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磊,刘春香,王光利,张 强,杜雅雯,张 红
(淮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纪 磊,刘春香,王光利,张 强,杜雅雯,张 红
(淮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为提高恢复生态学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和训练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本文介绍了恢复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五方面探讨了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与措施.
恢复生态学;教学改革;教学探索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科技时代.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资源肆意开采与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稳定状态,并且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退化,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20世纪以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退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荒漠化、湿地退化、冰川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面对全球性生态问题,各国学者深入重视与研究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恢复生态学由此诞生并且发展迅速,称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现已成为各国科学家们的研究焦点.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生态学专业基础课程.近几年,随着高等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各个高校相继探讨的课题.一些大学在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实践经验,如新疆石河子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但成功不可复制,各个高校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方向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不同,对于淮北师范大学来说,针对目前的教学环境与现状,还应顺应时代发展,紧密联系课程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1].
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主要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根据人们对于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活发展的不同需要,人们可以应用恢复生态学相关原理与方式对退化程度不同的生态系统制定相应的恢复目标.湖泊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伴随着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湖泊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湖泊生态系统缺乏管理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我们可以根据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湖泊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2].
恢复生态学是传统的生态学理论与当前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相结合产生的新的学科,是生态学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实践性的学科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所开始开设“恢复生态学”课程.1975年,在美国召开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研讨会,首次探讨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机理与方法;1980年,Cairns主编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8位科学家共同探讨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重要生态学理论和应用问题;198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了恢复生态学研讨会,强调了恢复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985年,Aber和Jordan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术语,并出版“恢复生态学”研究专集;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1996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强调了恢复生态学在生态学中的地位;目前美国、欧洲相继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设立了“恢复生态学”学科或研究方向,出版了“恢复生态学”教材或专著,创办了“恢复生态学”杂志,登载恢复生态学方面的文章.
在我们国家,20世纪80年代,大量有关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论文发表,奠定了我国恢复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了相关专著,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恢复生态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2001年,任海和彭少麟出版了《恢复生态学导论》一书,系统总结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案例实践.2001年,赵晓英等编著了《恢复生态学—生态恢复的原理与方法》.2005年,编辑出版了《恢复生态学》专著;2005年,李洪远和鞠美庭编辑出版了《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当前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相继为环境科学、生态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恢复生态学专业课.
目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束缚,绝大多数学校恢复生态学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模式传统,只注重追求知识目标,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传授,学生被动的学习,不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发展的学科,人们对其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恢复生态学教材编写不够完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运用.然而国内关于恢复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较国外落后,因此教材知识体系相对薄弱、教学资料相对缺少,教师不能对学生就恢复生态学领域进行较为具体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不能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不利于教师授课.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诸多高校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具有趣味性、启发性与创造性.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进行授课,学生只需在讲台下认真听课,师生间不能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只是从教师那得到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不能应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且教科书上的内容更新速度慢、知识点较为陈旧,不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动向与成果,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3].
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即不再局限于对于知识的追求而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4].
(1)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构建科学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改变传统死板的课程体系,设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创设多元化课堂,开展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高校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进行讲解,我们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生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并让小组同学进行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小组分析讨论后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5].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3)在教学内容上,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增加一些多元化内容,丰富教学.可以整理一些生态恢复的相关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普及给学生,或者在教学中穿插一些较为前沿的科研成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生态恢复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认识到人类对生态恢复所做出的努力以及面临的压力.在各章节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删减或略讲部分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内容,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独特理解,对其进行独特的解读与加工,从而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
(4)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学到的是前人对学科知识的总结,学生不能对其充分理解与运用,必须借助于在实验教学中亲自获得的直接经验才能掌握知识并使之为己所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完成实验,把实验的学习过程变成理论联系实际,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因此,开展实验课程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恢复生态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5)在期末考核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传统考试仅凭借一张试卷,只能检测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客观地评价.为了培养21世纪综合创新型人才,真实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考核方式与内容都应该有所调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对于恢复生态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了教学质量,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1〕周朝彬,宋于洋,李荣,等.《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些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04(41):86-87.
〔2〕秦伯强,杨柳燕,陈非洲,等.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06,51(16):1857-1866.
〔3〕包先明.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0(56):216-218.
〔4〕熊明华,李峰,王光利.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1):91-93.
〔5〕余光辉,程旺元,龚汉雨,等.基于细胞生物学教学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12):1246–1251.
Q93-42;G642.0
A
1673-260X(2017)10-0186-02
2017-07-11
淮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jy151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7061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1100083,41501304);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jyxm724,2014jyxm164,2014zdjy190);淮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jy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