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及其启示*

2017-03-29 00:23余彩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期望值医学生心理健康

余彩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及其启示*

余彩云

本研究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520名大一学生采用自编的量表进行统一测量,以探究高职生对该门课程的教师满意度、自我满意度、课程满意度、教师期望值、自我期望值和课程期望值,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质量,提高该课程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问卷调查结果启示我们要把提升教师的积极能量作为主线、把提升学生自身的积极投入作为重点、把提升客观条件的积极情境作为辅助三个主要方面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有效促进高职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高职医学生;满意度;期望值

近年来,高职医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作为大学生心理健教育重要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则尤为重要。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满意度测评是对教学评估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有利于完善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最终有效促进高职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2013级学生中抽取的10个班共52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被试500人。其中男生111人,占总人数22.2%;女生389人,占77.8%。研究以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期望值和满意度调查量表》为工具。该量表有31道题目,包含客观、教师、自我三个大因素,具体包括教材质量、学时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教师知识面、教师专业知识和技术、教师语言表达、教师精神面貌、教师个性品质、教师教学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效果、考核形式、自我重视度、自我守纪行为、自我课堂参与投入程度、自我课后拓展、自我课程收获等,这些指标分为期望值和满意度两个部分,各5个等级。期望值分别为很高期望5分、较高期望4分、一般3分、不太期望2分、很不期望1分;满意度分别为很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所得数据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医学生各项指标期望值

学生期望值是学生对课程的预想和期望,它代表其希望通过学习课程得到积极影响,反映了学生的内心需求。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期望一般,总体期望值平均水平只有3.77,接近“较高期望”的标准,55.80%的学生是“较高期望”,12.50%的学生是“很高期望”,27.68%的学生是“一般期望”,4.02%的学生是“不太期望”。可见,68.30%以上的学生对该门课程充满期望,设置这门课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各个具体指标上,学生对教师专业知识、教师知识面、教师守纪行为、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设备的期望值较高且排在前5位,其次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语言表达、教师精神面貌、教师个性品质、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态度。这11个指标除教学设备外均与教师因素相关,且平均值超过总体期望值平均值(3.77)。

从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指标期望值来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总体期望值较高,平均值为3.77,各指标的期望值平均数也都接近“较高期望”4分;第二,对教师因素中教师内在素质的期望最高,由高到低依次是教师专业知识、教师知识面、教师守纪行为、教师语言表达、教师精神面貌、教师个性品质、教师教学态度。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评价往往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评价,喜欢一门课程,通常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因此学生对教师给予很高的期望;第三,对教师因素中教学过程的期望也较高,由高到低依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可见学生是比较享受教学过程的,其学习观念较多年前的学生有所改变,由原来追求学习的最终成绩转化为追求教学过程的满足;第四,客观因素和自我因素的期望值较低,除教学设备外,其他指标的期望值均值都小于总体期望值均值。客观因素是由学校提供和准备的,与学生主体的需要没有发生直接地碰撞,因此学生的期望没有那么的强烈。自我因素期望最低可能反映了学生刚进大学,还没有太强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约束,且大学的教育环境相对自由宽松,这门课本身又是考查科目,学生学习普遍存有功利思想,对其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

(二)高职医学生各项指标满意度

学生满意度即学生接受教育服务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相比较的程度。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满意度一般,总体满意度平均水平只有3.75,接近“较满意”的标准。60.27%的学生是“较满意”,8.48%的学生是“很满意”,29.46%的学生是“一般满意”,1.79%的学生是“不太满意”。可见,68.75%以上的学生对该门课程满意度较好,说明这门课程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

而从各指标来看,学生对教师精神面貌、教师守纪行为、教师专业知识、教师语言表达、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较高且排在前5位,其次是教师个性品质、教师知识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设备。这10个指标除教学设备外均为教师方面因素,且平均值超过总体满意度平均值(3.75)。

