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静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发展与建设探析
哈 静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在全民创业的新常态下,“互联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各行业间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高校已逐渐认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也开始探索和实践高校的“众创空间”建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现状与模式,就我国高校“众创空间”发展与建设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随后,该词汇在不同场合频繁出现.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通过“互联网+”与各领域有效融合并推动变革,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目前,在全民创业的新常态下,“互联网+”已逐渐融入到工业、金融、民生、教育等各个领域,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各行业间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Makers”是源于英文词汇,引入中国后译为创客,意为喜爱创新制造的人群.而“Maker Space”是源于世纪初的欧洲,早期被翻译为“制造空间”,即“创客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志趣相投的创客们通过协同合作,在开放的知识和资源的基础上共同创造新事物.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了创客空间的原始形态即:黑客聚集社区和各种孵化器等形式.如今,“创客空间”已逐渐成为了全球热点之一,我国自2008年开始“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创建和发展.
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至此有了“众创空间”的概念,此词汇更加中国化.此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其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构建一批众创空间.
目前,我国高校已开展了创业教育和实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起步较晚,主要教育模式还停留在校内创业课程建设、典型宣传和以大学生精英为主的创业大赛等.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具体部署对高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是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和重大任务.[1]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提出使教育行业获得了改革创新机遇,高校应积极参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结合自身资源,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低迷,受美国硅谷发展启发,开始在大学建设孵化器[2].至今,欧美发达国家大学几乎都建立了带有企业孵化功能的实体创客空间.就目前美国高校创客空间建设模式,大致分为以下类型:
2.1.1 建立开放实验室,给创客提供低成本平台.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利益信息技术研究中心(CITRIS),该中心是由来自工程、公共健康、法律等不同学院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学院[3],这种跨专业组合便于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工具设备实现产品设计,并通过网络进行共享.
2.1.2 发掘图书馆功能,建立创客空间.如内华达大学图书馆已经突破了提供学生读书阅览的基本功能,建设为科学图书馆创客空间,该空间提供自主学习区,并向用户提供包括3D打印机与扫描仪、手持扫描仪等软件与技术服务,这些设备可支持学生完成课程作业,也可支持他们独立或协同开发社会需要的产品模型[4].此外,一些大学图书馆还创建3D实验室并在线提供课程.
2.1.3 整合社区资源,实现与高校双向互动.如伊利诺州立大学商学院创建了以“学习、制造与分享”为理念的创客实验室,供社区创客利用.通过实验室组织社区创客大会,学生向社区居民展示和推荐并销售,以此作为课程学习的重要评估依据[5].此项资源整合也得到了当地政府资助和推动.
2.1.4 利用校企优势,达到合作共赢.2015年开始美国福赛大学与Maker Studio合作,建设一个制作技巧、数字故事于一体的整合性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的专业制作的机会,发展专业创造与制作能力[6],这类空间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直接体验、参与创作的学习,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
此外,美国高校还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方式开展各类创客运动,如高等教育创客高峰论坛、建立网络平台促进高校跨学科校际交流活动等.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行动起来创办众创空间.根据国内高校典型众创空间建设情况,大致分以下类型:
2.2.1 运用高校实验资源,提供创客孵化.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空间就是以创客孵化发展模式为主的典型代表.i.Center整合各专业创客资源,在1.5万平方米的基地里提供诸如3D打印机、数控车床等实验设备,为创客的创意的实现提供服务.清华大学还设立创新创业辅修学位,提供创业学习平台.
2.2.2 借鉴专家资源,开展创业教育培训辅导.这种模式在高校中开展的较为普遍,这类成立“众创空间”的高校能够利用高校专家、学者及校外行业专家等丰富的资源作为导师,开展对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创业者综合素质.
2.2.3 提供定期活动平台,促进创客交流.同济大学的Fab Lab即微观装配实验室,这是一个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该实验室成立以来,每周六晚以不同主题举办开放夜系列论坛,面向全社会创意公众和社区开放.此外,还举办创客大赛,促进创客们交流创业想法及项目展示等.
2.2.4 利用综合创业服务,简化创业过程.依托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轻职众创空间,该空间从校学生中选拔管理人员,提供综合创业服务,设置了开放式且工位免费的办公区,学生凭借众创空间内的工位就可注册公司.此外,该空间还给校内创客提供展示和售卖创新作品的平台.
除此之外,温州大学作与各学院建立了1+X分布式创客空间,湖北工业大学的绿盟众创空间的创客社交APP等都各具特色,值得借鉴和学习.
