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7-03-29 00:34林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信息化工程

林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林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企业转型升级面对经济新常态得到快速发展,建筑企业承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企业迫切地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技术以及管理人员.但目前普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建筑企业现实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通过构建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质性转变,向社会输送集知识、技能、沟通谈判、信息化管理于一身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应用型转变;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普通高等院校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从新形势下国家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是要紧扣“应用型”和“信息化”两个关键点.当前建筑企业承担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建筑企业迫切需要懂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以及会应用信息化管理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但现实状况是大学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又不能匹配企业需求.因此,面对这样的一个困境,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接,才是应用型转变的根本,也才能使转变带来的最大的成效.

1 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与现实差距

1.1 实践教学投入的比例不足

目前普通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境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往往很难在实践环节得以体现与应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专业知识通常是以分散的每门课程构成,他们所学的知识常常像一个个的“孤岛”,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对建筑企业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将系统的知识储备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实践和理想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投入也偏低,实验设备仪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太慢,致使学生很难能够在在校期间接触新设备,接收前沿知识,导致学生知识停留在基础层面上毫无特色可言,这样容易导致所培养的人才缺乏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创新思维能力.

1.2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在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足中主要突出体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不多;二是实践教学教师中兼职教师数量过少.目前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主体是年轻教师,而这些年轻教师又大部分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让这些教师来给学生上课势必会多讲理论,而很少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的效果就达不到期望值.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每学期理论课兼职教师的数量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在30%左右,而实践教学兼职教师的数量就很少甚至没有.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虽然兼职教师能够在职称、经验上弥补本专业专任教师的不足,但是兼职教师在责任心、使命感上相对于专任教师就差了很多,导致具有“双师型”的兼职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无作用.

1.3 企业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目前“产学研”合作办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这种培养模式也是借鉴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工学交替制”“学徒制”转化发展而来的.这些培养模式最核心的本质就是相关企业参与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增加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虽然许多本科高校都大谈产教融合,但学校建立的大部分校外实训基地都是通过人际关系来维持的,更有甚者只是为了相关的评估检查任务而临时挂牌的.此外,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许多企业因为在校实习生不能为其带来经济效益,而拒绝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对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也不感兴趣.因此,虽然意识到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还是难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2 建立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产学”有效对接

2.1 建立“一个平台+五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建筑企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一个平台+五大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一个平台”指以培养工程类专业的基本职业能力为目标构筑专业群课程平台;“五大模块”指将工程类专业中各个专业的传统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形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计量计价、土木工程试验、工程沟通谈判、工程前沿动态等课程模块,涉及“基础训练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工程实践实验-研究创新实验”四层次,实现“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校内到工程现场、从知识型到创新能力型”的逐级提升的实验项目链条.

为实现递进式实践教学的开展,建立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建筑工程跨专业实训中心”整合工程类相关专业共同的专业实践课,课程内容涵盖建筑材料实验、工程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实验、测量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在此基础上以BIM大数据为基础,全面模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参与主体的职责与业务流程,形成仿真的职业环境,通过工程案例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呈现整个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各专业上、下游之间的业务关系.根据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主要参与主体,将实验室进行区域划分,以各种典型建筑企业为背景,在校内模拟区域经济社会环境,设计出切合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特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习.从而实现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快速的适应真实企业的运营环境.

2.2 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托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力量,与地方建筑企业取得密切的联系,深入发展校外实习基地,为专业的认知实习、课内实践以及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技术平台,与企业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企业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发布工程项目进展、人才需求、行业技术发展等动态信息,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时时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资讯,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够根据企业发布的人才需求动态,针对性地扩展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日后就业做好充实的准备.作为教学单位通过网络平台的共享信息,有助于教学执行过程的动态调整,使教学执行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更加紧密结合,并规范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

2.3 建立课证融合、校企合作开课的新型的教学与评价体系

由于工程专业对技术、管理等要求的严格性,许多具有一定含金量的执业资格证的考试都相对较难,而学生毕业工作后又多面临着考取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发“课证融合”新课程,通过针对资格证书考试的要点结合平时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熟悉“何为执业资格证书”“考取执业资格证书需要哪些理论支撑”,让学生的知识能够从在校期间到毕业工作能有一个连贯性,对于学生职业规划、发展与提升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除执业资格证外,在校生还能考取一些“职业技能证书”例如CAD中级(高级)绘图员证,通过以证代考的形式,改变传统理论考试一卷定成败,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够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将企业工程师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往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师都是以专业讲座的形式给学生拓展专业领域的一些前沿的理论与技术,这样的讲座虽然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但是一般这样的讲座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晦涩难懂的.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产业学院”的形式,聘任企业负责人为院长,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进行改造,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由校内专任教师讲授,课内实践则由企业工程师针对前期理论知识以企业案例或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通过这样的授课形式能够充分发挥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各自优势.学生的理论知识部分由专任教师对其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而实践部分则由企业工程师进行评价,能够使评价更客观,也有助于学生对工程实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侧面也有助于学生日后考取执业资格证书.

2.4 教师的培养与引进

实行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建设单位为期3个月的实践轮训,提升中青年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改变现阶段年轻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通过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承接实际工程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参与项目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逐步接触实际项目工作,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在挂职锻炼期间,青年教师可以参加行业内各类执业资格证(如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检测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的培训与考试,真正实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转变.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海峡两岸的师资资源,赴台招聘学术背景深厚、有一定业界经历的中高级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借助其在产学合作、社会服务方面的经验,带动“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

3 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归根究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如何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与运用中.建筑企业直接面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企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紧进行,各个建筑企业正急缺既懂知识、技术、又懂人文交流并能进行智能信息化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唯有不断的创新,扎实的根据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对人才要求不断调整,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转变.

〔1〕王学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110-111.

〔2〕曾德珩,曹小琳.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1):119-122.

〔3〕张伟平.从信息化教学的视角改革大学实验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63-64.

〔4〕姜晖,张民.高等院校信息化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309-313.

〔5〕王文萱.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67-168.

〔6〕倪晟,金炳尧.实验教学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117-120.

G642

A

1673-260X(2017)11-0202-02

2017-08-07

猜你喜欢
应用型信息化工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子午工程
工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