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游记就是记录旅途见闻的散文,它的取材范围广泛,可以描绘名山大川,可以记录风俗人情,可以叙述逸闻传说。同时要融进个人的思想感情。
如何写好游记呢?
一、仔细的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源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草的柔嫩,花的娇媚,树的挺拔,山的稳重,海的浩瀚,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质地、颜色、状态,甚至在不同的时间也会呈现不同的姿态,在观察者不同的心态下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因此要用心觀察,善于捕捉眼前景物的特点,用心体会与其他景色有什么不同之处。
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抓住了小石潭水清、石奇、鱼欢、树茂的特点,写出了小石潭的幽静之美。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仅写出了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雄伟景象,而且细致描写了洞庭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阴暗凄凉景象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明媚靓丽景象,这些游记的作者对景物的观察认真仔细,细致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旅途见闻丰富多彩,吃住行玩样样不缺。劳累失望时时伴随,有时甚至有意外发生。我们写游记不可能将这些一一记录,而是要先明确一个中心,围绕中心考虑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而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流水账似的记录。例如有的同学写《游泰山记》,先写家人为什么决定爬泰山,而后写早上几点起床,吃的什么早饭,坐车走什么高速,车上干了些什么,到泰安如何找宾馆,然后开始爬山,文章基本上就结束了。
这样的游记淡如白水,更无中心可言。同样的文章,还有的同学写爬山如何累,人如何多,景色如何一般,这样的文章又想传达给读者什么呢?有的同学开篇入题,写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苍松翠柏、悬泉瀑布、人文碑刻、帝王封禅、道教传说等,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是比较成功的习作了。其实爬泰山时人多、劳累是人人感受到的,只是不写进文章中罢了,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进行选材。
三、择适当的写作顺序
按照游踪写作有两种顺序,一种是定点观察。例如站在山顶,四面观望,描写看到的景色。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第四段“我们绕过虎山,站在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这一段就是定点观察,作者的观察点是坝桥,描写看到的两边的景物。
还有一种就是移步换景,也可叫做移动观察。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描写看到的景物。这是游记最常用的方法。例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根据自己游踪的顺序描写:岱宗坊—虎山水库大坝—七真祠—天门—盘道—天街,一路走一路观察,这就是移步换景的游记顺序。四、将感情注入景物之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游记绝不是单纯照相机似的描绘景物,也不是客观冷静的介绍游踪。好的游记作品往往是景中有我,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不仅能描绘景物的瑰丽奇特和无穷妙处,还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的身世遭遇、人生理想或思想感情,达到抒发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这一点古代文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遭贬后心情抑郁悲凉,寄情山水,寻找快乐的心情。若游记作品没有注入作者的感情,必定味同嚼蜡,苍白无味。
五、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
游记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旅途见闻描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特色鲜明。这就要用到多种描写方法。
1.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让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反问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例如“水声悦耳动听”就不如“如鸣佩环”生动。
2.调动多种感觉器官
处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深入感受自然,然后把各种感觉一一描述,文章一定会内涵丰富。就像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的那样:“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使人如沐春风。
3.适当引用古诗词
登上泰山之巅,我们自然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面对滚滚黄河水,脑海中自然会涌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词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游记作品中适当点缀古诗词,必定会为游记增光添彩。
4. 引用神话传说
几乎每一处景观都有自己的历史或者神话传说,在游记中表述历史引用神话传说,就会
给文章增添人文情趣和神秘色彩。例如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中叙述庆云寺的历史,介绍菩提树的传说。这些都使作品内涵厚重,景观引人入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旅途见闻诉诸纸笔,记录在案,必定会加深对景观的理解,丰富人生阅历。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东城初中(262702)