据教育部2015年12月4日发布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目前高校师生群体中创客人数多,但学科间交流不够充分,设备资源使用率还不高,与校外资源协同还不充分,仍然阻碍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转化.
笔者根据对国内外部分高校众创空间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众创空间起步相对较晚,建设数量还不足,在目前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有待改进:
2.3.1 众创空间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认识不够充分.国内目前对创客及创客行动的重视都是前所未有的,发达地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通道,但是高校对建立众创空间的积极性和众创空间在高校中的价值认识还不够充分,对政策运用还没摸索出成熟路径.
2.3.2 高校创客教育通道不畅通.国内建立众创空间的高校,除个别开展与社区和企业的充分联动,其他高校还停留在校内创业教育、孵化、服务等渠道,多方位的融合发展还不够.
2.3.3 高校创客教育还需因地制宜.当前各高校在建立自身创客教育孵化体系时,有些盲目学习和照搬,形式单一规模不够,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有些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受资源和地域的影响,不利于打造优质创客空间.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陆续下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落实政策等.高校更应认识到其对改革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对关于参与创客行动建设众创空间的倡议给予积极回应.
3.1.1 强化各级政府关于高校发展众创空间实施意见的执行力度.并落实在实处,要依据各级政策,设计符合各高校特色“众创空间”支持政策,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设置相关考核与评价指标,使得微观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实现政策支持体系的整体效能.
3.1.2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途径推进创客行动.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校园网、公众账号、APP等途径宣传相关政策和理念,让更多师生理解并参与到众创空间的建设中来.另外,学习国内外典型高校,通过线上和线下相合的方式,举办高等教育创客论坛、众创空间校际交流活动等.参与者还可以直接加入创客工作坊,实际体验、参与众创空间规划和建设过程.
国内目前已建立的众创空间,大多运用高校内部实验实训资源、专家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给校内大学生提供创客孵化指导和服务,但与社区以及企业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还不够,亟需构建互“联网+”基础平台,积极打通大学生创业瓶颈,通过规范化运作,依托本地已有的或新建种子基金,支持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拓展市场领域,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保障氛围.
3.2.1 创建开放性互联平台,与社区双向互动.众创空间要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创业行动中去.高校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开创开放的APP平台,一方面发布关于创业行动的信息,允许并发动更多社区创客利用创客空间,另一方面,需要整合线下的社区资源,建设高校自身的创客空间.通过双向互动试点带动高校周边区域的创客行动.
3.2.2 深入开展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在中国,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更需要融合高校的研发技术推动自身发展,在众创空间建设方面,企业同时可以为高校提供创客教育技术与相关资源的支持.不同层次的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因此,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自身需求,突破领域和地域范围,整合更多企业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学生在这类创客空间里实习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创业教育的氛围更加真实有效.
当然,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寻求当地政府或企业的资助与帮助或者通过网络发起倡议共建创客空间等.
高校的众创空间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还承载在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客教育.目前需要打破创客教育形式单一、规模不够、学生参与人数有限的束缚.随着MOOC的兴起,高校需要搭建O2O(Online to Offline)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平台,线上课程微型化等教育形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此外,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都应因地制宜的选择灵活的众创空间的教育模式,一是构建完全开放的创客教育空间,由学生资助利用工资元或参与学校组织的创客活动;二是将常规课程中融入创客教育;三是开设专门的创客教育课程等,建设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优质高校众创空间.
〔1〕天津市教委.发展高校众创空间,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J].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18):24.
〔2〕王佑镁,陈赞安.从创新到创业:美国高校创客空间建设模式及启示 [J].中国电化教育,2106(355):1.
〔3〕Intel.Integrting Intel@Galileo into curriculum plans [DB/OL].http://www.intle.com/content/www/us/en/education/university/what-willyou-make.html,2016-03-21.
〔4〕杨建新,孙宏斌等.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5(5):27-32.
〔5〕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途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21-29.
〔6〕Illinois MakerLah.Making Things[DB/OL].http://makerlab.illinois.edu/courses/making -tings/,2016-03-21.
〔7〕Full Sail University.Full Sail University LaunchesREBLHQ inCollaborationwith Maker Studios(2015)[DB/OL].http://www.fullsail.edu/news/press/full-release/2015-03-20-full-sail-launches-rebl-hq-in-collahorationwith-marker-studios/,2016-03-21.
G647
A
1673-260X(2017)10-0203-03
2017-07-22
省级重点 安徽省教育厅 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383);2016年度安徽新华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6jy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