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辉
摘要: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良好的入学准备水平帮助儿童具备良好的入学准备状态,不仅有助于幼儿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平稳过渡,更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儿童入学准备存在的问题与偏差,并提出有针對性的建议与策略。
关键字:家庭教育;入学准备
学前儿童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提高儿童的入学准备,能使儿童的学校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讲,关乎儿童未来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方面的提高,也涉及每一个儿童连续性发展的基本要求,甚至对儿童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一、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偏差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入学准备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外部环境。他们自出生,就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家庭教育,这是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场所。其次,家长是儿童的直接教养人,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都直接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入学准备的作用是任何教育都替代不了的。
1.“众星捧月式”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
当代家庭中,大多数家庭属于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一般是三口之家,传统的大家庭式的群居模式几乎消失殆尽,父母把更多的爱和关注都倾注在独生子女上,家庭关系单一,儿童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长期处于一种“被爱”的状态,对他人的感觉相对迟钝,儿童无法体验到丰富的家庭人际关系,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会因此受到相应限制。中国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都希冀孩子将来生活工作无忧,一生顺利。基于此,他们有所期望并自觉担负起为孩子创造舒适生活学习条件的责任,尽他们所能为孩子创造最优的条件。简言之,如果能为孩子们创造出最良好的生活条件,父母再怎么受苦受累也心甘情愿。
2.重视智育,忽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我国社会普遍存在一种追求个人成功的虚浮之风,升学就业竞争激烈现状,“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全力开启种类繁多的“智力发展”、“知识积累”。许多家庭教育步入了误区。因此,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儿童双倍的生活上的帮助,为儿童包办了一切日常事务,希望儿童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智力培养上,却忽视了儿童自理生活的能力,比如自己起床收拾被子和书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求助等。在盲目追求智力发展时,家长缺乏对儿童生活自理和自我安全意识的训练,这是不利于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培养公民意识的。关于这样的例子,我们国家也是层出不穷的。
3.应试教育理念
中国的父母受传统的中国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深远。因此父母、幼儿园、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特别受当前高等考试体制的直接影响,而在社会“高学历热”和早期教育的误导下,在如何顺利爬过幼小衔接这个“陆坡”的时候,父母更是早早地给孩子灌输小学知识,幼稚园小学化趋势愈演愈烈。儿童过早地承担了学业的压力,在他们这个阶段还不具备能力转移和释放压力,长此以往,儿童处于一种焦虑和压力中,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厌学情绪。这样无形当中,儿童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在进入小学后,自卑感笼罩着他们,会导致他们的低效能感和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假期上各种辅导班,使得家庭教育单一化,不仅使儿童厌学,更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在父母的眼里,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由此导致了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紧张。
二、提高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对策
基于对4-12岁儿童实施的跟踪研究,Jay Belsky等研究者在2007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相对于早期教育机构的教育经历,家庭教育是预测儿童未来学校适应结果的有力因素和持续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早期教育预示了儿童有较多的词汇量,但是对儿童日后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社会技能,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并未有显著影响,而且在早期教育机构的看护时间越长预示了较多的外化性行为问题 (Jay Belsky,2007)。所以,这些研究者并不建议儿童接受早期教育。
1.重视儿童个体全方位的入学准备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从儿童个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五领域模型,入学准备包括以下五大领域:身体健康与动作技能、情绪与社会性、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五方面内容。正如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 一个孩子是否全面、均衡、牢固地打下基础,往往关乎其将来发展的优劣。在小学阶段,艺术、体育、科创等方面,家长都应该让孩子积极参与锻炼。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越丰富越好。艺术熏陶情趣,净化心灵;体育运动健其体魄,强其精神;面向未来,良好的科学素养能令孩子立于不败之地。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知行合一
父母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策略,其表面目的往往是为提升儿童的小学适应性,其实隐含的目标是培养影响儿童一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形成影响儿童一生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次养成,需持之以恒,反复锻炼。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关系着家庭教育的执行效果,子女健康成长与否取决于父母是否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策略,而错误的教育策略会适得其反。现实中父母常常会急于求成,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剥夺儿童习惯养成的机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把理论应用在实践中,理论只是空中楼阁。有了正确的理论,还要有正确的实施方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知行合一,遵循下面几个原则,实施家庭教育策略:父母应当尊重儿童,树立以优点为基础而不能以缺点为基础进行评价的概念,教会儿童学会自我评价。儿童对力所能及的事情所做的努力和尝试,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不要盲目替儿童包办。
3.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对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研究显示,知识分子普遍理解儿童学习与游戏规律,在学习中,善于循循善诱,儿童入学后表现出积极的亲社会行为、独立性、创造力等显著相关母亲采取支持-引导的方式,增加亲子共度的时间,有利于儿童的言语能力发展。反之,儿童容易形成抵触的心理,不愿意阅读,或者在阅读中注意力分散。
大量研究表明,亲子共读活动有助于亲子间感情交流,给儿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的资源,亲子间的对话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言语能力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发展,高质量的亲自共读可满足儿童情感安全性的需要。对儿童日后的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
4.加强儿童入学后指导
入学后指导是促进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的必要条件。家长应该清楚地指导儿童入学前后是不一样的,家长需帮助孩子做好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准备。在儿童入学后,家长应多尝试和孩子沟通入学的感受,对学校的印象以及与同伴是否能友好相处等问题,切勿急于对孩子施加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可以适当陪读,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家长的引导。此外,家长应与教师建立及时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总结孩子的点滴进步和不足,共同制定帮助孩子提高的措施。
入学准备的实质是指为了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成长,幼儿园和小学做好本身的系列工作,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等条件,从而实现儿童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进而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合力的结果。其中家庭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可替代,父母家人是最亲近的人,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耳儒目染,早己养成了很多习惯,所以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不可代替性。
参考文献:
[1]Gredler G R.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what the future holds.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0, 37(1):73-79.
[2]劉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杨晓萍,李静.学前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93.
[4]崔淑婧,刘颖,李敏谊.国内外幼小衔接趋势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5):86-90.
[5]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 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崔淑婧,刘颖,李敏谊.国内外幼小衔接趋势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5):89-90.
[7]崔淑婧,刘颖,李敏谊.国内外幼小衔接趋势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5):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