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丽
摘 要:游戏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在对幼儿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游戏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更要重视游戏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让游戏活动在扩大幼儿知识面的同时,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社交能力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47
儿童的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游戏、学习和劳动。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其不仅可以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还能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一项关于影响幸福因素的调查显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指数跟智商的关系只占百分之二十,而跟情商的关系则占百分之八十。由此可见,社交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幼儿阶段利用孩子爱游戏的天性培养社交技能呢?
一、创设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构建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要说的是儿童游戏中的人文环境。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对儿童游戏活动的理解就是和孩子做一些传统的丢沙包、捉迷藏等游戏,从来不会用心去为孩子创造新的游戏,更不要说创造游戏的特定环境了。事实上,环境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应在幼儿游戏教学中,创设游戏环境,帮助幼儿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利用教材游戏,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帮助幼儿处理好家庭关系
幼儿小班的教材中有《过家家》这样的游戏安排,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游戏活动,创设一个幼儿喜欢,并能从中找到现实生活中事物原型的场景,让幼儿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自己的作用,处理好家庭关系。
有这样一个案例:常州市某一幼儿教师在备《过家家》这一课时,用泡沫纸板制作了一个家庭的客厅、厨房以及卫生间的模型。这里有小巧玲珑的碗筷、色泽明丽的沙发与茶几等。模型虽然不大,却一应俱全。上课时,她刚把这一模型拿出来,幼儿便雀跃起来,成功为下一步的游戏创设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接着,该教师开始指导幼儿做家庭成员,分别给“爸爸”佩戴领结,给“妈妈”系好围裙,给“孩子”准备好做家务的各种劳动工具。当幼儿进入到自己的角色时,就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艰辛。这种角色互换法,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懂得了家庭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二)利用体育游戏环境,培养幼儿和谐的同伴关系
幼儿体育教育在幼儿教材的五大领域中占于首位,可见体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为体育活动常常以游戏的形式展现,所以幼儿教师要充分创设体育游戏的平等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同伴关心的快乐。
比如,在大班体育活动《小公鸡》中,教師可以开发教学资源,让幼儿轮流充当“大公鸡”“小公鸡”的角色,并且“大公鸡”要完成一次保护好小公鸡的任务。在这种平等开放的体育活动中,幼儿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各种社交技能的发展提供成长平台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就幼儿对于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征看,游戏活动若只是简单的重复,便会对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良好品质的培养形成阻碍,甚至会局限幼儿社交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想办法为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搭建社交平台。
(一)想象性游戏
幼儿三岁时就可以完成想象性游戏,当一个三岁的幼儿在玩耍时,家长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对着自己的玩具——布娃娃,跟“她”交流,而且嘴里念叨的是父母或奶奶经常给她说过的话:“宝宝,妈妈给你洗脸、穿衣,让你变得漂漂亮亮的。等你穿好之后,妈妈给你好吃的……”这种想象性游戏虽然怪诞、夸张,但是儿童却能在假想的情景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着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和情感。如果在幼儿教育中多组织和开展这种想象性游戏,可以让幼儿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逐渐纠正幼儿自私、挑剔等不良品质。
(二)表演性游戏
孩子天性除了爱玩,还有爱求知。一般而言,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如早上睁开眼,他们就希望在听故事中完成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等步骤,当一天的生活结束时,他们会希望在睡前的甜美故事中进入梦乡。针对孩子爱听故事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一些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优秀品质。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的呈现要通过表演来完成。比如《白雪公主》,幼儿在听了故事之后,教师要按照内容情节,给幼儿分配角色,让他们在绘声绘色的语言、夸张的表情、诙谐的动作中感受不同角色的人物心理,揣摩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加强社会游戏活动,创造社会交往空间,提高幼儿社交能力
幼儿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除了家庭就是学校。为了幼儿的安全,家长与教师给孩子提供的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但是,想要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必须接触社会,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和社区之间定期开展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活动,给幼儿的交往拓宽空间。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社区的各类环境及场所,激发幼儿对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到社区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可以让幼儿了解周围的环境及成人的工作,懂得劳动的光荣与艰辛,萌发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学习如何去珍惜劳动的成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猜猜是谁的生日”“ 我要当社区主任”等游戏,能够进一步提高幼儿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
总之,游戏教学是知识教学的补充,合理开展游戏活动可以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33-339.
[2] 王春霞.情感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良药[J].西部教育参考,2005
(12):168-170.
[责任编辑 冯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