从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指标满意度来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总体满意度较高,平均值为3.75,接近“较满意”,各指标的满意度平均值也都超过“一般满意”3分;第二,教师因素中教师内在素质的满意度最高,由高到低依次是教师精神面貌、教师守纪行为、教师专业知识、教师语言表达、教师教学态度、教师个性品质、教师知识面,满意度平均值均高于总体满意度平均值;第三,教师因素中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也较高,由高到低依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第四,客观因素和自我因素的满意度较低,除教学设备外,其他指标的满意度均值都小于总体满意度均值。自我因素满意度最低可能是由于相比中学相对自由宽松的大学教育环境,还处于适应期的大一学生还缺乏明确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约束,也可能由于这门课是考查科目,学生学习普遍存有功利思想,对其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

(三)高职医学生的期望值和满意度之间的比较

将学生满意度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出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值实现的程度。学生满意度与期望值差距越大,表明越没有满足学生期望;差距越小,表明实际满意度越接近期望值。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总体满意度低于总体期望值,且只有9个指标的满意度超过期望值,其他指标的满意度均低于期望值,说明学生对课程的实际满意度与学生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课程存在有待改善之处。满意度低于期望值的指标由大到小依次是师生互动、自我守纪行为、考核方式、自我投入、教学设备、教学效果、自我收获、自我重视度、自我课后拓展、教材质量、教学方法和手段;满意度超过期望值的指标由大到小依次是教师精神面貌、教师教学态度、教师个性品质、教师守纪行为、教师语言表达、教师专业知识、教学内容、教师知识面、学时安排,可见教师内在素质比较让学生喜爱和满意。从各指标的排名变动来看,教师精神面貌、教师教学态度、教师个性品质、教师语言表达的排序均上升,这也说明学生对这教师内在素质的满意度较高;而师生互动、自我守纪行为、教学设备、教学效果、自我收获、自我重视度、教学方法和手段排序均下降,说明这几个环节较令学生失望。

(四)高职医学生期望值和满意度三大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客观、教师、自我三者的期望值与满意度都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424、0.330、0.447,可见期望值越高,满意度也越高,可能说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期待、渴望和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投入,从而提高满意度;客观、教师、自我的三者期望值相关系数也显著,分别为0.563、0.479、0.513,说明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学生期望值的状况;客观、教师、自我的三者满意度相关系数也显著,分别为0.716、0.359、0.432,说明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学生满意度的状况。

三、讨论

(一)以提升教师的积极能量为主线

本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师本身期望值高于其他因素期望值。教师是课程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活教材,这在人文课程尤其是该门课程中更为突出,因此要提升教师正能量(例如善良自信、乐观自强、激情幽默、自爱爱人等)示范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验领悟心理健康的人的基本面貌以及如何保持自我心理健康。同时教师也是课程的灵魂,教师决定着课程的内容、授课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等关键要素,因此也要提升教师专业吸引力和课堂控制力,发挥教师个人晕轮效应,让学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整个课程。

(二)以提升学生自身的积极投入为重点

本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自我满意度与教师满意度、客观满意度密切相关,学生自我期望值与教师期望值、客观期望值密切相关,可见学生自身因素与其他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教师要为其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特定人际心理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学生自身的积极投入:以情感目标为教学首要目标,发展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学内容核心,重视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知识面、教师语言表达、教师个性品质、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来形成和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作为教学活动重心,为其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通过因人而教的个别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以提升客观的积极情境为辅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顺应现代社会面对压力大学生不断涌出的心理现象和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它应该在怎样的大背景和理论基础上来进行教学,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21世纪初,随着积极心理学兴起,心理学研究的视角跳出了先前的疾病模式,强调应该更关注培养和构建人类的优秀品质,更关心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在高职医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和心理健康预防及干预机制建设中,可以从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三个层面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其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提升其优秀心理品质,营造宿舍班级系部学院整体的和谐气氛,从而提高其对学校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愉悦情绪,从而提高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1]余东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学生满意度调查——以广西大学为例[J].课程教材改革,2012(16).

[2]余东芳,潘柳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满意度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9(6).

[3]卡尔·罗杰斯.关于教学和学习的若干个人想法[J].北京:外国教育资料,1984(2).

责任编辑:郭一鹤

B844.2

A

1671-6531(2017)02-0051-03

*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JB13608S);福建省职业教育学会项目

余彩云/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福建福州350101)。

猜你喜欢
期望值医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改进数学期望值的沥青性能评价模型
基于直觉模糊期望值规划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目标优化分配
重新审视你的期望值
民众期望值的合理边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