特殊的学员实施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其次,要特别关注学员的情商。成人学习的效果法则理论认为,成人的学习需要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因此,要充分考虑成人在职不在校的特点,体谅成年学员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尽量在学制、学程以及课堂管理上,政策多倾斜,言语多关心,师生平等相待,学会分享学员工作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第三,考核创新。在考核对象上,不仅考核学员而且同时考核教师培训效果;在考核方法上,改革原有对学生仅停留在考勤等学习评估上,注重考查学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同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员。
3.5构建良好的校园创业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校园内宣传栏、广播、横幅、校园电台、报纸等媒介,广泛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提升校园创业文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潜移默化地激发学员内心深处的自我创新创业意识,时刻处处感觉到创新创业文化对自身生活学习的渗透度和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创新创业热情,发散创造性思维。另外,高职校园内应该有倡导冒险与包容失败的校园文化,以欣赏的眼光和包容的姿态去接纳创业失败者,从情感上、精神上有效缓解创业者巨大的心理压力,鼓舞创业者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从创业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越挫越勇,继续去承担不确定性和风险,直至取得创新成果。
总之,成人创业培训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作为教育供给重要提供者的高职院校,一定要抢抓机遇,深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抢占创业培训制高点。
[1] 褚建军,陈龙根.对我国成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0-102.
[2] 郭明顺.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4(12):56-59.
[3] 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5):174-175.
[4] 范伟源,王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0):239-240.
[责任编辑:李娟]
Study on Adult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Ping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9,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f-campus adult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s of maximized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to explore new revenue source,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s of serving for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and realizing its own value. However,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ently have the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deviation, limited investment insufficient estimation on its relevant market and incorrect training mod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mplement the supply-side reform in entrepreneur training, optimize the essential training resources,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and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construct cooperative training chain to mak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 training and create top brand of adult entrepreneur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social reputation and excellent teaching resourc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ult education; entrepreneur training
G 717.38
A
1672-2434(2017)05-0014-04
2017-08-1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B-b/2016/03/23);江苏省开放大学“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16SSW-Y-018)
杨 萍(1975-),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