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数学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2017-03-29 03:15:43吴长中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数应用型高职

吴长中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31)

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数学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吴长中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31)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始向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变,这一角度的改变使得高等数学所承担的使命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从教育性的单一角色转向了教育性和工具性的双重角色.为适应新形势,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作如下改变,一是要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从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观念上来;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优化和重组,改变数学自身的“枯燥”形象;三是要将数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着力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场景

1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自主招生比例的上升,使得高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

众所周知,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1977年录取27万人,录取比例占4.7%;到1999年的录取160万人,录取比例占55.6%;再到2015年的录取700万人,录取比例已高达74.3%.基本达到了人人都有大学上的目标.特别地,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教育厅又出台了自主招生和对口升学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自主招生的生源数要达到录取总数的一半,中职的学生可以对口升入高职院校,这样一来,高职应用型大学的招生压力大增,恶性竞争,招生手段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导致生源质量急速下降,为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其次,高等数学课时的减少已是大势所趋.

就业是应用型高校的第一要务,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就必须删减教育类型的课时,增加专业课时,这样删减高等数学课时已是通行的做法.例如,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就将高等数学的教学从原来两学期删减为一学期,将原来的一百多课时减少到现在的五十四课时……这样的毫无顾忌地删减课时使得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无所适从.屋漏偏逢连夜雨,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自主招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学生的基础越来越弱,素质高低差距越来越大,面对如此不利的新形势,怎么办?我们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引用电视剧《亮剑》中的话说,“狭路相逢勇者生”,因而,我们只能研究分析困难,解决问题.

2 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高等数学教学的新路与对策

只有正视困难才,才能解决困难,我们数学教研组经过调研,分析,探索,学习参观后发现.课时删减和教学政策等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自身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调研和学习后我们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适合高职高数教学的新道路.归结起来要做到:一要改变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旧的高职高数教学观念,从落后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客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学观念上来.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重组、优化丰富的同时,追本溯源,还原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

首先,改变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旧的高职高数教学理念是前提.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高职高数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在进行高职高数教学时教师是主宰,是中心,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对于高数知识的灌输,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地违背了高职高数教学规律,因为高职高数的教学只有按照学生的所思、所想、接受能力和所学专业进行才能搞好.而这种无视这一切的教学势必无法收到效果,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消极心态,认为高职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无用的,学不会的,将其看成一种负担.这样的高数教学必然是失败的.

多年前,北师大教学团队恰逢其时地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新的教学理念“主导主体说”.倡导在教学中,学生是中心,是核心,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正确的好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的应用实施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学习和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领导者、辅助者,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构造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对学生提供实时的帮助,正确的建议,给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学习.这样,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负担,自始至终以愉悦的心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先到教室里,坐在学生的座位上,想想如果自己是学生,希望老师怎么教,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如果教实里的光线太亮了,就把灯关了;如果光线太暗了,就把灯开开.如:在讲授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我会尽力从生活中寻求数学的源.寻求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在讲解极限的概念时,我会用以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一是播放视频“千古绝技——割圆术”,既可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也可体会到极限思想的精确应用;二是让学生想象并体会“两条平行线交于无穷远点”不可思议之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让学生去高处亲身体会近似平行的道路两边交于无穷远点的事实.总之,为学生提供舒适愉快和能接受理解的学习环境是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

构建高数知识发现的场景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场景的构建足够好,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会更喜欢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导数的概念》一节时,就虚构了牛顿发现导数的场景,再现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师问:在不考虑外力的情况下苹果落地的速度能确定吗?学生经过讨论思考,答:如果不考虑外力时,物体是匀速的,速度处处相等,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式是显然的.师问:在考虑外力的情况下苹果落地的速度能确定吗?学生经过讨论并在我的引导到下,答:如果考虑外力,需分两种情况,一是恒定外力和一是变化外力,若恒定外力作用时,物体应是匀加速的,满足匀加速运动方程,如是非恒力,情况比较复杂,只有引入极限的方法确定瞬时速度.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很快便理解了牛顿对于导数的定义.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既佩服牛顿也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极好.事实证明,采取这样的场景构建教学法,使学生明白了数学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本质,也感受到了数学的魔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要删减重组、优化丰富高职高数教学内容,追本溯源,还原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如何做到教学内容必须够用?如何为学生构建更好更优质的知识产生发展的场景?这一切都要求高职高数教师要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因而搜集资料成为第一要务.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采取了“四走进”的方针,即深入各行各业,去伪存真,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搜集了一套适合高职高数教学的好材料,并将其恰当的引入到高职高数教学中,随着素材的逐渐引入,彻底地改变了高职高数教学难学,无趣和无用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易学、有趣和有用.

下面解析下“四走进方针”,一是走进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通过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好所长,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比如,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审美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就引入数学与美学方面的知识,如引入黄金分割点在穿着服装上的应用等;二是走进企业,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一线高技能型人才,企业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主战场,也可能是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地方,从那里的搜集来的数学材料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学生愿意倾听和接受的,我们通过和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走访,了解到企业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将其提前引入到高职高数教学中去,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三是走进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数学成长的地方,数学知识的大厦越垒越高,是生活的积淀形成的,在那里可以搜集到大量有用的材料.五是走进世界,与时俱进,知识无国界,事实证明,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因此要深入世界知识的海洋里,搜集相关资料为我所用.完成了资料的搜集工作,接下来就是对资料的深加工,“去伪存真”后,引入到教学中来.

最后,将高职数学与专业相结合,着力体现数学的工具性、服务性作用.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表明,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在进行高数教学前必须了解该专业的在数学方面的需求.针对我们学院的不同专业我们分别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材料采集工作,主要方式是研读专业书籍、与专业教师座谈、深入企业与专家交流等,资料的搜集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我们也是逐步优化完善,逐步引入课堂的.比如针对物联网专业,通过翻阅物联网专业相关书籍和与专业教师交谈后得知,积分的概念对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很重要,我们就在数学教学中侧重微积分的概念理解,让他们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针对呼叫和营销专业的高职数学教学,我们就让学生对多种商品的销售过程,营销人群和呼叫问答对象进行数学建模[4,5]让其感受到营销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进而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的不利形势,要想搞好高职高数教学,必须做到,一要转变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旧的高职高数教学观念,将教师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上来.二是通过删减重组、优化丰富教学内容,追本溯源,还原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三是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于专业的原则,将高职数学根植于专业之中.事实证明,这样不仅解决了高职高数教学的诸多难题,也使教与学变的和谐起来.

〔1〕柴勤芳.对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融合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5):95-97.

〔2〕孙毅颖.“高等性”和“职业性”二维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75-79.

〔3〕李海英.针对市场营销研究的数学模型构建.中国商贸,2012(07).

〔4〕金福俊,魏文宏.对经济数学模型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的探讨.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2):98-99.

〔5〕唐守宪.建筑类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61-62.

〔6〕赵海青.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

〔7〕李大潜.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2003(3):20-23.

〔8〕李改琴.试论高职高专数学课程内容改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37-238.

〔9〕李斌.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原因及教学转化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G642

A

1673-260X(2017)11-0144-02

2017-07-11

猜你喜欢
高数应用型高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新媒体视角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性分析
如何在高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7:16
好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我太喜欢考试了等5则
意林(2013年8期)2013-05-14 16: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