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满山的灯笼火把》

2017-03-29 15:11沈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提高能力朗读教学因材施教

沈艳

【摘 要】运用朗读教学法指导小学生感知课文,已被语文教师广泛应用,且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文章就《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文的叙述特点及生动感人的内容,在课堂实施朗读教学法,这是因材施教的实践尝试。课文中那些烘托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感情的段落可以采用“齐读”的方式;“满山的灯笼火把的景色”和“课文发生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采用自主阅读、分组阅读的方式;关于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容可采用师生互动范读方式;整体感知,理解感悟重点课文内容可采取默读思考的方式,以真正读懂读熟课文。

【关键词】朗读教学;因材施教;读议统一;提高能力

《满山的灯笼火把》一课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外婆家里,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晚上,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里,被卡住井口,直至到天黑。在这很危急时候他能冷静地意识到不能挣扎,应保持体力,等待救援。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努力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一百多人男女老少打着灯笼火把来救助他,使他非常感动。在教研集备过程中分析课文内容及小学生之学情,采用朗读教学法学习课文,合情合理,效果会好。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

教师重视朗读环节很关键,既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好习惯,又培养学生会读书的好方法,同时也要努力与学生阅读互动,发挥阅读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学会质疑,实现读议结合,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课文,首先要理清课文描写故事的主体脉络和线索,一步一步边读边理解,边读边体悟,边读边认知。比如课文先交待在农村孩童时代的一个故事。继而写了“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地里回家,坠入土井口被卡,自己勇敢地坚持,相信村上亲人一定能来救他。在具体描写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点拨、启迪,诱导学生自主在读中感悟。从“狂风骤起,乌云翻滚”,“茫茫的雨幕”“狂风扑面吹来”描写渲染中就能想到风雨之大,天气恶劣。从“光着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和“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能感受到“我”在路上行走的艰难和掉入井口时进行了多么艰苦的努力。“然而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能感悟着“我”的处境是多么的危急。可是课文又把笔锋一转,“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这种内心活动的描写能看得出“我”虽然年龄小,但遇事能马上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盲目地胡乱挣扎,只能使结果更坏。越是挣扎下陷的就会越深。于是很快做出决定:要保存体力,以等待亲人们前来援救。这是因他十分相信,亲人们一定会来救他的。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和“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能感悟出“我”此时被黑暗、寒冷、孤独、危险包围着,“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能够看出“我”既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又是一个有头脑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救意识和野外生存能力。可是在大雨后泥泞的野外,卡在井口的孩子,毕竟人小力单,无法摆脱困境,能做到眼前这样已经是非常不简单了。读到这里使学生不由得要加以赞叹,发出感叹,产生共鸣。以上是课文写“我”大雨后陷井口被困的感人场景,描写高潮在以下令人感动的场面。要仔细读课文,先是描写从远处村庄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感受到村子里的人们寻找“我”时的心情多么急切;又描写灯笼火把,从“一线”到“一片”又写“大片”乃至于“满山遍野”都是,写出了寻找“我”的人数之多。当看到了“我”坚信的事果然出现了,全村人对“我”的关心、疼爱、援救,“我”顿时“泪如泉涌”。这怎么能不感动呢?虽然全身已经冻僵了,但那眼泪却“是热的”。这是亲人,乡邻的关爱之情温暖了“我”,这泪是感动的泪,更是感激的热泪。课文结尾一个自然段,用了一个自问自答的句式(设问)和一个感叹号,对这种浓浓的亲情重重地描上一笔,这是在“我”成长过程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感情,充分流露出“我”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种课文文脉的感知框架,是阅读感知的基本思路,也是一条体悟线索。由此可见给学生留下两方面的启迪(感悟):一方面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够做到自我保护;第二方面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如果说全村男女老少寻找“我”的情景令“我”感动,那么“我”在危急中表现和乡亲们的所作所为,更令读者感动。教师在引领导读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仔细阅读感知,重点品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重点,深入理解感悟

我们倡导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重点内容的朗读与深入揣摩教学环节。比如本课文重点内容集中在二、三部分。朗读这一部分重点内容深入体会,悉心探究思想内涵。一是了解当时的恶劣天气,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投入情境是理解下文的前提;二是理解“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害怕、着急的心情,以及想擺脱困境的本能的挣扎,引导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我”的心情;三是理解“我”很快地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决定,这是一般小孩不易做到的,也正是触动学生思考的地方;四是理解“我”在思考之后的理智的表现,从而使“我”的勇敢坚强、沉着冷静,能深深地打动学生。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入体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把体悟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品读关键词语,引导自主探究

本课朗读教学法不仅重点强化反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还强调重点段落朗读训练,深入理解感悟,同时还要关注课文重点词语的核心内涵,以培养学生自主感知教材的能力。例如课文第三部分,教师要诱导学生抓住两个“急”字:一个是“我”“急切的渴望”,一个是亲人们“焦急悠长的呼唤”。这一个“急”字实质上就是亲人“焦急”的呼唤感动了“急切”的“我”;另外,还要抓住一个场面描写:“紧接着又看到了涌现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这些描写的词语,一方面反映出亲人们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助“我”的人数之多,这样的情景真是令人感动。课文进而抓住了“是热的”和文尾的设问将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朗读感知过程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鼓励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体会,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猜你喜欢
提高能力朗读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